
七平米出租屋(外六首)
文/张华(四川)
这场冷雨后,要降温了
我得准备过冬的粮食、蔬菜、油盐酱醋
和蜂窝煤。再买一件加厚的羽绒服
续交两个月房租
千米外是西郊火车站,四通发达
白天和夜里都能听到车轮滚动和汽笛声
一趟一趟把来自农村的打工人
运送到离家最近的城市
快过年了,贴上窗花和对联
把七平米的出租屋,重新装饰喜兴一些
召集没回家的兄弟姐妹
做一桌川味火锅
从麻辣烫里打捞出串串乡愁
土坯房的四合院,十二道木门
都上了锁。春节过后,有的门会被打开
有的人不再回来。我守着七平米
出租屋。想哭,却保持沉默
思念中的那盆炉火
早晨,我被窗外槐树上
喜鹊叽叽喳喳的鸣叫声吵醒
窗玻璃结满了一层薄薄的霜花
墙面龟裂的出租屋
手机屏幕显示
最高气温零度傍晚小雨夹雪
一千六百八十八公里外的故乡
是我回不去的远方
年年寒冬腊月,老屋那盆
燃烧很旺的炉火温暖我的思念
坐在马路边的男人
918路公交车站对面
坐在马路边的男人,低着头
一边打电话,一边用石子
在水泥盖板上写着什么
上班高峰期已过
行人车辆很少
天空飘落零星的雪花
我的手机突然响了
显示老家巴中的电信号
居然是对面的男人打来的
他兴奋地说,是通过人找人
人找人才找到我的电话
我很感动。三十年前
那个寒冷的冬天
我们一群快乐的单身汉
在这座城市最远的郊区火车站
睡大通铺、吃咸菜萝卜、抡镐把子
扛枕木、握铁叉、垒碎石
维护铁路的难兄难弟
后来,四分五散再
后来,音信杳无
他今天的样子,面黄肌瘦
几乎脱了人形
我欲哭无泪,兄弟
这些年跑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
年轻的时候
在开满鲜花的鹿山坡
憧憬人生的远方
所向往的一切
都是我们的命运
爱情和归宿
石板上用镰刀刻下
“爱如磐石,鹿山作证”
的爱情宣言
三十年了
依然清晰可见
你喜爱的杜鹃花
又有新的花蕾
你感叹,花开花落
再花开岁月催人老
今夜,下山的路上
我故意关闭照明的电筒
黑暗里能准确地拉起你的手
那么坚定和执着
寻找
我们小心翼翼
从青草的湿气里走过
春天来了。虫们
蝶们,蜂们,鸟们,人们
开始了新的生活
上山的泥土路
两旁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花
争先恐后绽放自己的美丽
在山顶,一棵白玉兰树下
你兴奋地忙于自拍,昂头、展臂
弯腰、伸腿、转体
优美的舞姿激情飞扬
你说,此时此刻
在花色花香里,寻找
三十年前我们初恋的记忆
那么热烈而痴迷,温馨且浪漫
我回答你,亲爱的
从你脉脉含情的眼神里
又一次看到了十六岁时
可爱羞涩渴望和甜蜜
邀约
你
是否
还记得
三十年前
早春某一天
向你发出邀约
结伴去走走。你
打扮很漂亮,这是
我们首次约会。走过
一片倾斜的草坪。走过
一段油菜花的田埂。走过
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走过
一座古老沧桑的木拱桥。走过
一千六百八十八步盘山青石板路
听鸟鸣,赏桃花,饮清泉,畅想未来
谈今世情缘,论轶闻趣事。一路
观山望景,看蜂飞蝶舞。一路
激情欢歌。我宣誓,一辈子
紧紧拉着你的手。一辈子
营造灵魂家园。一辈子
不离不弃。你回答我
花开季节,是人生
爱情最美的相遇
那天,我们走
了很长的路
我们也说
了很多
知心
话
孤独
傍晚时分
我独自一人
沿着一条河东岸逆行
西岸斜坡,那个眺望的红衣女子
她也看见了我
凹凸的河岸
铺着卵石和杂草更加艰难
我索性停下来看着她
女子调整了站立的姿势
依然面向北方
一叶小木船
从北朝南
一桨一桨荡起绿色的波浪
竹筐里满满的鱼虾
男人像荣归出征的战士
高唱胜利者的歌
快速划向西岸
暮色低沉
河岸归于静寂
蓦地,感到悲凉和孤独
我要回到城中村
七平米出租屋
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
我的爱人
留守在八百里外的川东北

【作者简介】张华,四川平昌县人。曾经北漂,现居成都。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四川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自由写作者。有作品发表于《散文诗》《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青年文学家》《佛山文艺》《大湾》《龙泉山》《北京诗人》《南粤文学》印尼《华文作家报》《四川农村日报》《消费质量报》等国内(外)报刊。有作品获奖并收入《太阳石》《三峡潮》《星星诗刊·星星诗人档案2015年卷》《北漂诗篇》《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打工诗歌四十年精选(1981—2021)》《2023中国诗歌年选·小诗卷》等选本。出版诗文集《天涯草》,散文诗集《行走的歌谣》正在选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