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 民族宗教界知名人士李洪顺先生
李洪顺,男,回族,1944年出生于安徽省界首市城关阿訇世家。1954年随父母迁居于涡阳县赵屯清真寺。1958年,因家庭生活困难,初中辍学即参加工作,先后在赵屯商业供销社,赵屯、义门税务所和城关税务所工作。1982年到涡阳县委统战部工作。期间兼任涡阳县回民食品厂厂长。
1958年全省阿訇到合肥参加整风学习,其父李金钊老阿訇在合肥学习的三个多月期间,李洪顺为赵屯坊上回民代宰牛羊,帮助办理简单的宗教事务。
1959年冬,赵屯老公社在大跃进的号召下,广大农村社员挖沟打塘,出现冻烂手脚现象,李洪顺跟随父亲把熬制的祖传膏药分发到赵屯几个生产队社员手里,不收一分钱,受到公社领导的表扬和广大社员的称赞。赵北村是回民比较集聚的生产队,为支持农村机械化生产,李洪顺找到涡阳县委分管领导帮助解决一部四轮拖拉机以及部分化肥农药,无偿分配给该村,这在当时社会反响很大,为促进民族村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李洪顺的父亲李金钊老阿訇在赵屯坐位三十多年,老人家全心全意为回民大众服务,从来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靠自食其力和祖传膏药维持生活。减轻了回民群众的负担,优化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赵屯回民几代人一直念念不忘!

李洪顺同志充分发挥“经书两通”的知识面,模范带头遵守党的各项政策法规,积极贯彻执⾏民族宗教政策,协调组织建立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协助当地政府配备少数民族村干部,落实了党对少数民族的各项优惠政策:如少数民族子女考生加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粮油供应,职工饮食补贴等。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少数民族干群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宗教和顺的大好局面。所以,在赵屯人民公社第四届换届选举期间,李洪顺被高票选举为赵屯人民公社管委会委员,分工管理文教卫生和民族宗教。
1984年,李洪顺在涡阳县委统战部工作期间,组织安排他到省委党校参加全省统战干部第四期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政策观念和理论水平,作为民族宗教界的代表推荐为涡阳县政协委员,其长子李文正当选为涡阳县党代表,二子李文强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出现了全家人参政议政的政通人和局面。

李洪顺在涡阳县委落实统战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期间,具体办理统战对象各类需要落实政策的业务工作。经他整理上报需要落实解决的诸如民族宗教、台胞台属、起义投诚、错划右派等方面的卷宗,文字清晰明了,内容翔实准确,政策法规严谨,受到县委领导的肯定和鼓励。 由于李洪顺统战业务熟练,政策理论较强,在涡阳县政协第三届、第四届两次换届期间,安排他具体办理换届工作中的业务事宜,他按照领导要求把全委人数、界别分布、党内外人员比例、以及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妇女的比例和各专委会的组成等文字资料及时准确的提供领导决策。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增强了政策观念。

当我们询问他最近被列为赵屯名人作为地方志记载有何感想时,李洪顺先生深情的向我们说:我从界首到赵屯,是喝着赵屯的河水,受着赵屯中小学文化的教育和赵屯父老乡亲的关爱成长起来的。正因为如此,我把赵屯当作第二故乡,尽心尽力为赵屯作出应有的贡献。就是在我们全家人调回界首以后,我的子女还出资一万元制作一套坚固耐用的经匣从界首送到赵屯清真寺。他谦虚的表⽰说:赵屯是我成长成才的发源地,我对赵屯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着报不完的人情!今后将致力于千年古村赵屯集的建设和发展,致力于赵屯的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有付出就有回报,当赵屯集被省民政厅批准为[千年古村]之际,已经离开赵屯二十多年的李洪顺先生被聘请为[涡阳县义门镇赵屯民俗文化研究会]顾问。

1994年,因工作需要,李洪顺调回原籍界首市民族宗教局工作。他很快进入角色,不辞劳苦为回民小学盖教学楼解决经费,连续两年在阜阳市政协两会上提交提案被采用,在市民族宗教局的重视下得到省民委的教育资金支持。界首市回族皮革厂在与安庆环保设备公司一起经济案件中,受到不法侵害,李洪顺两去安庆三下合肥,找省领导批示,请省人大常委民宗侨委督促,省民委就此向省高院发出公函,终于在省高院领导的重视下得到合理判决,为民族企业挽回四十万元的经济损失。1995年李洪顺由县级政协委员推荐为阜阳市政协委员,1996年李洪顺同志参加省委党校民族经济管理干部培训学习结业后,统战部下文任命他为界首市民族食品总公司经理(因党政机关不准办企业没有落实),同时当选为界首市清真寺第三届管理委员会主任。1998年,李洪顺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干部并奖励一级工资。同年界首市委统战部把时任对台办副主任任洪业和李洪顺同一个文件任命民宗局副局长。当时市委机关人员超编,李洪顺不顾名利得失毅然提前5年退休,一直从事新闻写作和民族宗教事务活动。

是金子放在那里都会发光!退休后的1999年,他参加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工作表彰大会后,更加激励了他对民族团结进步、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关心和热爱。2000年李洪顺又被阜阳市政协安排为第二届政协委员。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每年两会期间都写出一些有价值的提案,他的[加强对党政两个一把手有效监督]和最先提出的[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获得阜阳市政府优秀提案奖励。每当提及界首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发展富强时,李洪顺先生发自内心地赞扬界首市委领导务实开拓造福于民在各条战线上取得的丰硕成果,畅谈亲身体会市委对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的关怀,所以他不仅利用会议期间向省领导热情反映,并且通过报纸和⽹络发表有关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文章,热情赞颂界首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表达了民族宗教界广大干群的心声。为提高寺管会班子的政治思想觉悟,他在界首市清真南寺换届时提出“平稳过渡,充实提高”的指导思想取得显著的成效,得到广泛的推广,起到示范作用。在谈到寺管会领导班子建设时,他提出要克服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每一位成员都要做到“政治上是明白人,经济上是清白人,团结上是带头人,工作上是办事人,行为上是正派人”。为提高寺管会人员的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内部之间的团结起来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李洪顺提前5年退休开始,十多年来先后负责颍州晚报和安徽商报在界首的征订发行工作,得到一些机关和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为界首一些单位和学校发表上百条通讯文章和十多个整版篇幅。2011年初,李洪顺开始接触网络,在热线论坛上发表帖文和摄影作品,他的最早网名“尤素福”开始展现在界首时讯,界首论坛、沙河论坛、阜阳新闻网、阜阳在线、阜阳168,尤其是阜阳热线网论坛上发表的作品和论文影响力更大,所以于2012年开始担任阜阳热线论坛版主,管理版块,发帖跟贴,仗义执言,评判曲直!正因为这样,谁有个困难都会找他诉说求助。他都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尽心尽力给予排忧解难。如协调社会纠纷、援助留守儿童、解决外来经商的少数民族子女上学、利用市法院司法监督员的身份帮助弱势人员打官司等等。这些善举在自媒体圈内是出了名的,有些人也是亲身体会到的,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物,所以受到人们的敬重和仰慕。
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针对社会上反响最强烈的腐败现象和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李洪顺先生专题创作十首反腐倡廉诗词给予披露和评析,并且在中国国风网网易新闻发表。现予引用两篇共勉之:
《钱》(十六字令三首)
难倒多少英雄汉
宁玉碎
不作片瓦全。
撂倒多少贪心汉
到头来
空手赴黄泉。
人来世间挣不完
惊回首
知足自安然。
《世态万象评说谁》
辕马骨高厩马肥,帚头瘦小,蜡烛成灰,勤惰谁人辨是非。
馋猫醉眠蝉高歌,鹦鹉补钙,硕鼠减肥,世态万象评说谁?
谈到诗词,李洪顺先生给我们说起一件很巧合的事,当时他为安徽商报征订期间,找到界首市城建委主任谈到国土城建部门的热点和难点时,给他看一首自已最新作品:《诗苑二首》
国土城建两高危,
多少官员被钱毁。
纸醉金迷伴酒色,
不见天日才后悔。
宦海高深何其多,
大权独揽谁制约。
高楼林立人倒下,
涤荡乾坤现日月。
这位主任看完苦笑着说:写的好。谁知道没过半年,他也随着林立的高楼倒下了!

李洪顺先生虽然忙于奉献社会,但是不忘家庭教育。他的子女中有三位分别在界首师范、界首一中和界首二中任教;他的第三代孙子孙女中已有五位成才,其中四位教师,分别在安徽大学、阜阳五中、界首一中和界首师范附小工作;还有一位是最年轻的政协委员、优秀企业人士。现在还有正在读研的两位研究生,他(她)们取得的成就激励着正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弟弟妹妹们走上学成才之路。
良好的家风学风提升了幸福家庭的生活质量和事业上的长足发展。在子孙们的孝敬下,李洪顺的父亲年迈米寿,母亲达到期颐之年。诚信正直,信仰虔诚,坦荡磊落,无私无畏!带来了这个大家庭的兴旺发达和事业发展。李洪顺先生虽然迈进八旬,依然老当益壮,笔耕不辍,弘扬社会正能量,一身正气写春秋。尽管如此,这位[啄木鸟]先生就是发现有个别侵蚀树干的害虫,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啄碰到树皮!所以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他现是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被安徽省委老干部局聘请为离退休老干部网络宣传员,安徽省法卫律师事务所社会监督员,阜阳热线论坛版主,大美界首编辑部总监,界首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界首市作家协会顾问,界首市清真南寺名誉主任,公安执法执纪监督员等社会职务。

最后我们请李老简单谈谈对自己在涡阳和界首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以来人生的总结,作为我们采访的结束语。李洪顺先生熟练地打开手机备忘录亲切地向我们说,感谢您们深入细致的釆访,那就使用我写的这首自叙文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标题是:[叶落归根重返界首,终生难忘赵屯故乡]。内容是:出生于界首,成长在涡阳。颍水渊源深,涡河情谊长。家贫知识少,勤奋当自强。实践诚可贵,理论著文章。八旬不虚渡,五届委员当。奉献无止境,晚霞映夕阳。父母皆高寿,勤奋又慈祥。子孙更优秀,家和事业旺。知感主慈悯,遵从刻心上。仰俯皆磊落,胸怀坦荡荡。 牛家栋 . 李成器
责编/王春杨
审核/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