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丰碑
——记书画名家董希荣
古浪 “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在这片古老而又浪漫的土地上,自古英雄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38年前,428名血气方刚的古浪儿女听从祖国地召唤,舍生忘死奔赴老山前线,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他们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为祖国和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7位优秀的古浪儿女血染边疆,古浪县也成为陆军第47集团军中立功等级最高的县。
烈士的忠魂至今毅然镇守着边疆,保佑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曾经叱咤南疆的英雄们,早已是两鬓霜白,董希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荣焱焱矿山机电设备安装部总经理,这位土生土长的古浪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想为老兵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发起了一场以“永远的丰碑”为主题的联谊活动。
38年过去了这些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在董希荣的组织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满怀激情的齐聚在武威天马湖畔,虽然青春不在,但是这些老兵们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豪气万丈。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伤,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原47集团军古浪籍战友赴老山参战37周年暨“永远的丰碑”主题联谊会拉开了帷幕。
“有请本次活动的发起人,中国著名书画家董希荣先生

闪亮登场!”,主持人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迈着轻盈的步伐,董希荣走上了舞台,给每一个参会的老兵以及家属都送上了一套精美的紫砂壶大礼包,上面镌刻着他亲笔书的“永远的丰碑”字样,全体参会的老兵眼含热泪立正敬礼,接过了这套意义非凡的纪念品。
接着他又挥毫泼墨,“永远的丰碑”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 ,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有人当场提出要高价收藏,但是被董希荣婉拒了,因为“铁血军魂筑丰碑,翰墨铁笔写春秋”,一声兄弟一世情,军人的荣誉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地。



“永远的丰碑”,是老山的主峰;是祁连山的苍松;是珠穆朗玛峰脊梁;更是艺术的虔诚。
潜心研习书法40余年,得奖无数,许多同行都说董希荣现在是名利双收,已过天命之年,钱够花,觉够睡,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了,但是他心中却还有一座丰碑,这是他毕生的追求,只有除去浮华,虔诚前行,在孤独中磨砺自己的心智,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峰。

2019年10月,寒风凛冽,雪花飘落,董希荣一人一单车,带着文房四宝,从甘肃景泰县出发,踏上了徒步西藏的朝圣之路,当然,他心中的圣地是书画的殿堂,他要用敬畏的心去丈量,脚踏实地的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漫漫长路,董希荣为了艺术而参禅悟道,这是一种苦行僧般修行。京藏公里就像一支徽笔,青海湖泊就是一碗

墨汁,雪域高原,就是一张宣纸,茫茫草原,更像一方砚台,90多个日日夜夜,他在广袤的大地上完成了一副浓墨重彩的画作,站在雪山之巅,豁然开朗,一切不如意的人和事都烟消云散,他终于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在负重前行的路上,遭遇有孤独和寂寞,也有感悟和收获,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写,他为沿途退伍老兵以及人民警察赠送书画作品的事迹一经报道,好评如潮。

上苍是公平地,有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从西藏回来,董希荣的书画格局有了全新地飞跃,一举斩获了第八届“中国梦想杯”全国书画金奖、第二十届“庐山杯”全国书画特别金奖等等各类大奖。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第九届“中国梦想杯”全国书画大奖赛特邀全国100位知名书画家“丹青逐梦颂党恩,翰墨礼赞新时代”,董希荣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惊艳亮相,荣获特别金奖。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所有的创作都是平淡无奇,没有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所有的荣耀都是昙花一现,只有扎根基层,心怀家国 ,才能无愧于“德艺双馨”的称号。
201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经济萧条,董希荣得知父老乡亲们找工作困难,于是就力排众议,打破了地域限制,将200多名老乡安置在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睿斌光伏发电项目工地,让他们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实现了共同富裕。
鉴于他致富不忘家乡的赤子之心,所在乡镇政把他树立为一个典型,当地县人民政府也高票通过了他人大代表的资格审查。
但是,这些别人趋之若鹜的荣耀,在董希荣看来都是过眼云烟,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每一个游子的情怀,执着心性,方得永恒,何必扬名立传呢?

董希荣老师的书法,有柴米油盐茶的质朴与敦厚,气象万千;有车铣刨磨镗的工匠精神,精雕细琢;更有勇猛快准稳 的军人气概,铿锵有力!每一滴墨汁,都饱含了这位人民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之际,他激情万丈,铺纸研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杨登福作于2023年1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