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光学兄,走好!
让这些声音伴你走向天堂
(专辑)
供稿/作者:万龙生

吴宏光是我1955年踏入北碚团山堡重庆一师校园就交上的朋友。他比我早两年入学,所以同校的时间只有一年,还说不上“同窗”。但是这一年里,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俩成为亲密的朋友,此后尽管世态变化,聚少离多,却一直是知己之交。那一年,我们曾一道参加学校的乒乓球比赛,一同参加“盖达尔文学社”活动,也都是戏剧社的活跃分子。
1956年他毕业了,有幸考入与一师仅一溪之隔的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文。哪知1957年就被打成右派,1958年开除学籍,送去强制劳动。
后来他从流放地回到江北区,而我也从北碚回到江北母亲身边,就这样开始了交往,断断续续直到今天结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交往到今天就永远结束了——上午噩耗传来,他已经离开人世。
宏光1980年代之初,终于落实政策,回到人民队伍,安排到重庆市18中学担任语文教师,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后来我调到重庆日报副刊部工作,有条件为他发表作品,但是他已经失去早年那种写作的激情,只是凭兴趣读一些文学作品。
好在近年来经过我再三“拉拢”,他总算又参加了咱们格律体新诗界的一些活动,偶尔写一点东西。下面就是在我们的《行踪》同题诗写作中他的作品:
要问我的行踪
请看我苍老的面容
书生沦为苦力
一路淌着血的鲜红
整整二十四年
内心充满愤怒悲痛
感谢拨乱返正
迎来一片丽日晴空
苦力成为教师
工作苦却乐在其中
当老师十八年
方迎来退休夕阳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踪
我的和你们却大不相同
短短的十四行诗,高度凝炼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对改革开放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之情。他的文字功力亦由此可见。
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就在几个月前,我们组建了“九歌朗诵社”,正好投合宏光多年的兴趣,积极参加了朗诵社的活动,成为朗诵社最年长的成员。几次活动都积极参与,其朗诵水平、认真程度、团队精神得到社员们普遍的尊重。就在12月7日他还参加了重庆诗歌界举行的浮图关半山隧道健步活动,12月8日,他还参加了朗诵社为重庆江北旅德作家海娆新著《我的弗兰克》举办朗诵签售活动的彩排呢,怎么今天就永远离开我们了?谁信啊:那个生龙活虎、声如洪钟的朗诵社长者,会突然间永远离开了大家?但是消息确凿,又不能不信,于是朗诵社微信群哀声一片,回忆文字与泪奔图像层出不穷,无法一一誊录。就录下这些悼念的诗作吧:
先是王端诚兄(1956年考入一师,与宏光插肩而过)写下一首五律:
《悼宏光学长》
先后共寒窗,同门出一墙。
叹兄少壮志,沦作苦力行!
居右身犹傲,为师气自昂!
朗吟声仍在,催我涕泪长!

我也接着写了一首《德里奥莱》表达悼念之忱:
《特里奥莱•悼吴宏光(老五)兄》
同窗只一载,结交达六十六年
历世间风雨,尝遍了酸辣苦甜
早慧的英才,却没能修成正果
同窗只一载,结交达六十六年
幸而最后的辰光,又回归九歌
字正腔圆的诵声,把听众感染
同窗只一载,结交达六十六年
历世间风雨,尝遍了酸辣苦甜
2023年12月26日上午于悠见斋
我在群里把噩耗发布后,引来了朗诵社诵友和格律体新诗诗友们的悼诗:
《悼念吴宏光老师》
菀 莹
惊闻您匆匆离去
还有话未完待叙
来不及说声再见
这遗憾化作泪雨
为诗韵字斟句酌
为热爱精神矍铄
朗诵时声情并茂
谈笑时天高云阔
最积极每会早到
最专注群声不扰
无奈何天妒英才
仰天叹叶落枝梢
北风雪深厚未消
望南方知音又少
恨别离云山雾绕
寄祝福天路渺渺
2023·12·26于石家庄
《悼吴宏光先生》
海棠依旧
我分明知道
“再长的江河终必要入海”
可不愿相信
这一天就这么真的到来
从小溪啊到江河
从涓滴到澎湃
你曾跌落过谷底
也翻越过山脉
苦难的岁月已然沉淀
青春与梦想早就深埋
你以抑扬顿挫的声音
大声说:黄昏亦可精彩!
我分明知道
江河再长“终必要入海”
但我更知晓
“河水不回头,而河长在”
2023-12-26于成都
注:诗中所引来自余光中《七十自喻》
《说好的——悼吴宏光老师》
咏 梅
说好的,抱团逍遥
突然间,就先走了
还看您登山
微笑在步道
说好的,继续咏老
已正在,准备诗稿
分角色朗诵
愿为您搭桥
说好的画完一个大圈
就这样奉守您的信条
2023.12.26
《悼老五哥》
红 尘
霹雳寒天惊九歌,
群心哀痛泪成河。
洪钟怒浪声犹在,
步道闲情意未磨*。
每遇茶酣同诵唱,
时逢兴起共吟哦。
《行踪》一曲惹恒念,
人世难寻老五哥。
*12月7日一起参加走半山步道
《悼吴宏光老师》
字 水
我知道风要远行
因为它要去追逐云彩
也知道雨会离去
因为土地还需要灌溉
我以为风雨过后
一切都应该回到常态
花儿会更加艳丽
吟者更能展现出风采
谁知在微信群里
有个惊人的噩耗传来
说他在今天清晨
静静悄悄的去了天外
谁信吴老会真的离去
许是去参加一个彩排
2023年12月26日
在成都的苏勤闻讯急就,写下悼诗:
《痛悼老“五”》
你抑扬顿挫的声音去哪儿了
你激情飞扬的朗诵去哪儿了
多想再聆听
我苦苦寻找
我在一组《有趣的咏老诗》里
找到了你风趣的形象
赢来雷鸣般掌声
经久不息,耳旁回响
我在余光中《乡愁》里
找到了你的声情并茂——
找到了“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的苦恼
找到了“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的悲悼
我找啊找啊,苦苦地寻找……
藏在记忆里,永远的珍宝
2023·12·26,蓉城
龙光复在海南避寒,闻讯发来悼诗:
《痛悼吴宏光兄》
曾经的老五
成了新时代的先锋
暗揾青春的泪水
为人师表,把人生染成火红
动人的诗句
把英才的心弦拨动
用那高亢的声音
激扬精神,让情义化着彩虹
难忘你矍铄的气概
难忘你慈祥的笑容
愿梦中能与兄谈诗
愿尘世不再有伤痛
远在广东阳江避寒的李海庆诗友也连夜写出悼诗发来:
《悼 吴宏光诗友》
冬夜阴沉,哀乐低回
宏光不幸病逝矣
噩耗传来,晴天霹雳
心悲戚难忍泪滴
花样年华,却成右派
文弱秀才下苦力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心中常充满希冀
拨乱反正,又见光明
重返校园才华溢
乐观善良,性格直率
培养学子做人梯
音容难忘情铭记
送鲜花天堂安息
2023-12-26夜,广东阳江
还是前年了,那时“九歌”还没有成立,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现名专委会)为名医、诗人阿牛举行了朗诵评论会,宏光参加了朗诵,使阿牛非常感动。他了解宏光的身世后,写了两首诗,今天闻讯也发出来表示悼念之意:
《闻吴宏光老先生生平有感》
十八岁就成了右派,
怎么想都觉得奇怪,
到底犯了什么天条?
前途命运就此更改。
十八岁正青春风采,
畅所欲言心怀豪迈,
才华出众西师校园,
因言获罪变天太快。
十八岁就横遭迫害,
美好理想从此不再,
流放边陲难有归期,
苦力挑夫文弱秀才。
多舛人生八十三载,
不堪回首唯剩心哀。
2021-12-9
《老五老吴》
胸前一个大大的五,
那是八十三岁老吴,
此五另含玄机,
藏着人生悲苦。
地富反坏右居第五,
那是十八岁的小吴,
此五由谁定罪?
自己不能作主。
天地君亲师列第五,
那是人到中年大吴,
熬到改革开放,
终于洗去屈辱。
此生有缘第五,
伴随耄耋老吴。
还是把群里的发言录下几段吧,都是至诚心声:
吴宏光老师是社员中最年长的,一直也是精神状态极好的。看了悼唁的录相和相关的报道,感同身受,王瑶的朗诵催人泪下。
我们同姓,2021年末初到诗群,初认识他。他就很热情地称本家,给人感觉性格爽朗。后来,又被他的朗诵感动,觉得他这状况这精神头,一定是健康长寿的表現。
呜呼!天意弄人。
诗社最好能把他的作品和诗友悼念他的作品,制作一个专集,以表众诗友心意,他也受之无愧!
——吴邦宪于成都
爬楼才看到吴宏光老师逝世的噩耗,十分震惊。吴老师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上次朗诵会上,吴老师精神面貌尚好,我把他遗失水杯还给他,他笑声爽朗,连声称感。走得太突然了,难以接受啊!
吴老师是江津籍,每次见面,都要听他摆江津老家的故事,他不但普通话讲得好,还能说一口纯正的江津话,因为我也是江津籍,听起来觉得特别亲切
——学勤于新西兰
吴老师经历这么多波折,还能乐观面对生活,自信从容。每次活动基本都是第一个到,背个包坐轻轨,看起来身体那么硬朗!遇到有争议的字、诗韵啊都要查字典,不查到正确答案誓不罢休!为他的精神感叹!至今不愿相信,他就这么离开了我们!
——婉莹于石家庄
今天,我和九歌的李智镕、李云飞、周红萍、王瑶、大海、罗明、朱志红代表大家到设在渝北祭奠吴宏光,在他的灵前集体三鞠躬,并瞻仰了他的遗容,表达了全体九歌人的哀思。还在病中的诗友刘锡锋也抱病前去悼念。我们还在老五哥灵前朗诵了微斋、苏勤和我的悼诗,王瑶还特地朗诵了老五送给她的余光中诗集中的诗,表达了共同的缅怀之情。朗诵之时,大家都泣不成声,还感动了在场的其他吊唁者。最后,还把我特地手抄的我和微斋的挽诗敬献于宏光灵前。
还要补充一个情节:朗诵社为宏光家属只送了唁金,不但到场的诵友大多致送了唁金,还有未能到场的诗友也请智镕和我代致唁金。
这次宏光的辞世不啻使“九歌”刮起一阵感情风暴,充分显示了这个成立不久的朗诵组织成员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这一组织的强大向心力,使我感到欣慰。相信这样的组织一定会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2023·12·26晚,渝州悠见斋
刚刚做完发布,又接到红尘的悼诗:
《致吴宏光老师》
我不要看你——
躺在灵柩僵硬的模样
我要把你最后的微笑
定格在心上
我不要听见——
哀乐奏起俗气的音响
我要把你热爱的诗歌
诵读你耳旁
你定然也在默默倾听
也许还会轻轻地和唱
就像每一次相聚时刻
流露出来欢喜的眸光
诗稿就放在你的棺上
你若欢心就悄悄珍藏
何必去问你的行踪呢
有诗的地方百花飘香
2023·12·26晚
远在石家庄的婉莹,看到这个美篇,又发来感言:
从得到消息开始,就一直难受一直难受!人生太多无常,我们说好的再见却不一定能再见!怀念那个有着天真笑容的老五,想念那个有着学习韧劲的吴老师!他把朗诵的余韵给了九歌,却没有跟我们说一声道别!
珍惜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次遇见,每一次交谈吧!活着就是幸福!
红尘也发来感言:
相信今天老五哥能感受到我们九歌家人的真情,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世上最真挚的情感。我们在他的灵柩前朗诵悼念他和他喜爱的诗作,是给他最大的慰藉。有九歌人,老五哥值了!

供稿老师简介
万龙生,湖南衡阳人,现居重庆。早年困顿,改革开放带来生机,实现人生理想。早已退休。现为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诗学》年刊编委,《东方诗风》论坛名誉站长。毕生致力于格律体新诗研究与创作,颇有成绩。
(图文供稿:万龙生)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