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这边独好
----甘肃旅行漫记
文/陈希文、祝美丽
2023年7月22日,长子元成借孩子暑期,携广州一家老小和咸阳的妈妈同机飞往兰州,开始了一周的甘肃之旅。
酷热的三伏天,行进在西北黄土高原的荒漠之中,也够辛苦的。老伴现场发回了多幅视频和照片,又口述所见所闻,将其整理于后,以飨读者。
(一)春风吹绿玉门关
记得2009年国庆前夕,我带领几位同事去西北考察学习。返回途中,我们走马观花地参观了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长城西段的嘉玉关,沿河西走廊南下,一路看到的大都是黄土沟壑,沙丘荒漠,沿途村落稀疏,行车数十里,很少见到烟火。
车行在这广茅的荒漠之地,我不免心情有些悲凉。就想到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是诗人对边塞凉州(今武威市)荒凉寂寞景象的描写。从诗的字面意思看:黄河好似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的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是春风根夲吹不到玉门关外啊!从诗的引申义讲:是借此疯剌当时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只顾自己行乐,而丝毫不关心戍守边关将士们的死活。尤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表达了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和哀怨之情。但诗人胸怀豁达,虽渲染了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缺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诗句整体上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老伴这次参观玉门关后,感慨多多。她深有感触地对我说:“玉门关历史悠久,壮丽宏阔。看了旧址,听了介绍,给人一种雄浑的历史沧桑感。″当年诗人王之涣笔下的玉门关距今已2000多年了,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开通西域各地的门户,旧址在今敦煌市西北的小方盘城,矩敦煌市80公里。
历史上玉门关被匈奴占据,汉武帝时国力強盛,派大将霍去病带兵打败了匈奴,收复了河西走廊。在此设立了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河西四郡既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又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汉武帝时,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古丝绸之路的经贸与文化交流,玉门关就成了古丝调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又在敦煌西北部修筑了汉长城,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军事基地。其所以叫玉门关,是因西域商贸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可见,古老的玉门关,西汉时是通往西域的主要交通要塞,对当时商贸、文化互通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老伴又说,"我们今天亲眼看到的玉门关,已不再是古代那个交通要道和军事防御要塞了,几千年的演变,已今非昔比了"。随着"一带一路″远大构想的推进,敦煌市政府正在加大对玉门关的保护和开发。玉门油田开发多年,資源减少濒临枯竭,政府另选址开发了新油田,住户大都迁往新区。老城近年加紧改建,已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旅游景区。玉门关一改旧貌,现代城廓煜煜生辉,不仅是中国走向中西亚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中西方扩大交流的商贸重镇和历史文化圣地。
西汉时设立的河西四郡,今日处处春风荡漾,遍地生机勃发,建设速度如跨上骏马,一日千里。社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不断扩大开放的春风,有力地推动了西方经贸和文化的交流。古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丶声声驼铃已被"一带一路"的滚滾洪流取代,中西方交流在不断扩大,合作在加深,人员往来与日倶增。
再看今日的河西走廊,粮丰林茂,郁郁葱葱,一派生机,气象万千。敦煌莫高窟这个驰名种外的艺术宝库,是丝绸之路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仰朝拜。久负盛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被世界仰慕。敦煌市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和历史遗存丰厚,昔日荒凉的山村小镇已变成热闹、繁华、′文明、富裕的现代化街市。这里的人们沐浴着开放的春风,享受着改革带来的实惠,正在文明幸福的大道上阔步前行,昔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一去不复返了!
(二)令人神往的鳴沙山月牙泉
三伏天的抗酷暑旅游,我已疲惫不堪。用过晚饭,两个孙子已倒头呼呼大睡。儿子元成说,明天安排去敦煌巿南面5公里的鸣沙山月牙泉参观。听说这是一个风景名胜区,人称"沙漠綠洲″。凡来敦煌参观的,都必去的一个神奇的地方。
鸣沙山月牙泉到底神奇在哪里,我怀着好奇心𣎴断在遐思着。随意间走到宾館前台,看到《甘肃旅游指南攻略》画册,顺手翻看。翻到鸣沙山月牙泉景点介绍,让我欣喜。明天刚好到此一游,正好提前阅览。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鸣沙山月牙泉是敦煌沙漠戈壁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旅游指南如是说。这样的溢美之词诱惑我深入了解的欲望。
据史书记载: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呈红、黄、綠、黑、白五色。人登上沙山下滑时,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这声响可远传方圆数十里。更神奇的是,滑落的沙子经过一宿的风吹,又会回到山上,辄复如初。这介绍让我添了新知识。
月牙泉处在鸣沙山的环抱中,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神泉水质甘冽,澄澈如镜。泉中生长有七星草,铁背鱼,人服之可延年益寿。相传唐僧当年西天取经,途中染病,饮用这泉水后病痛消除,安然无恙。更神奇的是这沙中之泉千年不会干涸。谓何?原来月牙泉是党河的一段古河道,泉底是松散的砂砾层,地下潜流不断补充水体。月牙泉又被高山所围,风吹沙刮不起来,不会浸埋泉水。这介绍有些道理,让人信服。
围绕沙山名泉,还有许多传说,这些传说大都带有神秘丶传奇色彩,无法考证。夜已深了,我却被这精彩神秘的推介冲动着,久久难以入眠……。
次日清晨,我和孩子们匆匆用过早餐,即乘旅游车就出发了。接连几天,气温大都在40度左右,烈日毒炎晒得人皮肤发红,火辣辣的。我们戴上遮阳帽,穿着防晒服,脸和脖子都包着纱巾,尽量不外露皮肤。一会儿就到了鸣沙山景区。这沙山的正面墙上用红漆写的景区名字格外耀眼。按导游说的,为了防沙粒灌入鞋内磨脚,我们都换上了防沙鞋。一进大门,连绵起伏望不到边的沙丘就卧在我们面前。两个小孙子看到沙山,就象兔子似的连蹦带跳的跑上沙丘。我在后边急急追赶,没走多远,就汗湿单衫。孙子们边跑边吼叫,童声在沙山间回荡,他俩好像忘记了如此炎热。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沙山,这么广的沙漠,深感惊奇。鸣沙山的沙子真细,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沙粒上,五色相映,让人耀眼。我走在细密的沙粒上,软绵绵的,好舒服,缓解了几天不停奔波脚掌的烧痛。
绕过了好長的沙丘路段,终于看到了沙山环抱的一片绿洲,形似一弯新月,清澈透明,水光潋滟。在绿树的掩映下,弯弯的月牙像一个秀丽的绝代佳人。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中,沙漠与清泉共存,风沙弥漫,不浸泉水,千年不涸,依然鲜活。这简直是天设地造的一幅杰作,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一幅绝美的风景。我站在泉边,望着这一汪清泉静卧荒漠,犹如一块明亮的眸子,在浑黄狂风和滾滾的黄沙飞扬中,依然碧波微澜,依然清靓秀美。我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我为大西北有如此的旷世绝景赞叹不已!为祖国壮丽的山河而欢呼雀跃!
夕阳西下,红霞漫天,我们的参观已近尾升,忽听到沙山顶上传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強。……″这歌声格外的响亮,这旋律格外的优美。我听得陶醉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秀丽多姿,风光无限。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返回途中,我在车上,眼前不断地浮现着月牙泉这秀丽的面容: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涓涓流不息。不由得发出感叹:月牙泉呀!你是沙漠中永恒的绿洲,你是绿洲中明亮的眼睛。月牙泉呀!你永远迷人,永世秀美!我向你致以深深的敬意!
(三) 浅析莫高窟壁画艺术
去甘肃敦煌,必看莫高窟的石窟壁画。2009年,一个偶然之机,我与同事曾去过敦煌,看过石窟壁画。当时时间紧迫,匆匆过客,大体浏览,总感觉是一次美的观赏。
今年暑期,老伴随长子元成全家也去了敦煌莫高窟,亲眼目睹了石窟群雕像和壁画,观看了《又见敦煌》电视专题片。她对我说:“敦煌石窟的艺术之美让她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久久难忘″。她将拍照的视频转发给我,我也再次分享着艺术之美带来的快乐。
敦煌艺术实质就是莫高窟的石窟艺术,是建筑丶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这是一个历史久远、涉列广泛、中西融合、彰显不同时期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人文生活的艺术汇集。翻阅史料,深感这个题目卷帙浩繁,博大精神,并非三言两语可说清道明的。为了弥补过往参观中的知识短板,仅就石窟壁画艺术作较深入的了解。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坐落于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千年。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绘2400余尊。它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敦煌艺术的精华,誉满全球,惊叹世界。石窟内有神态各异的佛像画122O8身,说法图933幅,是以宣扬西方佛教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品。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丶菩萨画、经变画、故事画,还有山水画、建筑画丶动物画、花鸟画及供养人画像等。经变画就是将抽象的佛教经典甪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佛教故事画主要是佛传故事丶夲生故事、因缘故事、前世今生故事等,多以宣扬释加牟尼的生平事迹、古印度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佛教徒们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将释加牟尼生前的"苦修善行″"度化众生""因果报应"等附会其身,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这些壁画大都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体现着神与神、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的心灵。
壁画宣扬的神学观点充斥着诡异神秘、虚幻漂渺的意境我不敢苟同,但作为历史文化的艺术价值还是应当肯定的。
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风格,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传统。因而其形式多出于民族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各自特点的民族风格。壁画中的神灵形象和俗人形象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看,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更鲜明。而神灵形象,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壁画的时代印记明显,不同时代审美观也不同。早期,多浪漫主义成分,隋唐以后,立体感強,写实性日益浓厚。壁画造型逼真,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画家们善于运用线条和色彩,将人物、动物、建筑等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佛像和菩萨,不仅形象逼真,而且神态庄严,给人以肃穆的感觉。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描绘细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敦煌壁画精美绝伦,艺术功力炉火纯青,堪称绘画的巅峰之作。走进敦煌,到处可见飞天女神雕像,这是莫高窟的艺术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这飞天女神,姿态优雅,灵动飘逸,令人惊叹!只要看到妩媚的飞天,就会想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莫高窟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其数量之多,居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之首。观飞天壁画,有的吹箫弹奏,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跨花篮天女散花,有的怀中琵琶,轻拨银弦,浅吟低唱,有的倒悬人体,自天而降,还有的球花漂浮,漫天遨游……云雾缭绕中,她们衣衫飘动,俯看众生万象;仙乐飘渺中,她们舞步轻盈,笑对人间百态。这飞天壁画,姿态万千,风情万种,栩栩如生,让观赏者眼花缭乱,目不睱接,似乎身临飞天仙境,与其共舞。这就是飞天艺术的神奇魅力!这里,我发自内心感叹:敦煌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壁画是人类的艺术精华,是中外艺术家留给后人的珍贵礼物。壁画已两千多年,保存完好,要感谢文物工作者的辛劳付出。要对历史文物有敬畏之心,尊重艺术家们的毕生创造。让敦煌艺术在新时代"一带一路"的推进中放射出更加艳丽夺目的光彩!
(四)撼人心魄的丹霞雅丹地貌
这次老伴随同子孙们的甘肃之旅,先看了张掖的七彩丹霞地貌,后看了敦煌的雅丹地貌。两种地貌虽一字之差,但还是有些差别。
经查,丹霞地貌、雅丹地貌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同属地貌,却形态各异,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主要区别是:一是营力不同。丹霞地貌主要是流水冲刷与重力崩塌形成,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二是分布区域和范围不同。丹霞地貌分布于全国多个省份,尤以广东、福建、湖南最甚,雅丹地貌主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三是颜色不同。丹霞地貌多显红色,雅丹地貌則以黄、白色为主。四是形态不同。丹霞地貌主要形态有宝塔状、柱状、棒状、方山状,雅丹地貌则为风蚀柱丶风蚀残丘、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等。
参观当日,老伴向我转发系列照片,也拍了好多动态视频。看到这些,我的视觉受到很大冲击,眼前一亮。地貌广茅无垠,形态奇特,场面宏阔,甚为罕见,撼人心魄。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天下奇观,描绘了最美的风景画。从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态和风彩着笔,即可见一斑。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龙脊和宽浅沟槽。这就形成了支离破碎的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地貌也不例外。它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距玉门关西北80公里。这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久远的风蚀残丘星罗密布,一排排整齐的风蚀土墩,似道道坚固的城墙,横卧在空旷的沙漠上。地貌土质坚硬,多呈浅红色,少有白、黄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当地人又称雅丹为"魔鬼城"。看到这一层层的天然屏障横在眼前,这一座座古城堡式的奇特景观,让人深感历史的久远和大自然的神奇魔力。我发自内心地感叹: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