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中篇小说连载】(四)
与时俱进的弄潮儿
孙 玉 珠
4·正义的举措
杨光华四个寒暑的大学生活过得并不轻松,他那拼搏、奋斗、求索的神经就像紧绷的琴弦,无时无刻不在弹奏华美的乐章。他除了“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勤勉苦读之外,还对三农调查研究乐此不疲。他像一个辛勤的园丁,用流淌的汗水浇灌他那郁郁葱葱的农作物一样,精心细致地修改、充实、提高、完善他所编制的《超前村新农村建设构想》。他经常在课余时间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怀揣问题寻找开锁的钥匙。有时为了少走弯路,还要请教专家、学者为自己支招,请求他们帮助自己尽善尽美地完成《超前村新农村建设构想》,争取这个在自己手中孕育已久的作品早日脱胎诞生。他和赵启明还是农大莘莘学子中比较显赫的名人,因此还要花费一定精力应酬来自方方面面的打扰。所以说杨光华在学海泛舟的四年里,要比别人吃苦多、挨累多、付出多。杨光华终于毕业了,他婉言谢绝学校保送北大研究生的好意,他还毅然决然地推辞掉农大留校当老师的盛情。杨光华偕同赵启明义无反顾地回到松北县。
这时赵启明的爸爸赵刚正也因黄牛一样的奉献精神、骏马一样的进取意识、雄鹰一样的顽强品格,已从县长的职位改任到县委书记的位置上了。因为有赵启明这层关系,他在家里接待了前来拜望的杨光华,并祝贺他心目中的优秀青年翘楚学成归来。他欣喜地认为:杨光华和赵启明就像两只雏燕,从高中读书时就形影不离、双栖双飞,他们俩就像自己膝下一对双胞胎一样。现在大学毕业了,已经练硬了一双翱翔蓝天的翅膀。凭我这些年风风雨雨所积累的经验,我有责任帮助他们选定好人生坐标,让他们不走或少走弯路,使他们一踏上社会就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你们俩都想去什么单位呀?必要的时候,我可以跟人事部门打个招呼。”赵刚正在饭桌上端起酒杯,对青睐有加的杨光华和自己的爱子赵启明十分认真地说:“等分配完了,你们觉得不随心,那时候再来回调转,可就麻烦了。”
“赵叔,我学的是新农村建设专业,为了学以致用,我还是去农口吧。”杨光华回想起这几年在大学里的风雨历程和自己刻意的磨练摔打,也回想起付出数不尽的勤勉、艰辛、努力,收获到丰厚的知识、技能、思想。他面对慈父一样的赵叔,轻轻地拿起酒杯,小心翼翼地呷了一小口啤酒,情绪激动地说:“赵叔,我四年的大学,读的是新农村建设专业,我四年的艰难困苦学习生活,始终和家乡的三农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强烈的桑梓情结,督促我多次进行家乡调查,在我掌握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出我认为切实可行的《超前村新农村建设构想》。如果我不去农业战线工作,我四年大学不是学非所用了嘛,不是白白地浪费了我的桑梓情结了嘛。”
“好吧,看在你对三农工作的殷殷愿望,我帮助你去农口单位工作。”赵刚正对杨光华的表态,感到十分欣慰。他没把杨光华和赵启明看做两样,他像一位慈祥的老爸爸面对自己心爱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小杨啊,你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你在读大学期间就钟情于三农工作,你不去农口单位工作,你不为三农工作做贡献,就完全辜负了你造福桑梓的一片痴情啦!”
杨光华心怀感恩的情愫,清澈透明的眼睛里释放出来的自然是似水柔情。他想:看起来我真是个幸运儿。我刚一踏上社会,上天就给我安排这样称心的向导,并扶持、提携我一直向前走。我今后事业腾飞、理想实现,赵叔肯定会对我推波助澜。
赵刚正又看了看赵启明说:“小明,你想去什么单位呀?”
“爸爸,你就看着办吧。”赵启明见爸爸那么悉心照料杨光华,心里似乎有点儿酸酸的妒意。可是转念一想:可耻!太小心眼儿了!杨光华是不可多得优秀的人才,爸爸那么倚重他,那也叫怜惜英才啊!因而,赵启明心平气和地说:“爸爸,我常听人说知子莫若父,你看我能干什么,你就安排我去什么单位吧。”
在县委书记赵刚正的关照下,仿佛就在弹指之间,他们的分配通知下来了。杨光华如愿以偿地分配到县农业委员会,被任命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赵启明也按其所长分配到县委组织部,在电教室工作。他平时就特别喜欢摄影、摄像、绘画等活动,并且还有一定成就,所以工作起来真就如鱼得水。
杨光华走出大学校门来到县农委上班,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只飞离巢穴的雄鹰,单位就像任凭自己恣意飞翔的广阔空间。上班伊始,他就跟刚结婚的新媳妇一样,进门就得先熟悉家庭成员,然后是了解家庭日常活动,再后才是确定自己位置,最后才能明确自己作为。杨光华一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这个地方,正好适合自己施展抱负、放飞理想,自己可以在这里实现梦寐以求的宏伟设想。他像请求公婆那样征得领导的同意,又像新媳妇清理家底儿似的,对全县八百三十五个自然屯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他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具体操作时必须做到屯落位置、规模面积、房屋数量、房屋结构、街巷道路、户数人口等数据详尽可靠,同时每屯还要附一张同一规格的平面图。杨光华将所有资料都输入微机,掌握了全县农村基础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杨光华脚踏实地工作,业绩突出,也是上级组织和有关领导慧眼识珠,时间不长就提拔他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了。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的热烈期盼中来临了。老年人忧思远在他乡的游子回归团聚;家庭顶梁柱和主妇为筹备过年忙得焦头烂额;孩子们除了淘气调皮就是要鞭要炮、要吃要喝、要穿要戴。这时,杨光华也放下手中的公务,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父母身边欢度新年。
本来杨光华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儿童,怀着满腔热情回到家里,准备同父母团聚、同哥嫂欢乐、同侄儿嬉戏。但是在家乡度假的所见所闻,令杨光华静如止水的心情产生许多复杂的涟漪。乡亲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精神愉悦,他跟着高兴。可是,个别村屯干部私心膨胀、为政不廉、狗苟蝇营的所作所为,搅得杨光华一个春节期间情绪都不是很好。
按照当地习俗,人们从轰轰烈烈的大年除夕到花天酒地地过完破五,丰富多彩的年味也就逐渐淡化了,飘摇浮躁的心绪也就慢慢地平稳下来,这年也就算过完了。上班的像钟表那样想着工作,什么时间上班?什么时间午休?什么时间下班?什么时间干什么?八个小时跟着时间赛跑;经商的像搬运工那样谋划买进卖出,各色各样的商品搬进店铺里,又一点一滴的给顾客搬运出去;种田的像布谷鸟那样寻思备耕,如何整理田间地块?使用什么肥料?买多少优良品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时,超前村说了算的干部,也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开始盘算他的小九九了。也是神差鬼使,或者叫做不谋而合,原前进村、前卫村、前哨村所发包的机动地,今年都到期了。这一千五百多亩机动地的重新发包,可乐坏了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志富了。他把这些机动地当做一个金娃娃捧在怀里,他要在这个金娃娃身上狠狠地捞上一把。这些天,那些想要承包机动地的农民,把李志富家的门槛都踏破了。送来的好烟、好酒、山珍、海味,李志富是照单全收。有的大承包户,干脆千儿八百地、三千两千地甩票子。
“大哥,你到李志富那里给我说句话呗。”叔伯弟弟杨光辉像求庙里的菩萨似的求到了在县里当大官的叔伯哥哥杨光华。他觉得哥哥在县里当一个挺大的官,这几年许多乡亲找到他,只要不是违法的、只要是国家政策允许的,他都像人们供奉的神佛,那叫有求必应。他抬着脸望着自己觉得特别神圣的哥哥,小心翼翼地说:“大哥,我也想承包点儿机动地,但我又不想在背后给李志富捅那冤枉钱。我想:你在县里当那么大的官,李志富肯定能给你面子。”杨光辉见哥哥杨光华挺给他面子,没有反驳他的意思。两片棱角分明的嘴唇翕动了几下,但没有出声。两泓秋水般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不停地忽闪着,仿佛在脑海里思考着什么排遣不开的问题。杨光辉这时也不管杨光华作何反应,又带着愤懑的情绪,把李志富发包机动地前耗子偷油式的鬼伎俩和接礼收钱的事一桩一件地数叨个没完。
杨光华对李志富发包机动地暗箱操作和接礼收钱的事还真就没怎么往心里去,他所感兴趣的是集体那一千五百多亩机动地。他寻思:假设有可能的话,正好在这些机动地上作一篇大文章,如果集体真正把它利用好,它可以聚集起一笔巨大的财富。杨光华的思绪展开丰富的联想翅膀:据我观察,李志富这些年在群众中口碑不好,所作所为群众意见很大。他就像一座摇摇欲坠、千疮百孔的楼房,只要轻轻一推,便能訇然倒塌。我要是能够取而代之,回到家乡当这个村官,广大群众肯定会欢迎我、拥护我。我要是把我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都用在家乡的建设上,造福桑梓,那也是我平生所愿。不行,我得找李志富谈谈,让他停止机动地的发包。并且让他有精神准备:我要回来当这个村官。
杨光华经过深思熟虑,终于下定了回家乡当村官的决心。
一天早饭后,杨光华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李志富因为那次和杨光华在车里不软不硬的不愉快交锋,心存芥蒂、耿耿于怀,今天是不冷不热地接待了他。李志富也真没拿杨光华当回事,他寻思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嘎子能有啥尿?我在大小队和村屯当了三十来年干部,还没人敢摸我这个老虎屁股。我大风大浪过去多少,在你杨光华这个小河沟里还能翻船?
杨光华见李志富神色傲慢,便毫不客气地直奔主题,他掷地有声地说:“李志富,你要停止机动地的发包工作。至于这一千五百亩机动地如何利用,等研究好了再说。”
“你是谁呀?竟敢跑到我这里指手画脚。”李志富像一条被激怒的老狗,一下子翻了脸。右手用力“啪”的一声一拍桌子,肥胖的躯体从沙发椅上弹起来,然后用示指点着杨光华的脑门,气哼哼地狂吠起来:“你杨光华可要知道,我是超前村的老大。我发包我们超前村的机动地,跟你有什么关系呀?你上我这儿研究啥来啦?你算老几呀?黄嘴丫子还没退净,竟敢上这里干涉我的事。”
“李志富,你给我听好了,这回你的干部算是当到头了。”杨光华充分凸显出优良的自身素质,他不怒自威,强压怒火,尽量心平气和地说:“这些年你在超前村的领导岗位上,根本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你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已经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需要,你的所作所为已经制约了超前村的经济发展,大大地影响了超前村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所以,我今天在这里说的不是耸人听闻:你收拾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下台吧。同时我也郑重地告诉你:我要回来取代你,接替你这个垄断超前村权力的村官。”杨光华说完推门拂袖而走。
李志富一听火冒三丈,急忙跑到院子里,死气白脸地把杨光华拽住,满面现出如丧考妣的神情,声嘶力竭的喊叫声带着浓重的哭腔,断断续续地:“你、你、你给我说、说清楚,你、你、你为什么跑、跑、跑到我的头上拉、拉、拉屎。”这时村委会大院里里外外集聚了好多人看热闹。
“我这不是跑到你头上拉屎,这是你这些年不得人心换来的。”杨光华这时犹如一头怒火中烧的雄狮,看了看院内外的观众们,又用两只冒火的眼睛盯着李志富,义正词严地说:“你还是收敛点儿吧,你还是节制点吧。你应该有点儿自知之明,不要自讨没趣。我要是翻翻你这些年的盘子,你都够进局子待几年的。”
“哈哈哈,哈哈哈!”李志富此时有点儿色厉内荏,发出几声缺乏底气的尴尬笑声。这笑声里有对杨光华的不屑一顾,这笑声里有对自己能力和水平的自信,这笑声里仿佛还有几分恐惧感,冥冥中感到自己手中的权利有点儿岌岌可危。
杨光华从村委会办公室出来,他便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他即刻找来十几名党员和基本群众,对他们说明了自己要回来当村官的意思,并且交代他们看住李志富,近期不让他把机动地发包出去。
杨光华给赵启明打电话,听说赵刚正书记在家,就急三火四地赶回县里。
“杨光华,怎么不好好地在家里过年?咋这么早就回来了?”赵刚正书记问杨光华。
“赵叔,我有急事向你请示汇报。”杨光华因为心里着急,在赵刚正书记面前就免掉那些繁文缛节,把他所掌握的情况和自己头脑里的意向完完全全地向县委书记作了详细的汇报。
这时,赵启明协同妈妈把一桌丰盛的酒菜摆了上来。在酒桌上,杨光华就像回到家里一样,一点也不拘束。他在县委书记赵刚正及夫人面前说话,就像儿子同父母那样随心所欲地进行交流。杨光华接过赵启明递过来的啤酒杯,双手捧杯站起来,恭恭敬敬地举到赵刚正夫妇面前,极其诚恳地说:“赵叔,赵婶:我今天还得借你们家的花,献给你们这两位佛。”杨光华激动得有点儿热泪盈眶,但还是朗声说:“在咱们喝酒前,我还得先给你们二位老人家拜年!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他说完,喝了一口酒,坐下来发出一声浩叹:“咳!大过年的,我就上你们家叨扰,我真是从心里往外感到不好意思。”他那热情洋溢的目光环视了一下赵家三口,接着又说:“这些年,赵叔给我那么多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帮助,赵婶还给我做那么多好吃的,可是你们没喝我一滴酒、没抽我一根烟。”
“你这个小子怎么还胡说起来了。”赵刚正一本正经地说:“你把工作干好,让我省心、让我放心,就是对我最大的孝敬!”
“你赵叔和我,都把你当做亲生自养的儿子看待,没觉得你和启明有什么两样。”赵夫人也动了真感情,她说:“只要你工作突出、成绩显赫,你赵叔把你当做他手中的卫星放出去,你能够树得牢站得稳。你赵叔比喝你的酒都欣慰,比抽你的烟都高兴。”
最后杨光华以一个下级的身份,对县委书记赵刚正做出严肃地表态:“赵书记,我这回打算回老家当村官,不仅仅是同李志富制气,这也是我很早就有的建设家乡、造福桑梓的一点儿心愿。”他说完,从文件包里拿出一份《超前村新农村建设构想》,给赵刚正看。
“爸爸,光华说的都是真的。”赵启明也不管此时说话适不适宜,直筒筒地说:“他这个《超前村新农村建设构想》,在大学时费了不少劲,下了不少功夫才完成的。”
县委书记赵刚正这个松北县的主帅,擂起了聚将鼓,召集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最后做出决定:县委同意杨光华的请求,回老家超前村当村官。杨光华在农委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不变,给他配一名得力助手做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县委书记赵刚正亲自驱车,和县委主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组织部长、还有杨光华一同来到向阳镇。在向阳镇党委会议上,组织部长代表县委宣布了对杨光华的任命。赵刚正书记要求向阳镇党委一定要落实好杨光华回超前村任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工作,并且郑重指示向阳镇党委和政府各部门要全面支持杨光华的工作。
(未完待续)
敬请欣赏下期
(原创首发)【中篇小说连载】(五)
《与时俱进的弄潮儿》
5·宏伟的操作
注:孙玉珠这篇中篇小说《与时俱进的弄潮儿》(2011年10月在中共巴彦县委宣传部、巴彦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网络征文活动中荣获小说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