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坡尽带青铜色
文/魏爱云
莽莽秦岭,悠悠渭水,在山与河对面的周秦坡上,生长了一曲带满青铜色的故事。而喜欢寻找历史蛛丝马迹的文友张永涛先生,便将其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读到的这部沉甸甸的长篇小说——《周秦坡》。

捧着这部散发着油墨香的大作,我心中除了惊喜,更多的则是敬佩。
惊喜的是,永涛先生素来以散文见长,自从他出版了散文集《一路清风》后,很少再见到他有散文新作分享给大家。原以为他工作繁忙搁笔了,没成想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大头部,便惊艳了我的双眸。
敬佩的是,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都深知在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里,若论容量,非长篇小说莫属。它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凭空建构一个艺术世界,让读者领略到万千风景。这种大容量、大制作,对作家的智力与体力,对他的认知力与表现力,都是非常严峻地挑战,让好多作家高山仰止!然而,永涛先生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他的勤奋和对现实的关注,著成了24万多字的巨作,不由人不刮目相看!
小说中的美阳县在历史上是存在的(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在今境内陕西扶风县法门镇设美阳县),周秦坡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扶风县上世纪八十年代编撰的《扶风地名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南北朝时周秦二姓最早住此,义称周秦坡。千年来,周、秦二姓并未留下什么传说。但是周秦坡却让窦姓人家在此繁衍壮大,流传千古的《璇玑图》就出自于周秦坡的窦滔之妻苏若兰之手。

《周秦坡》里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实中的周秦坡。《周秦坡》是陕西关中地区民众生活场景的凝聚,也是我们上辈人往昔记忆的再现。作者从民国初期写起,直写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其年代跨度长,结构阵容庞大,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要说它是一部陕西关中地区的近代史也不为过。
纵观全篇,《周秦坡》带给我们的,又是不同于以往所渲染的历史书写。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改革开放,期间的旱灾、蝗害、瘟疫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可以在《周秦坡》中觅得身影。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的过分渲染对青铜器的保护,但我们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青铜器的神秘和不可侵犯,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丑陋贪婪。

书中古老的村落一开始似乎与外界的风起云涌不相干,但历史的进程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们,伴随着周家子女周子清、周子莹的出场和“绿毛怪兽”的出现,故事如水银泻地一般铺张开来,使这一方水土上的历史风云也扑面而来,相关的角色也就自然而然地添加了进来。于是,鲜活的人物跃然于纸上:凡半仙、周家父母、秦文龙、司校长、李成山、陈疯子、童县长、麻和尚、六代医……无论设计的人物是正面还是反面,他们的遭际充满了命运般的神秘玄学色彩。而伴随着他们的出场所发生的故事,一幕一幕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历史的积淀也仿佛经过窑火锻烧而升华成壮丽诗篇,这也是本书独特的魅力所在之一。

一位作家老师曾说,命运感的展现,是长篇小说的一项重要功能。永涛先生深谙此道,小说里人物的命运在他笔下坎坷莫测,扣人心弦。如主人公周子清,由开始做生意到看破红尘出家;又如周子莹与秦文龙,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一个从小学教员到后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一个从剃头匠到跟了国民党,各自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多年后好不容易相见并约定共同为共产主义革命到底,可命运的安排总是不尽人意。秦文龙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周子莹怀了秦文龙的孩子却又流产……再如窦花和吴香桃的命运更是令人唏嘘:窦花被嗜钱如命的父亲逼迫嫁给了刘家患有羊角风的儿子,新婚之夜新郎猝死。窦花在刘家看门大伯的帮助下逃离刘家,被周子清相救,她对周子清有了爱慕之心,但周子清却因自幼受麻和尚影响,加上心中所爱的是吴香桃,香桃被军阀陈疯子强占后,他再无心儿女情长,只顾与麻和尚谈佛论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心凉的窦花被到周家抢周子莹的土匪李成山误抢到山寨。凶残成性的李成山看到窦花的美貌,倒也满心欢喜,并没有难为窦花。从此,窦花做了土匪头子李成山的压寨夫人,数年后在共产党剿匪时,她深知李成山罪孽深重,但当正义的子弹射向李成山时,她却奋不顾身的扑上去为李成山挡了子弹,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名伶吴香桃被军阀陈疯子强占,为了不受玷污,装疯卖傻,终于熬到被周子莹解救,与她心爱的男人周子清结婚并生下一子,却是天妒红颜,意外掉入池塘淹死……

都说,读小说就像在一个美丽的秘密花园中探索。而小说的开头就是打开这座秘密花园的大门,这扇门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无限的趣味和玄机。《周秦坡》设计的这扇门与当代大多小说所不同的是,作者运用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章回体小说的写作特点,但却有别与章回体小说,那就是开篇先不写正文,也不写古典小说中最常见的诗词或者小故事,而是在小说每一章的开头,由凡半仙提纲擎领的话语来引起,接下来这一章节的故事,就围绕着凡半仙的“讖语”铺展开来,继而独立成章。如小说第一章的开篇,“凡半仙说,青铜器煞气太重,常人宁可无不可有。”有了凡半仙的开篇语,也就有了民国初年,木匠周德善和媳妇线绳的儿子周子清、女儿周子莹在周秦坡挖白蒿时发现青铜“怪兽”,带回家被母亲视为不祥之物,埋在了照壁背后的故事。这种写法无疑是永涛先生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种尝试和创新。虽然每章的开篇都有凡半仙的一句话作为引言,但凡半仙这个人给人的感觉缥缥缈缈,似有若无。说他虚,每一章的开篇他都在,让人感觉他是那么的高深莫测,那么的能,能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的把啥事都看的很通透,把啥事都能预见到。说他真,文中又没有做任何交代,这种留白的设计,给读者增添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性,激发了读者迫切深入“秘密花园”一探究竟的强烈兴趣。
作家能写一部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制作“时间胶囊”。过上若干年后,人们再看这书,能通过作品了解作者所记录的时代,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如周秦坡的周子清、周子莹、秦文龙、司校长、童县长等一众人,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早已过去,但他们反剥削、反压迫,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人民的解放和国家富强,保护青铜器,不顾个人安危的伟大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满坡尽带青铜色,让《周秦坡》也有了别样的风景。
【作者简介】魏爱云,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理事,千阳县文联副秘书长、县燕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近年来创作的诗歌、快板、小品、散文、小小说等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各类奖项,出版个人诗文集《在自己的小城里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