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望谢记黄酒
谢叶钢 徐显龙
会稽山脉,是魏晋王谢风流的发生地,至今古风绵延。谢氏久居会稽秦望山村,代代种稻酿酒,至今存有“德昌绍酒”四尺楠木牌匾,字体端严,大抵是清中期物件。谢氏后生阿钢,继承祖业,于绍兴古城仓桥开铺售酒。坛口一开,提钩一舀,馥郁醇香,迷醉四方游客。阿钢仪表堂堂,妻子素素娴和淑静,二人相知于珠峰脚下,如今经营一爿小店,颇有相如文君当垆卖酒风致。阿钢说,旧日绍兴家家酿酒,延续数百年的酿酒之家比比皆是。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源于春秋,成于北宋,兴于明清,酿制用料十分讲究,主要原料为鉴湖水与糯米。鉴湖水,唯绍兴独有,是绍兴黄酒的灵魂。秦望村地处鉴湖水系,以山溪浇灌糯稻,秋收后又以溪水酿酒,颇为正宗。制酒全依天时,农历七月制酒药,九月制麦曲,十月制淋饭,大雪摊饭,次年立春时开始榨酒、煎酒,灌坛泥封后贮藏。而手工冬酿是其生命所在,一年一酿,在九九寒冬低温下慢慢发酵。而越是寒冬,越是阳气渐升之时,黄酒历经苦寒,却是温性的,有滋补暖身功效,还能助药。黄酒一般贮存三年后才投放市场,谢记则在自家酒窖里放上十年,才在仓桥售卖。其酒窖倚山,即便酷暑也颇为凉爽。酒曲也由上一年的酒种留存而制,年年相沿,确保了口感与风味。阿钢自记事起,太爷爷就每天早上在家门口,立一张小几,放上一壶老酒,摆上一碟豆干,靠上一把椅子,面对青山与田畴,慢呷细品,直到日上三竿——犹如西人带着墨镜喝咖啡,在路头阳伞下一坐坐上大半天。后来,爷爷又接过太爷爷的酒壶,每日这样咪一咪老酒,闲适十足。在阿钢出生时,父亲就给他酿了十坛酒。二十多年后待他娶妻了,开了三坛,这一百五十斤酒水,化作每位亲友脸上的笑容与酡红。阿钢也在两个女儿出生后,各为她们酿了十坛酒——就是俗称的“女儿红”。阿钢知道,等女儿长大后,他从未来的某一天开始,也会延续太爷爷和爷爷的生活方式,面对青山与田畴,慢呷细品……
徐显龙
祖傳三代,手工古法釀造。
三代傳承,匠心製作!

蒸饭,把糯米蒸熟。
淋水
父亲在攤飯,做黃酒的工續,把蒸好的糯米攤涼備用!
開耙,釀酒師傳的核心技術!
加入麥曲後,用划槳攪拌均勻
父子PK
我和兩個女兒,吃糯米飯,啓蒙黃酒制作工藝!
倉橋酒肆賣酒

在绍兴仓桥酒肆前
地址:绍兴市仓桥直街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