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时空的对话
——遥寄远在天国的父母
文/许 刚(山西)

爸爸,在有几天, 就要过元旦了。 据老辈人讲,“人间一天,天国一年。”屈指算来,爸爸,11500多个日日夜夜。叫声“爸 泪如雨下……酸楚再次袭上心头,泪水再次迷惑了双眸……

“爸,你在那边可好?娘,是否与你相随”。“爸,孩儿自打离开了你,饱尝了人间酸甜苦辣,难看见和颜悦色,遭受了坎坷挫折,经历了世间风风雨雨。”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爸,在你生前,你对我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孩儿却听不进去呀!”我自小与你在一起呆的时间最长,是姐弟四人中,你最偏爱的一个。我上初中、上高中,始终被你带在身边,我与你在一起,度过了我的少年时光,步入青年。我跟你相处的机会多你对我的关爱相应就多,受到你的呵护和关心自然也多。当然挨整受责骂也比姐弟多。你对我的惩罚,我至今记忆犹新,刻骨铭心啊!我清楚地记得,1981年,你在陌南公社当党委书记期间,你每天工作很忙。但你仍不放松抓我的学习。你的严谨治学态度,使我难以忘怀。为了一个“的”字,我把“白”的一撇划长了些,你就唬着脸,还给了我几个鄁头,立时我头上起了几个疙瘩,泪水夺眶而出 。你让我用稿纸写 10张。我当时恨死你了 ,我怀疑你是不是我亲爸。是亲爸为啥下手如此狠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计划经济,物质还很匮乏。 学校生活清苦, 很 多同学只上开 水灶。就是从 家里背馍拿咸菜,只是在灶房将馍馏透。我比这些农村娃,那就不知要强几十倍。我搭全灶,不用从家里背馍,每天还有炒菜吃,同学们羡慕死啦。可我还不知足,总凑你外出开会之机,溜到公社灶房打牙祭,改善改善生活。一次,我正端上碗,准备吃羊肉,你回来了。把我吓个小死。我胡乱扒了几口,撒腿就往学校赶。爸,你一见我,劈头就问:“你咋在灶房吃饭?”我忙撒谎,说:“我二姐没给我捎下馍”只见爸,你“啪”的一声,放下碗,就出了灶房。你骑自行车去了学校。后果不被多说。后来爸,你批评我,错了就要敢于承认,知错就改,还可救药。知错不改,还诬赖他人,实在可恶。不严加管教,势必铸成大错,害人害己。

爸,我参加了工作。你对我的要求更严格。我永远忘不了,1988年的7月,在你担任芮城县文化局长期间,在你身患癌症,生命弥留之际,你仍念念不忘工作,你把三馆两团一公司的负责同志叫到你的病榻前,接受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几天后,你就病逝在芮城县人民医院。你的敬业精神,你的乐观态度。是给孩儿最宝贵的财富。你虽然没给孩儿留下财产,但你却给孩儿信心和力量。“得势不欺人,失势莫气馁”,你的教诲,让孩儿受用一生,并代代相传。“爸,娘在你走后的第八个年头的早春。她老人家因患脑血管病,在久病之后,溘然长辞……”留给孩儿的,除了悲恸,还是悲痛……

爸,你的精神不倒,你的音容永驻!通过你和娘的早逝,是孩儿对“健康就是幸福,健康是万福之源”,有了彻悟。“思改革斗病魔临终悒悒心犹在,求开拓兴文化虽死耿耿志长存”。爸,这是芮城文化战线同志们,对你的最高褒扬,是你忘我工作的真实写照。

长歌当哭祭父母,哀乐低回思亲人。值此迎新年辞旧岁之际,爸、娘,孩儿魂牵梦萦你们,祈福你们在天国,相扶相伴,恩爱到永远…… 爸、娘,你们在天界庇佑孩儿,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幸福吉祥。




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 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作家,《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华夏诗词文学社》会员、签约诗人作家,北京汉墨书画院会员,当代新文学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翰苑文学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百灵分会、鼓浪屿分会理事,哈尔滨市呼兰区萧乡文学社会员、签约作家,第九届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30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