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街的回忆
杨婷婷
我刚上班时,从单位到家有一段长长的市井,下班回家的路上骑着自行车,感受着热气蒸腾的人间烟火气,是我一天之中最惬意的时光。
穿过繁华的商业街就到了密集的住宅区,一长溜的摊点就跃入眼帘。有卖瓜果的、衣服的、小食品的、熟食的、针头线脑的……大部分摊主有自己的门市,等到下班人口集中的时间,就在自家门口摆摊招揽顾客。
我经常光顾一个年轻夫妇的蔬菜摊,那时他们刚结婚,小伙子精神又机灵,小娘子则神情羞涩,冬日的寒风在她的脸颊上留下两抹绯红,像是夏日里含苞待放的荷花。
一般都是男主人在摊位前跟顾客张罗寒暄、买卖交易,女主人则局促地在丈夫侧后方站着,如果顾客正好看向她,她就抿嘴冲顾客笑一下,并不说话。再后来,仍然是小伙子在前面卖菜,她则在后面捧了一本书看,如果有好奇的顾客问她看的什么呀,她就抬头笑笑,仍不说话。落日的余辉斑驳地洒在她的发上耀眼明亮,像是殆尽的火焰在墨一般的河流上晃动,在喧嚣吵闹的市井背景下,这个带书卷气的姑娘自安静读书,就似粗陋的简巷里突然出现一处小桥流水人家,即使外面纷纷扰扰,她自岁月安然静好。
我时常想,她并不属于这里。
后来单位搬迁,这条路不经常走了,又过了几年,偶然又路过那个小小的摊位,现在已然发展成一个小超市了,男主人不在,玻璃门框上倚着一个穿黑色碎花连衣裙的妇人,一边磕着瓜子一边正眉飞色舞地和旁边商店的人说着什么,伴着浮夸的表情,不时有刺耳的尖叫和笑声传过来,我惊呼出口,如果不是她脸颊上的红晕依旧鲜艳,我都没有认出来,这不正是当年那个出水芙蓉般有书卷气的女子吗?
她最终还是活成了她周围人的模样。
还有一个卖水果的摊位我也经常去,当时我认为经营的也是小两口,后来听买菜的老熟人说,两人还没结婚呢,小女孩偷从家跑出来的,至于为啥不结婚,不知道。
这两人都是极漂亮的,小伙子个子挺拔,裁剪立体的脸庞,深邃的五官,留着郭富城年轻时的头发,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经常在摊位后面玩手机,来了顾客也是爱搭不理,眼神冷峻,很少见他笑一下。姑娘也是极美,有一双人见了就不会忘记的眼睛,似秋日午后微风波澜的湖水,又像一口黝黑的不见其底的深井,眼波流转处,含情脉脉。我长长地望向她,感叹造物主该有一双多么精巧的手,女孩倒不觉尴尬,反笑着看向我。
对一个人的印象,大脑中获取的是对她印象最深刻的某个片段,好多年过去,对这个有着美丽眼睛的姑娘的记忆已模糊不清,惟有一幕,只要想起就会从脑海中浮现,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下午,我去她店里买东西,室内没有掌灯,光线昏暗,她独自一人坐在柜台后面,等我去买单的时候才惊然发现她在流泪,她含情的眼睛流出的眼泪就像丛林掩映下无声流淌的泉水,像花儿吐出花蕊,像露珠跌坠人间……
她仿佛没有看见我,雕塑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天越发黑了,深秋的凉风夹着寒意从门外猛地冲进来,撩起她额前的短发,我仿佛看见她动了一下,借着幽蓝的天光却只能看到她依然泪流满面。
我叫醒了她,因为我要买单,而生活还要继续。
后来,就只看到男孩子独自守店,他仿佛对客人更不耐烦了。再后来,店铺关门了,鲜红的纸张上赫然写着转让两字。
冬天,卖炸货的大娘总怕给我炸的鸡柳不够酥香可口,每次都要在油锅里再等一会,我在旁边冻地跺脚哈气,只想赶紧吃上一口,好容易等到出锅了,又怕孜然不够,又多放了一次,又想起来什么似的问我,姑娘,你吃孜然吗?然后又细细地问几个人吃啊,要几根签子啊……
印象里,冬天总能看到她,穿着厚厚的棉袄,围着到膝盖的大围裙,见到人,还没说话,眼睛就眯起来笑。不知道哪个冬天,她没来,从此就再也没来过,即使知道她就在这个小城里,也再没有见过。
卖百货的老张叔,他有一只漂亮的美式烟壶,老主顾们都知道,获取信息的途径大致是,“老张,早饭吃了吗?”“你怎么知道我有一个顶级的烟壶,现在这可是文物。”
做板油烧饼的孟大哥,他的老婆胖胖的,每天都要骂他一顿,他还嬉皮笑脸地故意拍他老婆屁股,然后就围着炉子跑,他老婆就在后面举着锅铲追他。
还有卖烤鸡的小刘哥,我从没见过有人在他摊位前停留过,但他坚持了一整个冬天…
一些人在你生命里停留过,是某个夏日的午后,蝉鸣在枝头躁动着凝固的热浪,槐树荫下停着一车绿皮红瓤的大西瓜,小喇叭循环播放着免费品尝,不甜不要钱的那个瓜农;是在寒冬的夜晚,留一盏灯,展露一张笑颜,给你炸一包带厚厚孜然的发焦的鸡柳,细细地问你怎么才回家的那个大娘;是那个融进市井的小妇人;是那个消失的漂亮女孩……
他们都陪我走过一段时光,让我记忆里的夏天如此凉爽,冬天又无比温暖,我们曾经靠得很近,如今却都走远了,就像小孩子,我曾经深记他孩童的笑颜,恍然间,他长大了,我仿佛不认识他了,但我真的不认识他吗?
他们永远在我心底的相册里。
我将永远感恩且铭记。

作者简介:杨婷婷,文学爱好者,喜欢用笔触记录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从中汲取灵感创作散文、诗歌、小说等。

时间是一名麻醉师
文/齐守强
在2023年的最后两天,总感觉要写点什么?是学着别人写年度总结,还是从日记里找走过的痕迹,回味一番,像把一块嚼过的口香糖再放回嘴里,想想还是算了吧!具体想写点什么,自己也不知道,但还是感觉该写点什么。 今年已接近尾声,但我对它却感觉还是很陌生,陌生到犹如N年前的某一天里去遥望未来一个遥不可及的年份。不像因为玛雅人的预言让我提前去认识2012年,有时间去与它熟识。我幻想着末日,时间会不会被静止。直到那一天如约而至,却没有发生任何关于末日的异象,并像之前平凡的每一天一样。12月22号早晨,当看到第一缕阳光爬过窗台,内心竟然泛起一丝劫后重生的庆幸。回望那一年,已经过去整整十一年有余,突然感觉自那年以后时间好快,一转眼就到了2023年末,往往还没来得及告别黎明就已是黄昏,昨天还是大年三十,今天已是年假的最后一天,每年能记住的只有几个节假日。 扯的有点远,言归正传。感觉2023年比以往所有年份都快,冥冥之中仿佛某个人偷偷加速了控制时间的齿轮。或者在视时间为财富的异空间里,管理者是一位吝啬的老头,偷偷克扣时间。让时间快到眨眨眼就是一天,刚写完月初计划,还未撂下笔,就要写月尾总结。还没来的及读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就已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未来得及感受“一抹秋色,说不尽、无穷好。”已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我不想去总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因为它已被日记详细的保存下来。与本子上满满的文字相比,身体却是空空如也。空到仿佛2023年的每分每秒,并没有亲身去经历它,只是像一个旁观者,在看一本自动翻页的日历。时间管理者发现了我的疑问,不知是为了向我证实他不是一个吝啬的老头,还是向我证明时间确实是公平的。他拿出了证据,孩子长高了,父母变矮了,爱人又多了几根白头发,院子里的柿子树貌似又粗了些许。
昨晚,孩子想看一下小时候的录像,显示时间是2014年,到今天也马上十年了。看着录像里的人和事,仿佛就在昨天又仿佛已经过去好久。尘封在脑海角落的记忆,被一帧帧画面重新唤醒,置身于其中,去感受那一个个如梦的散碎片段。看着曾经的祖辈如今已离世,只留下一抹笑容算是来过的痕迹;曾经的婴孩现在已经长大坐在床头看曾经的自己,把遗失的记忆填补在脑海的空缺里;曾经的自己那般年轻还有点土气也已被时间熬煮成了油腻大叔;曾经的邻居已各奔东西,曾经的街道也变了模样,曾经的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曾经的一切都在这十年的某一天里或每一天里发生了变化。十年说长不长,一转眼就到了,说短也不短,整整3600多天呢!
时间会不会是一名麻醉师,随着我们年龄增长逐渐加大麻醉剂量。小时候我的世界里时间很慢,慢到可以停下来观察身边所有的一切。能够看到自己长大,看到太阳慢慢升起,慢慢落山;看到月亮上纺线的老嬷嬷和每颗星星眨眼的频率;看到院子里麻雀振翅的次数;看到啄木鸟吐出的每一块木屑。还会看到雪堆融化流到春天,春天的柳哨惊醒夏天,夏天的知了叫来秋天,秋天光秃秃的树杈划开寒冬的天空,撒下雪花。随着药量增加,我逐渐感觉时间开始变快,快到来不及分清白天黑夜,快的来不及分清春夏秋冬,快到计划书里的来年已是昨天。快到曾经在我眼里二姐二十六岁好大,如今却感觉三十岁不过是个小屁孩。药物不仅剥夺我了对过渡的概念,更是吞噬着脑海里的记忆,致使下一秒就会忘记上一秒的想法。每一秒我都像丢弃垃圾一样把上一秒的我丢在一个无人的角落。
2023年看了很多书,但又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或许它们已经跟着丢弃的我而去。在这2023年的尾声,在这一个寂静的夜,一切都停了下来,但我知道时间还在急速前进,有时候我妄想让它慢下来,却无能为力。有人告诉我,痛苦可以使时间慢下来,但那只不过是让痛苦延长而已。我想把快乐延长,但这个吝啬鬼,却飞一般的在我的世界里疾驰。这个即将被2024年舍弃在身后的2023年,或许也像一个老者在生命的尽头有不甘与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它也不过是时间的一个计数方式,一个打工仔而已。
夜已深,无数个叠加在一起的呓语,巧妙的转化成文字,组合在一起。直到这一刻,我都不知该写点什么,或许这些胡言乱语正是想要写的,也或许这些胡言乱语很快就会被丢失2024年的记忆里。
(写于2023年12月29号夜)

作者简介:齐守强.山东聊城茌平人,茌平区作协会员。闲暇之余,排文列字,多以随笔散文,现代诗,小说写作为趣。作品散见于微刊平台及报刊。笔随心动,由感而发,用单调的文字排列出朴实的故事。

感悟元旦
岳艳玲
恍惚之间又过一年
节日的氛围弹奏着心弦
每一遭喜相逢都是风尘的淬洗
亲情的融化裹挟着飘香的火烟
始皇帝颛顼钦定这蕴含生机的字面
思绪飘向五千年宫殿
舜于此日祭尧祭天地祭鬼神
把仁德恢宏气象遍洒人间
孙中山屹立潮头求新图变
把舶来的阳历播于农历间
中西文化旋转碰撞
阳历的初端冠之元旦
群雄逐相追赶
中国的春节被联合国搬上台面
一场盛世的中国红洗浴全球
中国文化 中国喜悦
将把世界感染
元旦 开元
国际化的节日
全球氛围的渲染
党的甘霖遍洒神州
终究也是
留给我们自己的舒适和休闲
蓄积些许元气
给洒家的身体充充电
年关那些纷杂繁重的事务
工作总结领导检验
还等我们去冲刺
去拼搏去奋战!

作者简介:岳艳玲 就职于茌平区二院,偏爱文学,沉溺佳作名著,偶尔练笔。耕耘的辛苦透溢收获的快乐,追随内心,让其他随风。

高铁经过我家乡
张金元
高铁经过我家乡
朝发东海约龙王
茶叙作别夕至归
亲朋待我重开宴
纵情放声把歌唱
高铁经过我家乡
坐到天涯又海角
阿哥阿妹情意长
风吹浪花听涛响
沙滩留下印两行

高铁经过我家乡
穿过林海驻北疆
雅俗共赏二人转
醉卧雪乡北极光
无边林海莽苍苍
高铁经过我家乡
跨过青藏跨高原
雄鹰展翅一起飞
骏马难追复兴号
心情格外喜洋洋
高铁经过我家乡
不俱风雨多嚣张
追着太阳赶月亮
梦想摘下一颗星
送给家乡好姑娘

作者简介:张金元,茌平区卫生健康局主任科员,党员,大专文化,七级伤残军人,二等功获得者。

期待春暖花开
侯俊英
二0二四年又如期而至,春暖花开的日子,已指日可待。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心潮澎湃起来,仿佛是打开闸门的洪水,一泻千里奔腾不息。
十足的年味也在迎春的微风中拂面而来。欢快喜庆的浓浓色彩,缤纷了眉梢、脸颊、嘴角、心间,和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小小的庭院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花草树木着盛装,争艳丽秀生机,一派祥和美景天的芳华颖怡。
年味醉了,十足的醉了。
醉了尘封已久的那段回忆;
醉了青梅竹马街角相遇的故事;
醉了风和蒲公英的约定;
醉了阖家团圆的万事如意。
当华灯初放,阑珊璀璨的时候,手牵手在十足的年味中穿行,炮竹声声,脚步匆匆。醉了的年味,醉了的甜蜜。
年来了,春天还远吗。
期待的春天就要来了,大地即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季节。
我喜欢朱自清在《春天来了》的散文中,这样描写着: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的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满是。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想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子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着婉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品读着名家之作,我又一次醉了。醉的“像个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一路向前地跳着,唱着。
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向往,是期盼,春更是希望。

作者简介:侯俊英,热爱文学,热爱生活。喜欢观察人生百态,记录心历路程。人生格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伤心最好是忘记
少荃
有缘的人,最终会聚在一起
哪怕相隔千里与万里
无缘的人,执子之手也终将离弃
只留下细水长流的叹息
世相迷离,无奈来心疼自己
我的梦里已不再有你
凡尘烟火,呛得我不敢自由呼吸
只剩下满目荒凉的结局
停留是拥挤,转身是回忆
当初誓言早没有了痕迹
纵然花会开,我早已远去
伤心最好是忘记
梦吵醒往事,回首却无语
当初的你我已不再熟悉
花落花会开,已无人惋惜
伤心最好是忘记

作者简介:王玉波,笔名少荃,辽宁人。文学爱好者,写过一些诗词和小说《再生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