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桥
作者: 心若莲花
编配配乐:秋葵
合诵: 敏敏 广军 石林 寒峰
…………
老家在沮水河畔,河对面是充满神话色彩的“鹅公脖”。不宽不窄的沮水河半环绕着我的村庄,在我家门前不紧不慢地自西向东流淌。
…………
那时的河面上有两座桥,西头是一座钢丝吊桥,东头则是一座独木桥。村子里还没有现在的“村村通”公路,乡亲们外出往往要过桥,才能到河对面的马路边乘车。我家距离独木桥近一些,所以父母外出总是习惯过独木桥。

…………
稍大一点的时候,我能自由地到处玩耍了。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爬上独木桥,想去探索河对面那个未知的世界。独木桥的两头呈斜坡状搭建在河床两岸,窄窄的独木桥由一个个高高长长的“板凳儿”串连而成,桥面也许是因为被行人多次踩踏,也许是因为雨水的浸泡,呈现出灰黑色,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裂痕。
…………
河水缓缓地在桥下流过,我站在桥头,深吸了一口气,猫着腰,微张着双臂,屏息凝视着自己的脚尖,慢慢地挪动。没走多远,就被河水晃花了眼睛,十分害怕,赶紧蹲下身子揽住桥面,狼狈不堪地转身沿桥挪回。

…………
我就这样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挪回,几次掉在水里,幸运的是每次都走得不远,因而每次落入水中只是湿了衣鞋,受了点惊吓而已。回到家中,湿漉漉的衣鞋刚好被母亲抓个正着,于是,少不了一阵吵打,一周的“禁闭”便是我此次“探险”的代价。后来这样的探险却并不因为这次的“严厉禁闭”而停止过。
…………
终于有一天,我的探险获得了重大的突破!我终于可以和大人们一样挺着脊梁,自由地呼吸着河风,优雅地迈过独木桥去寻找河对面的世界。那一片片的芦苇林、一阵阵的稻香、一声声的柳笛,给了我儿时最美的记忆!
…………
一个夏日,我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沮河好像一头发怒的野兽,翻卷着昏黄的洪水,拍打着河岸,激起了一片片白沫和浪渣。洪水冲走了我熟悉的独木桥,也冲走了我快乐的芦苇林。
…………
我开始期待秋天的到来,因为秋天的时候河水就会瘦下来,那么乡亲们便可以再在沮河上搭桥了,我便可以再去寻找我快乐的芦苇林、寻找我心爱的柳笛了。
…………
我就这么等着、盼着,等到乡亲们已收割完最后一畦稻子,等到对面山上漫山红叶全部凋零,但我的小桥还是没有到来。

…………
终于有一天,我在梦中为熟悉的独木桥哭泣,这哭声惊动了母亲,她轻抚着我单薄稚嫩的肩膀,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不是还有一座钢丝吊桥可以走吗?”是啊,我还有一座桥呢!
…………
在一个花红柳绿的春日里,我背着干粮,背着父母忐忑不安的关怀,向沮河上的吊桥出发了。吊桥很高,走上去还颤悠悠的,桥面也不时发出咯吱的响声,仿佛一下子就会断裂。桥下深潭中的水墨绿墨绿的,安静地让人不敢大声呼吸,似乎稍不留意就会惊扰到河伯的美梦。
…………

我在桥上摸索着前进,小手被生锈的钢丝护栏扎得生疼生疼,甚至流血。我不敢蹲下身去停歇,我怕自己停下后会小腿发软,就再也站不起来。
…………
我试着放松紧绷的神经,慢慢挪动步子在桥上前行,我发现,只要步调节奏一致,两眼直视前方,松开钢丝扶手,消除心中恐惧,想着对岸的风景,在桥上也能如在平地上行走一样顺利!
…………
多年来,我早已离开家乡,离开我家门前的那条河,离开了河上那架留下我童年记忆的桥,在异地打拼、落脚。
但我从不觉得孤单,因为父母亲朋住在桥的那一头,而我住在桥的这一头;我也不觉得累,因为我从家乡的桥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走到了现在,也正一步步坚实地走向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