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晋江调研总结“晋江经验”——探寻习近平福建足迹(十一)
“晋江经验”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在福建任职的六年里,曾七次到晋江调研,并分别在《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将“晋江经验”总结为“六个始终坚持”,对福建县域经济振兴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
“穷”则思变。晋江陈埭镇群众首建乡镇企业,
一举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亿元镇而彰显魅力!
短时间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席卷晋江大地,
商品畅销中外形成“三为主一共同”的“晋江模式”。(注一)
习近平在《福建日报》撰文满腔热情推广,
肯定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为此还特地到泉州进行专题研究,
最后认为还是叫“晋江经验”更符合实际。
(二)
1996年8月习近平首次亲历晋江调研,
得悉晋江农业只剩百分之三比例,
认为还是要更加注重农业发展,
把晋江的产业结构调整得更加合理。
三年后习近平第二次来到晋江,
面对晋江经济发展给自已出道“考题”:
他以民营企业为重点进行观察思考,
最后提出“五个创新”给予鼓励!(注二)
一年后习近平又率队来到泉州调研,
走访凤竹公司正是其发展关键时期。
听说该公司已开始筹备上市非常高兴,
就“四个更一些”寄以厚望和鼓励。(注三)
习近平的肯定给董事长打了一针“强心剂”,
该公司立即完善建章立制加快上市步履。
晋江市及时提出品牌、资本运营“双翼计划”,
五年后该公司终于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安踏”的发展同样得益于习近平的关心支持,
那是他出席(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
考察中对该企业提出了“三点要求”,(注四)
成了“安踏”发展壮大的“密钥”、“晋江经验”的精髓。
(四)
在历次调研中,习近平深切地感受到:
晋江企业在传统产业竞争中展现顽强生命力。
其传统产业成为支柱,产品占有率全国第一,
这种爱拼敢拼善拚的精神值得全国学习!,
调研中习近平也发观晋江的产业发展,
与苏南、温州模式还存在明显差距。
认为“晋江经验”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为此他提出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注五)
随后数年晋江领导层按照习近平要求,
励精图治开始走上全面发展的路子。
努力把传统制造业打造成先进制造业,
构建“一融合二并重三并举”的新实体经济。(注六)
习近平在总结“晋江经验”之时指出:
要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之道路,
成了晋江领导层刻不容缓的课题。
晋江启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梧桐工程”,
栽好“梧桐树”筑好“凤凰巢”引“凤”来仪!
坐拥中国伞都鞋都、食品工业强市国字品牌,
如今晋江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光彩熠熠!
注一:“三为主一共同”,即以市场调节、股份制合作、外向型经济为主,同时兼顾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注二:“五个创新”,即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注三:“四个更一些”,即发展民营经济胆子要更大一些,步伐更快一些,政策更宽松一些、支持力度更强一些。
注四:“三点要求”,即把好质量关,创出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产品。
注五:“五个关系”即有形通道与无形通道的关系,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维我中华2023年12月27日晚欣然命笔,敬祈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