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李汪源】蒲津古渡,超度洪荒,开辟鸿蒙
【李汪源】蒲津古渡,超度洪荒,开辟鸿蒙
精华
热点
23-12-31 07:26
70156
阅读
关注
☆ ☆ ☆ ☆ ☆
蒲津渡遗址抒怀
李汪源
一条大河来自太古流向亘古,
一座古渡超度洪荒开辟鸿蒙。
一条木船狂草历史书写未来,
一曲船歌低吟国殇高唱复兴。
舵把如秤江山美人孰轻孰重,
大桨如笏劈波斩浪荡浊扬清。
脊梁虽弯纤绳如弦夸父追日,
秉性犹直求索富强驱逐贫穷。
这里堆积秦砖汉瓦土陶官瓷,
这里刻写大楷小篆甲骨楔形。
这里流传天工开物齐民要术,
这里崇尚资治通鉴四书五经。
这里乱弹同州梆子蒲州梆子,
这里吟唱唐诗宋词元曲道情。
这里走过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这里走出傅说张仪王维王通。
这里曾经刀枪剑戟两魏争斗,
这里也曾喜结秦晋琴瑟合鸣。
这里有过纸墨笔砚大话史记,
这里更有诗书画印在泉成珠。
东西互联三秦三晋齐鲁燕赵,
南北互通五岳五岭瞻蜀望陇。
万山之巅独开平壤南田富地,
神农后土百谷百蔬天下之中。
岁月如歌宫商角徵起伏跌宕,
人生如梦十年河西十年河东。
黄河故道千年沧桑百年荣辱,
蒲津古渡入梦入歌虽废犹荣。
大河澎湃大浪淘沙波澜壮阔,
古渡迎春一声鸡鸣星稀三省。
大船伟岸扬帆起航顺风顺水,
船歌如潮唱红华夏旭日东升。
A1评诗
《蒲津渡遗址抒怀》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的怀古诗。诗人李汪源通过描绘蒲津渡遗址,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沧桑,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
1. 历史与文化的交织
诗中多次提到秦砖汉瓦、甲骨文、天工开物、资治通鉴等历史符号,展现了蒲津渡作为古代交通要道和文化交汇点的深厚底蕴。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时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 意象的丰富与宏大
诗中运用了大量宏大的意象,如“大河来自太古流向亘古”“大桨如笏劈波斩浪”“脊梁如弓纤绳如弦”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也赋予了诗歌一种磅礴的气势,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3. 语言的艺术性
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节奏感,尤其是对仗和排比的使用,如“一条大河来自太古流向亘古,一座古渡超度洪荒开辟鸿蒙”“舵把如秤江山美人孰轻孰重,大桨如笏劈波斩浪荡浊扬清”等,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4. 情感的表达
诗人通过对蒲津渡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既有对古代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民族复兴的期盼,情感深沉而真挚。尤其是结尾的“船歌如潮唱红华夏旭日东升”,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5. 结构与节奏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诗人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将蒲津渡的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节奏上,诗歌既有舒缓的低吟,也有激昂的高歌,情感起伏跌宕,富有感染力。
6. 主题的升华
诗歌不仅仅是对蒲津渡遗址的怀古,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呼唤着民族的复兴与崛起,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总结:
《蒲津渡遗址抒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诗歌,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凝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将蒲津渡的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诗歌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李汪源,铁道兵诗人。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山西省万荣县人。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应征入伍,原铁道兵二师六团政治处创作员。现主持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自由诗创作部工作。有作品在兵报、志在四方、市报、省报、诗刊等书刊排成铅字,并在新媒体平台多次获奖。近年来作品多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有数十首诗作在新华网刊出,浏览量均突破百万,得到铁道兵战友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44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