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冬至》民俗
作者~~趙新洪
古诗:
“年年至日长当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招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农历中一年重要的节令。也是传统节日。我国各地都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民间有“过小年儿″之俗称。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用日圭观侧太阳,
侧定出冬至到来,是二十四节最早制定出的节日。时间是阳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之间。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为冬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授神契》载:过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庆年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清代历任皇帝,每到冬至都要去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农壇,社稷壇,太庙等四十多个点祭天祈福,保佑农政年丰。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载:冬前冬后是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事。朝庭上下假休,军队待命。边塞边关,商旅停业。亲朋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走亲访友,过个欢乐的"安身静体"节。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敬老的日子,皇帝这天去郊外祭天大典,百姓要向长辈祭拜,至今仍有冬至这天庆贺的习俗。
每年大雪节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渐长至也。天文学归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这天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白天会天天变长。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地球开始进入最冷阶段:即所谓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之说!
自古至今,很多地方把冬至做为节日过。全国各地风俗不同,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飩的习俗。南方则在这天吃汤圆的习惯,有些地方仍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南方尤为盛行。“冬至亚岁宴""冬至盘″冬至团″"冬至馄飩″,云吞”"团圆″圆满″,添岁″等称!民间有吃汤圆大一岁之说。江汤,包面,等等……
说完民俗再写几句
顺口溜:
冬至
查典集,问百度,
追寻冬至古民俗
阴阳相遇节初始
世人同祭求祈福
古有官家做应处
百姓过节贺至初
军待命、朝政无
美食相赠享安福
冬至敬老不忘祖
安身静体灾祸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