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三中这些年
齐迎春
我1992年毕业,2001年调入三中。那时的三中还是叫岚漪初中,属于镇办初中,但人们口头上还是叫三中。那时乡下的初中日趋没落,我也成了回城大军浪潮中的一员。三中的位置刚好是城郊。我们的三中虽然不是新建校,但校址却是新校址。为了能在城中站稳脚跟,更能得到发展,三中不得不同老牌县直初中——岢岚二中展开了明里暗里的竞争,年年“抢”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从那个时候起,一直至今就没有真正地消停过。当时的校长杜连成仅仅当了两年校长,两鬓就已爬满了白发。

于我而言却是开了眼界,毕竟我在乡下时只带着十几个学生,现在却是八十多个学生的班主任。那时三中虽然比不上二中两千大几的学生多,却也有一千二三学生。年轻气盛的我顿觉信心满满,仿佛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干劲十足。每天起早贪黑,守着学校,守着那些孩子们。每天在校的时间,除了办公,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学生们在一起。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室,就是我和学生谈天说地的地方。那时的三中学生素质虽然比不上二中的学生素质高,但要比现在的生源素质又好了许多,学校安排的许多工作,只需说一声班干部保证就会给办的妥妥的。
可是好景不长。正当杜校长长松一口气说:我们现在的生源,数量有了,下一步招生重点求质量。人们也长松了一口气,以为今后再也不用像跑保险似的那么辛苦地去招生了。可谁知就是在这个时候,私立学校的热潮涌向了岢岚,一所新建私立初中——四中,大张旗鼓地开始招生,三中再次陷入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
屋漏偏逢连阴雨。当时的三中也是流年不顺,学生接二连三出事,学校又一下子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2006年,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出于对三中的帮助与关爱,让当时风势正盛的办学名校长贾贵生到三中出任校长,同时将二中名扬全县的名师李俊林、杨敏调入三中,同贾贵生一起组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三中原校领导的班子教育局另委以重任。

贾校长上任的三把火没有一下烧在某一些人身上。我记得很清楚,贾校长在上级领导宣布任命后的第一个会议就是指着手表面向全体对会议迟到的教师说:“开会的时间是九点半,现在过了二分钟,还有人依然不能按时到会。这,便是三中之所以走到今天的一个原因。”贾校长的第一句发言就震慑了全体教师的心。说实话,以往的开会总是要推迟个三五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对于老师们而言,这本是习以为常的事,贾校长却是拿此说事。这也是让老师们出乎预料的。人们早已给贾校长设想了多种开场白,但谁也没有想到,贾校长居然是这样的一个开场。这大概算是贾校长上任烧的第一把火吧。紧接着,贾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中存在的问题,他用“脏、乱、差”和“懒、散、慢”六个字命中了三中的要害,也再一次震慑了全体教师,这应该是第二把火。这把火,也同时燃着了三中人不甘落后、不屈现状的心。每一个人眼中都迸射着希冀和奋发的光芒。就算那些皮糙肉厚等着退休的老教师,也仿佛打了鸡血一样俯下身子干了起来。
一向低调的三中,高调迈入社会各界的眼中。各种活动,三中不仅积极参与,而且力求完美,大家群策群力,同舟共济,谋求发展。每一次的活动,上至校长,下至一般教师,认识都能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上去。
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进入三中的管理层,从此步入不甘平庸的工作激情之中。记得当初为了三中的发展,我就三中的现状和未来的展望洋洋洒洒写了一封长信给贾校长。没想到的是这封信让我得到了贾校长的赏识,也得到了贾校长的信任与重用。贾校长曾多次在一些领导的面前提起到我,并大加认可与赏识。
有一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贾校长于我有知遇之恩,我也更加拼尽全力做着我该做的事情。贾校长的到来,让一度曾抬不起头来的三中人对三中有了自豪,有了骄傲,三中真正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8年,三中正式升格为县直初中,改名为岢岚三中。
时任岢岚县教育局局长贾玉春曾以一副对联勉励三中人:“处困不馁,为振兴,何辞顶星戴月流血汗;善省不怠,图发展,无惧沥肝披胆献赤心。”三中人也没有辜负贾局长的厚望,短短几年时间,三中教学成绩发生了质的飞跃,多次接受了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检查验收,为三中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奠定了基础,也创造了一次次辉煌。
贾校长在任的几年,每一个三中人都是舍小家顾大家,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为三中的发展呕心沥血。每个人都能明显感觉到跟着贾校长干很累,但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叫过累。虽然一天下来都是身心疲惫,但就是有股干劲,觉得值。
贾贵生是一位好校长,他的才华,他的用人艺术,时时刻刻影响着一批人,也培养了一批人。
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校长,2012年,贾校长被抽调荣升为岢岚中学校长,去振兴已经滑坡的岢岚中学。拯救一所又一所的学校,这大概就是贾校长的宿命吧。

接替贾校长出任三中校长的是他的搭档李俊林。李俊林校长跟贾校长的风格不同。李俊林出生于贫苦人家,所以他的人就像他的打扮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朴素的不能再朴素。如果非要来形容一下他,那他就像我们村里的黄牛,不多言辞,只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事。你别以为他就是一位老实巴交,没多大本事的人。他喜欢低着头走路的时候思考问题,你看他眉头紧蹙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思谋着事情。每一次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他的四六句子总是妙语连珠,惊座四方,掌声笑声不断。每句话都言简意赅,直击问题要害。他的周围总围着一群得力干将,他们相互称兄道弟,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这样有思想,肯务实,善用人的校长,学校又咋能发展不起来呢?李校长在任的几年,三中的发展一路飙升,日日有变化,年年有新高,三中的教学成绩达到了巅峰,底蕴深厚的老牌二中也不得不承让。有人曾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三中就是这样,何况还有着一群务实肯实干的三中人。
李俊林校长的优点还不仅仅是这些,他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学校哪个老师多付出了,他总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总是找着机会的去补偿,哪怕是自己出钱,他也不会让任何一位有付出的老师经济上受到损失,心理上感到委屈。他还是一个热心的人,无论哪一位老师家里有个事儿,即使你没有找到他,只要让他知道了,他总能第一时间、全力去帮助你、去支持你。他的心里装着每一位老师。
2017年三月份,李俊林校长被调到了二中任校长,杨敏接了李俊林的班。贾校长曾口口声声称杨敏为美丽的杨校长。的确,十多年过去了,原来的那个美丽的杨校长,现如今依然还是那个美丽的杨校长。在她的身上几乎看不到岁月的变化。一头披肩短发,高挑匀称的身姿,说话语速较快,走路带风。我这样一说你大概也了解了这个人。不错,性子较急,办事雷厉风行,说话干干脆脆。这样的一个人似乎又与她的长相容颜有点不相符,因为在她脸上你很少能看到严肃。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春风般和煦的笑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时时闪烁着光芒,这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她是全县知名的数学名师。

我对杨敏校长的敬意不是源于她是名师或者说她是校长,因为我没有听过她讲课,压根就不知道她的讲课艺术如何地高。我对她的敬意主要是源于她当班主任。从她调入三中,直至她离开三中,从没听到过她请过一节课的假,每天总是披着满天的星星第一个到校,晚上又是最后一个携满天繁星回家。起初的几年是骑着一辆普通的红色自行车,后来就是一直步行。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寒暑季节,她都一如既往。这是一种责任的坚守,也是一种韧性的培养。如果说其他的班主任虽然不如她,也差不了多少,这一点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我再说另外一点。我曾见过一次次月考后,杨校长将她班孩子们的奖状一张一张小心翼翼的踩着高凳贴到教室的墙上,不让学生帮一点忙,仿佛是在悬挂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摔坏了似的。这是一个作为班主任的细节,细节决定成就,就是一个个这样的细节在感染和影响着学生。杨校长之所以成为了学校的名师,我觉得不仅仅是她课讲得好,学生的成绩好,更多的也有她的人格魅力。
杨敏校长成为名师,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只要盯上了你,不论如何死缠烂打,她都不会放手,直到得到她想要的答案为之。这才是令学生真正头疼的一点。比如你做错了一道题,你不改不行,改了还不会还不行。还比如你考试失了几分,她一定会让你找出失分的原因,这还不够,你只有真正地“补”回这几分来,她才肯罢手。
说了半天她作为名师、班主任的事,也该说说她当校长的事了。三中已经走到教学成绩的巅峰,这要有所突破已经很是困难。也是杨敏校长时运不佳,正好赶上了学生大量外流,教师大量外调这样一个客观的大环境,就像当年的农村学校衰落一样。大量的老师、学生涌向市里,县城出现了生源不足,优质生源短板的这样一个时期。学校间的竞争顾不得比重点高中升学率了,现在全县的初中学生数还比不过当初三中一个学校的人数。几家初中学校为了生存,在争夺着仅存的千数名学生。杨敏校长人美心善,性耿直,不善于搞阴谋,耍手段。每年的招生,三中总是落后于别的兄弟校,所以三中又一次落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杨敏在三中当了整整七年校长,是三中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现在五十大几的杨校长风采不减当年,依然还是那个美丽的杨校长。这样一位年龄偏高,奉献在教育一线几十年的教师,县里、教育局也不忍心继续让她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地奔波劳碌。杨敏的七年校长生涯,是让三中人心疼的七年。2023年的秋季,杨敏校长终于辞去了校长职务,县教育科技局副局长田波出任三中校长。

田波与我同乡,也是出生于贫民家庭,由一线教师,先后又担任过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县委办秘书、岢岚中学副校长、教育科技局副局长。他了解教师,懂教育,会管理,管理经验十分丰富。他也是一位不苟言笑,埋头实干的人。现在的三中由于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和社会的偏见,备受社会的关注,三中也正需要像田波这样的实干家来担此重任。田波来到三中,可以说不是来当官,更不是来享福,而是来受苦受累来了。担子重,任务艰,稍有差池,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局面。
田波校长也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信任,一来三中就是一顿大刀阔斧的变革。这说明他来三中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三中的人和事了如指掌,掌握着三中的短板与优势。他先是改造了学生宿舍,又是改造了餐厅。他首先就是让学生能住的舒适,吃的营养。向着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办学宗旨迈进。管理方面他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做到了:定时、定点、定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落实;做到了管理方面人人想着做,人人愿着做、人人抢着做;做到了日练月考、滚动式学习竞争机制;做到了家访与家长会交替进行的家校共育。
现在三中的面貌日新月异,社会评价呼声越来越高,不论走到哪,都能听到议论三中、称颂三中的谈论声。现在的三中人脸上又露出了笑容,看到了希望,也鼓起了干劲。
有这样的校长,有这样的一帮子三中人,三中没有理由走不出困境,也没有理由得不到发展。
一路走来,我也由刚调入三中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我的这一辈子除了家人,便是与三中相伴的时间最长,我的青春全部都奉献给了三中。作为三中的一名老战士,我的命运早已同三中紧紧的系到了一起。三中的荣辱就是我的荣辱,三中的成败也是我的成败。我不知道我在三中的日子里还会经历几任校长,但我知道我永远属于三中。不论谁做三中的校长,我都会尽我所能的发挥我最后的余热余光,让我们的三中永远有温度,有光鲜,有希望。
愿我的三中明天会越来越好。



2023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