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龙首坝
文/刘林海
四十多年前,我还在校园读书,有来自渭南的同学跟我炫耀家乡的龙首坝如何壮丽,少不了就萌生出实地探胜的念头。后来进入社会,走了一些地方,见识了诸多壮观的水利工程,就把当初惦过的龙首坝埋没在记忆中。几日前,几个友人相聚,有人提议去洛河的龙首坝走一圈,揣着拾遗补缺的游览心态,虽是冬月,亦欣然随行。

我曾经无数次从洛河桥上经过,那是去往大荔县城的必经之地。印象中,一条毫无气势的细流,在缺少特色的平原上温顺地自北向南流过。以我的想象,在这样的河道上建坝引渠,无非像当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发挥人海战术一般,筑起一道土梁而已。然而,一俟站在属于蒲城段的洛河岸边,却瞬间被那恢弘的阵势所震撼。原本平坦的大地,忽然间被横亘于眼前、宽有数公里的深谷一分为二,谷底中的洛河像一条玉带,蜿蜒穿行其间,玉带两边的岸上,千奇百怪的土壑纵横交错。正是雪后不久,背阴处的地面上仍是大片的银白色,无处不见的树木虽已落叶,却把树干与枝杈出脱得冷峻挺拔。成群结队的长尾雀呼啦啦在头顶飞过,似要把温情的生命气息在冰冷中努力地展示一番。此情此景,哪里是原本想象中的浅沟小溪,分明是造物主鬼斧神工又一杰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地貌中兴修工程,岂一个艰难了得。不禁又为自以为是的推断汗颜。

顺着一条简易公路,驱车左盘右旋下行。虽道旁的景观美不胜收,但为安全计,却不敢稍有分神。路面上时现冰溜子,让车子左右摇摆。提心吊胆之际,却越发体味出有若朝圣路上艰难体验中的快意。想想这里不是旅游热地,交通设施因陋就简也就顺理成章。但也许唯此,才能摒弃喧嚣,静静地与美景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下得沟底,果见一条拦河大坝横卧在河道上,把河流截作两段,上段如悬空般挂在头顶,下段如塌陷般深难见底。这当然是大坝共有的基本特征。可当目光锁定于那黑色的坝体时,却极是惊诧。见惯了形形色色的水坝,或为梯形坝基,或为加柱坝身,或为垂直坝墙,却从未见过如此艺术的建筑。一道弧形的砌筑,像一张巨形的弓,紧搭在河床上,弓面指向上游河道,河岸两边对称的两座建筑把巨弓牢牢地与河道锁定在一起。可以想象,如此的阵势,纵是洪水排山倒海而来,在巨弓面前,也会俯首称臣。再看这巨弓的质地,墨玉般的磐石,如钢、如铁,生根似地傲阻潮头。但更为奇妙之处,在于那神坚形柔的别样造型,上百米宽阔的坝身,若时髦女郎的卷发,以均匀的波浪状,从坝面延至坝底。坝面上的水流正溢出坝体,薄薄的水幕偎倚着坝身,轻柔地抚过,像梳子划下,在坝体下方汇成墨绿色的深潭,缓缓地流向远方。

太阳从云层中穿出,坝体的水幕上便放出耀眼的光,犹如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不可思议,皆用条石砌就的坝基,以当时的工艺,如何打磨得如此平滑,那质量动辄数吨的巨石,如何衔接得浑为一体,虽百十年不曾有丝毫松动。看着光可鉴人的水幕,忽然就有了一种冲动,恨不能如水流一样,贴着诗意的大坝溜一次滑滑梯,尝试一番从坝面到坝底的幸福感觉。
沿着大坝下方的一道桥梁过河,俯瞰深深的河道,经年累月的水流冲刷,已形成了众多嶙峋怪石,有若五彩祥云,有似斑斓猛虎,有像亭亭少女,水浴石,石戏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幅灵动的另类世界,引人遐想。
河道的另一边,一条巨大的引水渠从坝面上生出,洛河水从闸口喷涌着流向远方,原来这便是龙首坝的核心所在,大号洛惠渠。本来放荡不羁的水流,按着人类的调教,乖巧地作了九十度改道,以“洛惠”之名,担负起使命,行惠于万千黎民。虽已是隆冬时节,河岸上滴水成冰,但渠中流水兀是欢快流畅。看来这早已被先辈驯服的洛水,造福起人类来,竟是不舍冬夏。
站在龙首坝纪念碑前,阅读着岁月刻写的文字,感受着风雨铸就的沧桑,不免感慨万千。一个世纪前,从德国专修水利专业的海归人才李仪祉,面对着积贫积弱的祖国,在自己的家乡陕西,毅然开启了现代水利工程的先河。经费的奇缺,技术的空白,劳力的短少,有多少在今人看起来难以逾越的障碍,全被他高超的智慧与过人的坚韧逐一化解,洛惠、泾惠、渭惠……,一座座载入史册的丰碑巍然屹立于三秦之地,且经岁月的验证,流芳百世。
抚今追昔,忽然就有了一种落寞。我们日日置身于水泥森林中,除却透不过气息的压抑,从来难有美的享受。对照先贤,时下那些千篇一律的垃圾建筑,有何颜面保存于世,更有诸多豆腐渣工程的制作者,真该面对这伟大的遗迹,自裁于兹。

信步于坝底,再仰望大坝,忽觉这龙首坝与黄河壶口堪有一比,同样是汹涌河水一壶收,却表现出各异的特色。前者是巨无霸,尽显大自然的野性,似要告诫人类对神灵与自然的敬畏,而后者则精巧玲珑,凸显老天的仁慈,更将人定胜天的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一张一合中,把辩证法的哲理诠释得透彻。
我们曾经把工匠精神喊得山响,却不知那精神自何而来。拜谒龙首坝,顿觉有了答案。李仪祉先生不是传说,他学成归来、造福乡梓的情怀,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品行,或许就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源泉。
刘林海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刘林海
陕西省礼泉县人,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文学学士、法律硕士。经济师、高级律师。
一九八三年参加工作,一九九零年起从事专职律师工作。现任陕西汉廷律师事务所主任,西安仲裁委员会、渭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曾获“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陕西赛区“最佳专业知识辩手”奖。
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京城》由作家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
第二部长篇小说《落户》由作家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