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丹舟寄,鸬鸟啼君乡 103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雪明月如霜
夜寒风近窗
山暝自有色
腹华亦生光
烛盈书满堂
笔肃墨含香
灵犀丹鹤寄
鸬鸟啼君乡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文人墨客,或相习而书,或相学而赋,故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如兰,其香自溢,君子如春,其华自发。宋徽宗宣和年间,浙江慈溪人士蒋季庄先生,常年闭门读书专心致志研究经典,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当时有一学士名叫高抑崇,与蒋属于君子之交,通常一年去蒋门拜访四五次。每次高士来访,蒋君都出门迎接,由于匆忙离室,常常穿倒了鞋子。两人携手入屋,对话书堂,探究学问道理,常常自昼竟夜,废寝殆食。别时,则又送出数里之远,相处甚欢,相别不舍。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君素日不与人来往,而独对你厚礼有加,而你也乐此不倦,是何缘故呢?”高抑崇对曰:“我终岁读书阅经,凡是遇到疑问难以自决,每次都累积十余条,去拜访一次,蒋君广学博闻,没有一个问题不是迎刃而解的,其有许多长处,让我受益匪浅,而蒋君也愿意与学士们讨论学问,这不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吗?”
诸葛先生在《诫子书》中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君子以修身养德为上,以明志广学为基,生活平平淡淡,其实宁静致远。蒋先生与高君,二人能够成为知己,非是酒肉朋友,他们在一起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君子与君子心性相似,又相互了解,有共同志趣,在平淡如水中灵犀相通,深情厚谊。“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这就是知己知彼,知就是知彼,己就是知己,情趣相投,故能情深意笃,志向相趋,故可生死患难。一个真正的知己,从了解,到志同,入谊深,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生命如流,江河日下,芸芸众生,波波如沙。古人曾慨叹知己难觅,人生难得一知己。知己之人希少,并非知己难觅,而是自己未能创造成为他人知己的条件。了解别人就需要沟通,以礼为基,以和为贵,以义为上,以文会友,以智通变,志同道合就需要心灵感应,情深意切需要真诚信用,君子之交需要平淡如水。知书者方能达礼,悟道者方能传道。君子之交,亦师亦友,以智达心,以义行事,说者简单,做者实难。礼者讲究平等,智者讲究悟性,义者讲究恰当。若寻知己,先实自己,同声相和,同气相吸,同病相怜,同命相依,知己需有同品同志同情同操。真正的知己,用金钱换不来,用权力媚不来,用春色诱不来。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万花争发,“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君子之交,心与心相应,故远而无距,情与情相投,故离而无隔。 子曰:“吾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人要向胜己者学习,一日三省吾身,试想谁愿以庸俗德劣之人为知己,与小人交,交之无益,却受之多害。故,若得良友,先良己身,种下梧桐,于飞凤凰,花林传芳,蜂蝶必采,墨迹溢香,文客必来。
单骑雄关战,功胜幽听禅 1032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秀色郁山川
岁旧情依然
历历传风碎
书书寄君还
江清疑水浅
灯火入阑珊
单骑雄关战
功胜幽听禅
梅香自寒,无欲品高,乱花迷眼,灯火楼台,娉娉袅袅,天怜幽草,世无一物,何惹尘嚣。《易传》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由之可见,世间完美无缺的上下求索也不过是功业与盛德的双馨所系,而由功业走向盛德的“拾阶而上”,其实就是生命由量变走向质变的必经之路。《大学》将人生的修炼层次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能够修到最高境界并用以治国平天下的人物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能做到修身齐家已是难能可贵了。其实对人生“品位”层次的几个要素的概纳,就来自对《大学》中八个阶段的升化与蜕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有源自于功业与财富,高贵则源于文化与盛德!生命之富有不仅需要功业财富的数量堆彻,更需要文化修养与道德教育带来的知书达礼与高贵情操。一个有品味的人,并非腰缠万贯,但他言谈举止,自带气场,卓而不群,光而不耀,直而不肆,春色满园关不住,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品位源于何来?这就是长期的自我修养与灵魂磨练,包括成长过程的优良国风、世风、校风、家风的不断熏陶。一个人的品位高度就是他的灵魂高度,它由文化修养、人格魅力、社会责任和爱的奉献等四部分组成。记得小时候写作文,老师都会让我们立下雄心壮志,“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有的回答是企业家,有的是科家家,有的想做政治家,有的想做教师,唯独没有人回答做一个平平淡淡、品德高尚之人。我们从儿童到少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不惑之年走向天命之年,然后逐渐变得默然“耳顺”,也要当初那铿锵有力的回答历历在目如似眼前,但多数人到此终生已定,其实回顾周围,我们大都过着平淡朴素且默默无闻的生活。当然,如果今天继续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理想志向是什么?”我不求富贵满堂,但求品味卓尔非凡,坚定不移地做一个德高望重的笃学老者,此生一剑,霜刃不试。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孔子告诫后人,壮年戒刚,老年戒得,中年之后戒掉自己的刚烈性格,老年之后不再患得患失。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个人,除了追求“德行品位”以外的东西都是身外尘浮之物,而身外之物只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陪伴过你,例如,我们小时候酷爱的玩具等长大后会弃于一隅,我们拥有的权力地位也会在退休后与返还社会,我们的财富早晚会被耗尽,让人魂断“蓝桥”的情感也会在百年之后变成一缕平淡无奇的轻装回忆,身如繁之菩提,心如止水明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行品味的培育非是“一日之寒”。一个有品位的人,首先是道德高尚的人,一个道德高尚之人首先是个有文化修养的人。文化是什么?文就是文以载道,化就是感化、教化我们的灵魂。文化修养就是通过文字中所包含的正确思想、真挚情感影响到我们的灵魂,以达到修炼灵魂高度甚至提高思想深度的目的。一个有品位的人,也必然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什么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的外现气质,是一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亲和力的来源。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腹有诗书”就是文化修养,而“气自华”就是人格魅力的品质外现。文化修养是人格魅力的前提基础,人格魅力是文化修养的外在透现,两者实为一体内外之两面。一个有品位的人,必须是个有责任的人。责任!不仅包括家庭责任,也有社会责任,甚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责任。责任是什么?是我们应承担的家庭义务、社会义务、法律义务、国家义务、历史义务等等的综合。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是作为公民之必备要件,然而,今天的人却大都喜欢享受各种权利,拖延、拒绝甚至远离各项义务,其人生之品位自此失色。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一个有品位的人,一定是个具有爱心的人。爱!不是狭义的男女之间的情感私爱,而是大爱、博爱、泛爱、慈爱等等,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此类之爱。从自利到互利,从互利至共贏,从迷茫到清晰,从低级趣味到高风亮节,人类灵魂在互爱中饱满起来,这样的一生也才是有品位的一生。人生,也许做不到品味高雅,做不到道德崇高,做不到先人后己,做不到胸装世界、放眼未来。但!至少做一个自我欣赏的人,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自我能够肯定的人。如果一个人,由于自身追逐低级趣味,自我丧失尊严与高贵,这就是灵魂敢于自我堕落。品位是什么?品味代表一个人灵魂层级,品位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格调,品位表达一个人的魅力源泉,品位评价着一个人的修养含量,品味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质高低。真正的品位用金钱买不到,用权力贪不到,用情感换不到,它是一个人知识、信念、形象、能力、健康、道德以及当下生命状度的综合评判,得到它没有其他路径捷径可达,唯有从点滴修养中得来。品位体现出一种人生风格,成熟淡泊,张弛有度,超然世外。品位是完善自己又影响他人,品位是脚踏实力却从容还迫,品位是丰富多彩又不嗜一物,品味是涵养深厚又仁智慈和。品味属于精神层面,其之追求如幸福般永不止境,所以品位的人生一定是在体验着幸福的人生,这也是幸福安康的永恒定理,波心孤荡,冷月无声。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