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新爱
记得我五岁那年从婺源老家跟随父母来到这边的煤矿安家,小学三年级之前都是在居住的山村附近的学校就读。10周岁读四年级,就要到离家大约三、四公里的矿区中心小学读书。
我所在的四三班的班主任陈老师,是语文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也特别有好感,所以,我很喜欢上语文课。
期末考试,我成绩优异,荣获“三好学生”光荣称号,”领到奖状兴奋地跑回家,自己用图钉把奖状订在墙上,数着一共得了多少张奖状。勉励自己继续努力。争取每个学期都能评上“三好学生”
老师布置完暑假作业, 放暑假了,心里暗自喜悦,可以去婺源度暑假,很想念外婆、外公,更想吃家乡的特色饭菜佳肴和各种糕点。
刚放暑假第一天,母亲把我叫到她身边,她说有一件事情和我商量。我看母亲很认真的表情,我心想应该是很重要的事情。她说:婺源老家三层楼房的古宅是祖上留下来的,历史悠久,得世代流传下去。只是厨房面积不大,想把边上那块空地建造起来做厨房和柴火房,这样一楼的位置就大很多了。以后你们姐弟回老家居住也更方便了。我认真聆听母亲说完,连忙点头赞同。母亲接着又说:只是单靠你爸爸那点工资是不行的,一家六口人吃饭、开销,还要供你们读书,经济真的非常紧张。所以,要想建房就得自己去挣钱,等把钱攒够了就能动工建房。我紧皱眉头,疑惑地问母亲,那怎样才能挣到那么多钱呢?要去哪里挣钱呢?母亲说,她知道离我们居住十公里外有一个砖瓦厂,就是用黄泥巴制作黄土砖和瓦片的,需要人手,而且当天记件就可以领取工钱。她说,如果母女两一起做,就更好,只是怕我年纪小,又脏又累的活,暑假外面气温又高,担心我受不了。我听完后,跟母亲说,我能行的,坚决要求母亲带我一起去做工。 第二天,四点的闹钟一响,我就迅速起床,母亲早已把蒸好的红薯装好,再把两个水壶的水装满,带上两顶草帽,赶早出发。路上,我跟在母亲后面,我们边走边吃红薯,我问母亲,为什么要这么早就出发,她说,一是天气太热,清晨走路凉快。二是那里做工的人多,黄土泥巴有限,去晚了离厂近的泥巴被别人先占领了,我们搬泥巴就要多走路,三是早去早动工,挣的钱就多。
我跟在母亲后面,加快了脚步,马上就要走到那片坟山了。记得每次白天读书来回走到那里,我都害怕,更何况现在天还是黑黑的,天还没亮,心里更是害怕,可又不敢说出声,快走、快走。我的小手紧紧抓住母亲的大手,真想飞过这段路。
走了一半多路程了,天边泛起鱼肚白了,母亲说快到了。又走了半个小时才来到砖厂。这个砖厂是露天厂,每个位置上有高高的台面,上面放着做土砖和瓦片的模具,边上挂着皮围兜。原来母亲带我来之前就来这里看过,咨询过老板有关事项。我环顾四周,左边和右边各堆放着砖胚和瓦胚,那是等着一批批入窑烧的。母亲快速帮我系上皮肚兜,然后她自己也系好了。带领我去泥巴地搬泥巴过来做砖,我跟着母亲学,抱起一大块重重的泥巴,紧紧贴在胸前的皮肚兜,生怕泥巴会掉下地,然后走到台面上,把黄泥巴放上去。看着母亲示范做砖胚,我一下就学会了。就这样,我们不停地回来搬黄泥巴,做砖胚,做到几十块了,又搬到那边堆放的地方,让太阳嗮干。为了多做,多挣钱,每次别人开始午餐,蹲在地上吃自带干粮了,我们母女还继续做,一直到下午快2点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了,才停下来吃冷红薯。 大热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嗮得身上发烫,汗水淋淋,看下带去的水壶里的水快要喝完了,嗓子干渴还得忍住省着喝,母亲比我劳动强度大,她更累,这点珍贵的水得留给母亲喝。穿着凉鞋在泥巴地上来回跑,走路打滑,我干脆把凉鞋脱掉,光着双脚来回搬泥巴做砖胚。
记得有一次,是大暑天了,天气特别热,不知道是中暑,还是怎么回事?我鼻子突然流出鲜血,母亲吓一跳,赶紧叫我坐在椅子上,头往后仰,她用冷水往鼻子里滴,手掌拍打我的额头,老板也过来一起帮忙,还是没有止住血,然后,她们又拿来卫生纸塞进我鼻孔里,稍微好点,但是只要一低头,卫生纸就被血打湿了,慢慢地血还是会渗出来。我顾不上那么多,坚持搬泥巴做砖胚,我给自己定的每天要做一百块砖胚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老板和母亲都叫不住我停下来。我要看到每天回家前母亲结账拿到手上的那张五元的大人民币,那时是多么欣慰啊! 就这样每年暑假,我都跟母亲来这个厂做工,每个月母亲把存下来的钱叫我存进银行,我再把存单交给母亲保管。记得,我上初三那年,母亲说钱攒得差不多了,去银行把钱取出来,可以回老家动工把那块空地建起来了。我听了高兴地流出眼泪。可惜,动工建房那段时间,我读初三毕业班,母亲为了不影响我的功课,不让我回故乡帮忙,叫我好好读书考上高中。 初三顺利毕业,放暑假了,我赶紧回故乡看看新建的房子,白墙,青瓦,扩建的房子室内宽敞,光线明亮,摆放的桌椅整齐夺目,左边还建了一间卫生间,右边建了一间柴火棚,这样,一楼宽敞了许多,也方便了许多。真的太好了,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母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2023 12 27
作者简介:
洪新爱、笔名、放飞, 文学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终身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九江文学社》创刊人,社长兼主编,《九景文学》主编。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总会组联副部长、《青年文学家沧浪分会》主席,《当代新诗苑》文学顾问,《山西省金榜头条》总监审。诗词作品曾获《黑土地史诗》全国诗歌诗词大赛二等奖,也曾获《中国教师》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2021年中国金榜电影人春晚名家名人大赛金笔文学奖。作品散见于《科尔沁都市报》《中国教师》《青年文学家》《中国乡村》《文汇》《北方文化》《文学时代》《文学家》《浣花》《文学讲堂》《文絮》《辽河之水》《九江文学社》《中国诗歌网》《当代新诗苑》《金榜头条》《中诗社》《精品名家文学》《作家家园》《华夏诗文苑》等报刊、杂志、诗刊、微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