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刘烨菲的《音书祭你》
齐迎春
《音书祭你》,看到这个题目,我就不由得笑了笑,特别是看到开头的一句“月儿明,风儿轻,可知你在敲打我的窗棂……”就更加证实了我对这些年轻娃娃们的认识。这不就是那些清纯少男少女缠缠绵绵、卿卿我我、凄凄惨惨的校园网络小说的题目和开头风格吗?
刘烨菲,我同事女儿,刚刚就职的一个女大学生,也是我的同事,而这似乎也更加佐证了我的看法。同事的女儿,还又是我的同事,出于对年轻人的尊重,对年轻教师的关爱与帮助,我还是继续读了下去,想着一步一步的去证实我猜想到的情节。读着读着,我发觉我错了。这不是一篇校园网络小说,这是一段真真切切的故事,没有丝毫的虚构。故事里的人是作者的亲爷爷,也是我们最熟知、最尊重的同乡、老领导。
故事里没有曲折悬疑、没有惊心动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些日常。作者的文笔也很朴实,朴实的就像文里她的爷爷一样,没有丝毫华丽的修饰。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也不需要去精雕细琢,只需自然道来,像一股清泉,清澈、淳朴、舒缓。正是这普普通通的日常,正是这朴朴素素的语言,却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令每一个读者不由得潸然泪下。朴实中蕴含至深的爱,至纯的情,可以看得出作者与爷爷生前的感情特别的深,字里行间也流露着爷爷对作者的那种溺爱,以及作者对爷爷平日里的娇宠。这日常的琐碎里,包含着爷孙俩浓浓的情,以及深深的天伦之乐,读来又咋能不感人呢?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得出已经沉浸在对爷爷的思念之中,作者的笔将这种人世至亲间的爱与怀念,缓缓的倾吐在纸上,就像一股小溪,轻轻的自然的流淌,没有任何的粉饰与斟酌,一气呵成,直至将多年来对爷爷的那种思念的积压吐完为止。此时,一个活生生的爷爷又再次的出现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让每一个读者,特别是熟知爷爷的人,再次的感知到爷爷的音容相貌,再次的感受到爷爷的品格。
作者是一个童稚未泯的小女孩,但爷爷的死却让这样一个小女孩亲临了一次至亲间的生离死别,让这样一个稚气未蜕的大学生认真的审视一番生与死的概念,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了死亡的含义。可以这样说,这一刻,作者才真正的长大了,走向了成熟。
作者是父母手心里捧大的一个小女孩,爷爷的死却让他经历了这样的痛苦,接触到死亡的概念。不得不说上天是残忍的,也正是这种残忍,才使得一个青春少女瞬息成熟。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由单纯到懂得思考再到成熟的这样一个质的蜕变过程,从而进一步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对爷爷的那种深深的眷恋与怀念。
读到了结尾“爷爷,愿在天上的您一切安好。明月清风知我意,下个清明捎去音书祭你,还听还静……”我终于明白了,也感受到了这个题目的用心。这个结尾呼应了开头,又延续了结尾,也延伸了文章的主旨,让人读罢还不得不继续思考。
这,是一篇至真、至情、至性、至美的好文章。

(附)
音书祭你
刘烨菲

“月儿明,风儿轻,可知你在敲打我的窗棂......”
见字如面。那时正逢大二课业繁重,校级任务繁冗,以至未能见到你最后一面成终生之憾。当时距你离去不过两月有余,我所绘之图、所作之文皆为晦暗之色,至使同窗看过后惊觉不舒服,如今算来已有五年。这五年很长,长到你竟无一次入梦,这五年也很短,短到我早已完成你当时放心不下的事情,顺利有了工作,考上工作那日,我专程去告诉了你,不知你可有听到。
那天收拾抽屉时,翻出了你早年间写毛笔字用的笔搁,远山状白瓷上描有青花,样子很是雅致,似乎是我整理你的遗物时翻找出来的,搬家之后就一起带过来了,一直静置在书桌里。那时我刚上小学,你在教育局任职,每到过年时,因年货装饰也没有现在这般丰富,故此对联基本都是自己家写,你不仅写自家的,还包揽了邻居好友的,一手毛笔字写得潇洒,看过你字的人都会赞一声好字。不过我那时对字体的好坏并无概念,只觉得过年啦,爷爷又要写对子啦,又有红纸可以玩儿了。一到这时,我便很欢喜地趴在桌子上,帮你铺纸,我的两只小手就是镇纸,紧紧把纸按住,生怕写歪了,你一手拿着春联书笑吟吟朝我解释对联的意思,一边用毛笔蘸在墨里,然后将笔上多余的墨刮回砚台。后来读大学,我有一堂课叫“三笔字”,专程要求练毛笔字,正值放假,我就拿着练字那些“家伙什”去家里。只不过那时你生病了,身体很不好,看我写的字说很秀气,我向你解释说是欧体,不过我总领会不到字的精髓,就磨着你给我写几个,你笑笑说多年不写了,生疏了,让我好好练。不过你看我练得起劲儿,再加上我的“软磨硬泡”,也忍不住拿笔写了两个,由于生病的缘故,你握笔也很吃力,字看起来自然虚浮,不过最后竟也写满了一整张宣纸。
书不成字,虽说决定写这篇文章之时我踌躇了很久,本以为再提到这些我会很平静的落笔,却是太高估自己。梁晓声说:“失去亲人最难过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他的每一刻”,时至今日我方能体会。我总是想起儿时夏天傍晚,咱们爷孙两一起坐在瓜架下乘凉,你时常会给我讲你小时候很多有趣的事情,还有你为哄我开心瞎编的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每次逗得我捧腹大笑,当然你也笑了;想起儿时每年中秋时,你都要让我祭拜月神,说向月亮许愿就可以实现愿望,而我每次总是缠着你问很多幼稚的问题,比如“月亮里有嫦娥嘛?玉兔在哪儿?玉兔喜欢吃月饼吗?”诸如此类,你甚至会拿来望远镜和我一起看月亮里的玉兔,陪我一起闹;想起你和奶奶带着我一起爬北山,路过一大片玉米地时,你会偷偷掰一根未成熟的玉米杆,像剥甘蔗那样剥开让我尝味道,那种清清甜甜的感觉之后的我再未尝到过,奶奶边走边摘路旁的蒲公英,说要回去喂兔子,两个老人边走边捡,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暮色沉沉里,微微灯光下,提起这些事好像发生在昨日,我的回忆里都是你,我多希望时间停止在那一刻,可时光他不听话,总是催着人长大。
后来你便病了,人也越来越憔悴,全家人瞒着你,不让你知道病情,只告诉你是手术之后身体虚弱而已,慢慢会好的。一开始你很期待康复,每天都会在房间锻炼些许,还着手写了一本回忆录,写到你在四中当总务的时候,连教学楼、停车位的占地面积都记得一清二楚,都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开始我翻看,你还不好意思,我说写得好,之后你便很大方地让别人看了。再后来你的身体越发的不好,你慢慢觉察到不对劲,就不停问爸爸你的病情,爸爸每次都打马虎眼糊弄过去。再后来的后来,你终于倒在床上一病不起,这时爸爸才哭着对你说了实话,从那一刻,你的精神彻底垮了,自此就再没下过床,直至离开。
入殓两天之后我才匆匆赶回,帮家里人办完了后事。那段时间我几近麻木,只感觉每天很忙,都顾不得悲伤,只是从心里觉得你还在,你只是出了一趟远门,只不过远到我过完一生才能见到你。直到回去学校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你再也回不来了,一个人钻在被子里放声大哭。后来我工作了,在村里教书时,上课讲到“死亡”这个话题,孩子们问我:“老师,人死之后会有灵魂吗?灵魂会到哪里去呢?”我说人死之后灵魂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听起来很滑稽的答案吧,不过我就是这样固执的认为,我想你一定是变成了星星,一直在哪个远方护佑着我,所以现在我有了一个习惯,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坐在窗边,抬头看夜空的星星,揣摸哪颗星星是你,我想你一定也知道我在抬头望着你,在想着你,在思念你。
人们常说“真正的死亡是被亲人从心底遗忘”,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我觉得死亡不过是踏上了走向星辰的路,逝去的人最终会在天河尽头守候尘世的亲人,当风清月朗、星光散落时,便是他们回来看你了。爷爷,愿在天上的您一切安好,明月清风知我意,下个清明捎去音书祭你,还听还静......


【作者简介】刘烨菲,山西岢岚人,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2021年参加工作,现为岢岚三中语文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