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飘如萤火思入梦 1024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飘如萤火思入梦,
婀态纤纤,慕绪绵绵,
月下回眸照影寒。
莫道此曲知君诉?
诗意流连,碧海云天,
旭里深林唱杜鹃。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虽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但诗书气华之尺凌寸冰,却非来自一日一朝之功寒,我对古人诗词歌赋的推究与崇尚,年岁久矣,自知愈入其深,愈明何谓天壤之别,其实别具匠心的拟词造句仅仅是华美柔姿的表面功夫,更深层更高明之处,在于诗词歌赋中承载的文化哲理与深邃意境,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诗词歌赋皆是文化表现形式与思想载体,文化者或先文后化,或觉文同化,诗词歌赋本是孪生兄弟,诗者,寓道于文,寓德于文,寓心于文,寓志于文,寓意于文,寓情于文,寓景于文。《尚书》言:“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诗以文承,义以诗显。今有人言,“诗言情”,“诗言景”,“诗言思”,“诗言万物”。故与之讨论诗之灵魂归处。万物皆有灵魂,灵魂!乃统摄万物之要也,上合天地之道,下居人心之正,犹如深谷之风,来去无影无踪,却于谷底之中川流不息。志,灵魂之本也,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业必败,孔子曰:“吾一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志于道,志于德,志于仁志于义,志于学,志于行,志于信,志于正,志之圣,魂之灵就是通过自学、自控、自信、自证而升化之,“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诗文妙笔,在于生其心志,放其辉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忍,任尔东西南北风”,喻志之人,如岩松之固,如雄竹之傲骨,如寒梅之凌香。古之诗以志为主,以情为辅,以景为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近千年言情之诗兴起,相对于古之言志之诗,更多一层粉黛柔肠,缠绵悱恻,又如元曲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当代白话诗兴,如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古今文化艺术皆是文以载道而化天下之俗,文以载德以而化天下之心,文以载仁而化天下之情,文以载义而化天下之为。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诗赋从其言志,言情,言思,至以言景,诗之灵魂渐趋空洞与索然无味,秦朝之前古诗中的壮志凌云之感渐失,后诗总却生出了一层悲凄感伤之意。近代之诗若发一纤红尘,从天际星辰呱呱坠地,相对古诗之道已经望尘莫及,若言今诗千篇一律,则谓古诗百媚丛生。近之读诗,读出的多是为情、为思、为景,其灵魂所含之心志已隐于青山绿水之中,“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如之而已。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诗词是一种境界,人生如诗,诗如人生,用心走过则志趣高雅,用情走过则缠绵悱恻,走马观花则浮光掠影,也许芸芸之中我们会被几言片语定格于不同的风景里,犹如麻雀飞不出蓬林,犹如小鱼游不出深潭,犹如尘客走不出名利场。若在黄昏风雪之后,突现寒梅无主兀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如梅艳馨香益清,迎风傲雪自高枝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通古达今,一道贯之,这不也是一种恒盛境界吗?天净沙.囊萤映雪人间 1025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蹉跎几度荒年,
春秋日月云烟,
砚墨琴心书翰。
箪食陋巷,
囊萤映雪人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国竞争走入今夕,几乎在各领域全方位短兵相接,从科技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意识形态斗争以及文化价值观之争,软硬实力一齐上阵,上下左右全面开花,真正是招招死穴,刀刀见血。古人常言人算不如天算,记得五年之前,当特朗普主导的中美贸易战争开打时,我曾写过文章引用了《孟子》之言,“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朝鲜战争开始,美国一系列凭强盗逻辑作出的强盗行为,也将其带入了不可逆转的加速衰败之中,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是上天堪定的因果大律。俄乌战争,巴以战争,半岛危机,胡塞武装封锁红海,美国党派内乱,这一系列事件让大美帝国应接不暇,也为中华文明光复崛起继续提供着天赐机遇。
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所蕴涵的符合天道人德的文化思想价值观是宇宙自然的规律体现,得道者天助,失道者寡助,天佑中华,无往不利。中华文明崇尚天人合一,崇尚以德配天,崇尚仁义道德,崇尚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正是中华文明中天人和谐思想的真实写照。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喜怒哀乐之谓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华文明中蕴涵着天道思想与人道智慧,这就是中和为贵,成己达人,成人之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唯有中华民族具备天下为公、天下一家的磅礴气势。中国人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政治构想,中国人以“一带一路”倡议勾勒出世界未来的经济蓝图,这让世界人民叹服中国政治家无比宽广的胸襟胆略!《尚书.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一个国家从家国天下到兼济世界人民,敦睦九族,协和万邦,这就是中华民族绝世无双的雄心壮志与超凡气魄。
《吕氏春秋》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阴阳之合,不独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独私一物,万民之主,不独阿一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人民自古与道同行,提倡社会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构思,此乃天地手笔,既亘古未有,亦闻所未闻,让人类社会为之改写,让世界人民为之叹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未来人类文明的大道宽绰明亮,人类进步的阶梯已经写在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故而不禁以诗寄感:暮断中东西月走,藩欧星海战未休,誉满今朝惊天下,惟见华道统九州。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