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旅行
作者:陈梦岳
闲暇之时,或偶尔忙里偷闲,不妨放下手头的繁务琐事,最好轻车简从,走出家门,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大千世界。或长或短的时间,或长或短的行程,揣一份好心情,再加上些许的好奇、探究的兴趣上路。
这种行走,若称之为旅游总觉得有那么点俗气、浮浅,或许称作旅行似乎更合适、贴切。
过去,再确切一点讲,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因生活之艰辛、交通落后等所限,对普通人来说,单纯以游玩为目的的旅行,近乎奢望。
那个年代里,人们生活活动的范围很小,也很少离家远行。尤其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甚至还有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县城的老人,着实让人可怜,后人也一定不可思议。仅是几十里的山路却几近天堑,不可跨越,那是时代造成的“千山万壑”的阻挡所致。
而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日趋发达的交通,带来各种便利快捷的出行工具。如此几个重要元素的汇集组合,就像推送卫星上天的火箭,助推着旅游大潮一路兴起。一时间,男女老少,打点行装,带着一脸的兴奋,纷纷走出家门,踏上旅途。五花八门的旅游项目,一日千里、万里的速度,大凡名胜古迹、风景奇特秀丽之地,到处是一批批往来不绝的游人。尤其是一些名气大的景点,若逢节假日、旺季,往往人头攒 动、摩肩接踵,场面壮观。而且还有许多人走出了国门,加入到世界旅游的大军之中,统计显示,我们中国人已经成了世界各地 游客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有人认为,一个全民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种行色匆匆的旅行中,国人的视野、胸怀越来越变得宽广,而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意思是讲,出外旅行,既可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陶冶情操,又可了解各地风情民俗、地况物理,增长知识阅历,一如读书学习。
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古人做得比我们更好。他们因时代条件所限,旅行基本靠脚来一步步行走、丈量行走的距离,因此放慢了行走的速度,也增加了旅行的艰辛。但也正是这种缓慢的速度,和备受辛劳的游历,使他们拥有了更充足的观赏沿途河山景色的时间,能更从容地把控心律与脚步的节奏。走走停停,梳理、沉淀、思考、感悟、抒发,一路走下来,行囊里装满了收获的果实。所以留下了那么多流传千古的诗篇、画卷、游记等等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比于古人,我们实在应该感到惭愧、汗颜。不是所有今天的旅行游客,但至少大多数游人,一路下来,没有多少文化、思想意义上的收获,我们的行囊里装的最多的是各地品类繁多的特产物品。虽然我们今天几乎不用脚来完成旅行任务,但却觉得身心很疲惫、很累,我们行走的速度太快,而行程又太紧。一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看、细想,稍稍能停留一会脚步,留下一点体味、咀嚼的时间,已绝尘而去。许多时候,许多人在许多地方,旅行的目的和意义,不过是选几个点,争抢最佳位置,拍几张佐证自己“到此一游”的照片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也难全怪现在的行者。现代文明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压力,也不允许再像古人那样从容地行走。从某种程度讲,焦虑、浮躁的这些现代病,已使很多人难以拥有闲适、悠然的心态。再说,时常出现在各景点上人山人海的场景,游人各自又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景”。古人何曾见到,又何曾想到,在他们停足驻观、人影稀少、清静无声的地方,多少年后竟会成为这番景象。不要说古人,即便几十年前的人,都不曾想过
过于的拥挤、喧闹、红火、嘈杂,本不该出现在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连一向称为清静之地的寺庙道观,也成了充满商业之气的繁闹场所,难以入静,难以脱俗。
一切令人赏心悦目、诗情画意的东西,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而我们旅行的兴致也越来越低。我们行走的目的中,掺杂了过多的与大自然无关的功利、欲望、攀比、附庸。
许多次的行走,许多人的旅行,都是被旅游大潮裹挟而行。这倒让我想起一位我行我素、率性而为的古人。这位老兄的行走,全为兴致所驱。史书记载了东晋王子猷一趣事。一个大寒之夜,他驾舟前往阴山,拜访好友戴逵,天明方到好友门前,他却掉船而返。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微明的江面上,一只夜航的小船,披着一船的风雪,慢慢驶向一个江边的村庄,即将停靠,只待下船上岸,访见好友。而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这位老兄却并未停船上岸,而是在停留的片刻之间,掉船而返。这中间是否还存留半刻的犹豫,不得而知,重要的是折返的原因。试想,船行一夜的距离,说明离好友住地不算太近;风雪之行,摇橹划桨,一定受了不少苦累。可谓见友心切,兴致甚高。却又为何不见而返?这位老兄是这样回答众人疑问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戴又有何妨?这一夜的折腾,他老兄倒毫不在乎,用轻描淡写的一两句话就交差了。这样的直性情、一切凭兴致而为的人,吾辈是学不来的。
当然,我们今天众多的报团或参团的旅行,很难再做到任性、自由的行走,也就不必过于在意、苛求我们旅行的初衷和要达到的目的。
山水诗人谢灵运有诗言:“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不管怎么样,只要走出家门旅行,总是有助身心的好事,总会得到或多或少的收获。只要条件许可,还是多出去走一走,不过最好的还是避开喧闹,不要扎堆、赶场似的行走,尽可能比较深度、单纯的去旅行,可能更有意义一些。
陈梦岳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