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坚强的团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之间杨光华回老家任村官已是一年有余。一年来,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年来,他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事业中来;一年来,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生龙活虎地和乡亲们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一年来,他品味过了获取成就的甘甜,也尝试到了艰辛危难的凄苦。
一年来,杨光华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头雁,用他强大的磁场把他的团队紧紧地吸附在一起,率领乡亲们飞向更高、更远。
一天,杨光华急三火四地吃口午饭,便跨上摩托车一溜烟儿飞也似的向县城方向开去。他今天硬是挤出半天时间回县里办事,因为有几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实在是不办不行了。
杨光华像走马灯似的接连跑了几个单位,如愿以偿地完成了这次回县里的预期任务。当他跨上摩托车准备飞鸟归巢的时候,下意识地抬腕看了一下腕表,时针正指十六点三十分。他在心里闪过一个念头:现在的时间离县直机关下班还有半个点儿。由于平时村上工作比较忙,难得回县里一趟,我何不抓住这点闲隙时间到县委书记赵刚正办公室看看,看看赵叔在不在,看看赵叔对自己还有啥指示没有?当杨光华在县委办打听赵书记在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就径直来到赵书记办公室门外。他抬起右手轻轻地有节奏地“咚咚咚”叩了几下门,然后屏息静听室内回应。
“请进。”一个男中音清脆地回应着敲门声。
杨光华轻轻地推开门,缓步猫行踱了进来。
赵刚正书记正在他那宽大的写字台后面凝神俯首批阅文件,从花镜片上面看见来人是杨光华,缓缓地站起来,笑容可掬地说:“哎呀,原来是小杨啊!”他摘掉花镜,从写字台后面走出来。拉着杨光华共同坐在沙发上。他用多少带点儿惊异的目光审视着杨光华,探询地问:“什么时候来的?来我这里是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呀?”其实赵书记这么问杨光华也不足为怪。因为杨光华是他派到超前村任村官的,还因为超前村是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所以杨光华每次来他这里都带着具体问题。
“赵叔,我是过午来的。”杨光华微笑着,表情十分轻松地说:“我去了几个单位办了几件事,一看还有点儿时间就跑到您这里来了。其实我也没啥事,就是想看看你有没有啥指示。”
赵刚正听了杨光华的话,一颗悬着的心完全放了下来。他面露喜色,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石英钟,然后高兴地说:“小杨,现在正好快要下班了。我安排一桌,约几个人陪陪你,咱们也好长时间没在一起聊聊了。”他把秘书叫进来,递给他一张纸条说:“在食堂小餐厅给我安排一桌,通知我写的这些人参加。”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大约小餐厅也准备就绪了,赵书记邀约的人员也该到了。杨光华随同赵刚正书记来到餐厅,他见前来的人都是和他有关系的部门头头。
“杨光华,你这个县派村官,按照你制定的蓝图,运作一年多时间,据我所知,取得较好的成果。你取得的成绩,在坐的诸位功不可没啊。”赵刚正书记见大家依次就坐,便开始了他这次宴请活动的开场白。他停顿稍顷,环视了一下他手下这些诸侯,就又接着说:“小杨啊,今天你给我们说点儿什么呢?也让我们跟着你高兴高兴。”
“那好吧。”杨光华就像一个接受老师指令的小学生一样,立马从座位上弹起来,双手抱拳,对着赵刚正书记说:“我以激动的心情首先谢谢赵书记今天安排的这场饭局。”然后他又旋转身躯对这些部门领导人行着拱手礼,继续接着说:“我还得谢谢诸位前来捧场和平时对我的援助、支持。”此时他的大脑在飞速地旋转着:赵叔让我在这种场合说说,我对大家说点儿什么呢?他隆起眉头思索有顷,于是他打定了一个主意,旋即轻轻地说:“人们常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个说法是人所公认的。所以我说我们超前村的工作和我们所干的事业,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干得了的。俗语不是说‘一块好铁能打几颗钉’嘛,我分身乏术,我们村方方面面的工作,还得靠和我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来完成。因此。我今天在这里就跟大家说说我的团队吧。”
杨光华认为:要想实现发展集体经济这个宏伟蓝图,要想使新农村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必须要有一支能够拉得出、冲的上、叫得响、打得赢的领导团队作保证。因此,他到超前村上任以后,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撤掉原超前村全部村屯干部,并且把这些离职干部全都交给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离职审计。他表示:有问题的,接受惩处。没有问题的,群众欢迎的,我们还要利用,因为这些老干部的经验是我们需要的财富。
通过群众联名推荐,经过镇党委全面考核,再由村党支部确定候选名单,选举上来的村屯干部都是年富力强的党员和进步青年。新任职的几名村干部除了杨光华没有兼职外,其他人都身兼数职。
为了便于对全体村屯干部的管理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杨光华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根据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约法三章,分别制订了干部行为准则和管理细则,极大地强化了干部的制约机制。超前村的干部们兼职几项工作就要定立几个军令状,并且都要把责任目标公布上墙。这样既便于群众监督又有利于干部按目标奋斗,还实现了组织管理干部有章可循。年终对干部责任目标进行全面考核和认真评比,真正做到功过清楚、奖惩分明。
——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张强高中毕业以后,接受祖国的挑选,成为一位合格的军人。他说起话来声若洪钟、行动起来虎虎生风,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但他思考问题周到细致、对待事物旗帜鲜明敢说敢为、干工作勇于吃苦善于攻坚。他有思想、敢作为、心志远、干劲大,是一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张强本想在部队勤勉向上,通过努力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可是当了五年兵,竟然干了四年班长。二三等军功没少立,各种奖状一沓子、获奖证书一摞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能入党、能评模就是提不了干。他怒气、怨气、豪气、勇气汇成一股志气,心情沉重地递交了复员转业申请,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他自己琢磨:凭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体魄,也能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上面大干一番事业。由于他平时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好说公道话,被李志富说成是“不识时务”者。同时李志富不但对他敬而远之,而且也是他暗中排斥异己的对象。这次杨光华组建超前村领导班子,大胆地启用被李志富排斥和诋毁的张强,他也真正成了杨光华的左膀右臂。建筑工程公司成立的时候,张强犹如水到渠成一样,顺理成章地被党支部和广大群众推举为公司经理。上任伊始,他就拿出多年在部队养成的军人作风开展工作。为了生产安全、为了工程高效、为了管理到位,他请教了好几位内行人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程队管理细则。他还把工程队里的七名党员组成一个临时党支部,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同时还成立了瓦工班、木工班、力工班、钢筋工班、架子工班、水电工班。还招聘了工程技术员、项目管理员、生产安全员、施工放线员、现场材料员。工程队严格要求所有技术工人一律做到持证上岗。一切就绪,经过了上级工程管理部门的资质检验。张强便率领他那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工程队,开进了省城哈尔滨。张强过去对工程建筑是门外汉。他认为:不会就学习,不懂就钻研,不能老当门外汉。要想领导好一个建筑工程公司就得煞下心来从头学起。他先后学习了建筑工程学、土木建筑学、工程管理学、工程材料学。在全省工程管理人员考试中,他获得了甲等二级的好成绩。做到了持证上岗。建筑工程公司组建的第一年,他除了添置了百万元工程队家底之外,还给村里上交纯利润二十三万五千元。那么,下一年和今后的长远时期,超前村建筑工程公司的经济效益就可想而知了。
——妇女主任张春英,在豆蔻年华的初中时期,就凸显出面目娇美、体态婀娜的靓丽,并且极具能歌善舞的才华。因此,她多次参加文艺团体招考,不知何故,始终没被录取。高中毕业以后,做了两年代课教师。后来,她见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再得益于毗邻向阳镇的地缘优势,她便带领身边的姐妹们开进向阳镇。先从摆地摊儿出售农副产品开始,然后是开门市办公司。由于她直率豪爽、乐于助人、帮困扶危、率先垂范,成为姐妹们的核心。也因之她的种种突出表现,才被当地党组织接纳为党员。杨光华回乡任职,她被推举为超前村妇女主任。现在她受命兼任蔬菜公司经理。她像慈母管护婴儿一样,那么精心、那么不错眼珠地经管她的各种菜蔬。一天,她在大棚里,由于连续劳作休息不好,再加之大棚里高温缺氧,一下子昏厥过去了。当人们把她送到医院打上滴流,她醒过来硬是让人们举着吊瓶,又回到了大棚里自己的工作岗位。张春英和许多志向高远的姑娘相似,只顾忙于事业,忘记了自己的谈婚论嫁。她历经坎坷,好不容易处上一个在县城里做建材生意的男朋友。按理说年届二十七八岁大姑娘,她应该十分珍惜这个男朋友。可执拗的她偏不。她对男朋友说:“我实在离不开我的事业,我不能辜负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和乡亲们对我的期望。”她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凝视着男朋友的面部表情,她停睇不转,用力地盯着他的双眼,想通过他的眼睛,窥探他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想的。然后她像一个淘气的三尺顽童,对自己心上的男朋友做一个天真的鬼脸儿,语气幽幽地说:“哥们!即使咱俩结婚,我也不能跟你到县城里去。”
“那怎么办啊?”张春英她那忠厚老实的男朋友,平时聪明、睿智、开朗的脸上,此时现出迷茫、惆怅、忧郁的神情。
“办法还是有的,怎么说活人也不能让尿给憋死啊!”张春英态度十分干脆地说:“我不能去你那里,你还不能到我这里来吗?”
“那咱们一年收入三四十万的建材商店怎么办啊?”男朋友不无心疼地说。
“我有两个办法供你选择。”张春英果决地说:“我认为你的首选是到我们村里来,和我一同发展农村经济,进行新农村建设。只要你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到哪里都会脱颖而出,因为行行出状元嘛!另外,我还有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你把建材商店搬迁到向阳镇。尽管向阳镇销售面窄,收入不一定赶上县城可观,肯定一年得少收入点儿,但是离家三里二里的,咱们生活也还算是方便的。”
最终,张春英在向阳镇正街面给男朋友租下一间比较宽敞的店铺,把县城里的建材商店搬迁到向阳镇。要不就有人说: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一旦进入角色,她的高风亮节、她的优秀品格、她的博大胸襟、她那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就能不遗余力地彰显出来。
——水产公司经理白文杰本职是大队会计,还兼着一个小屯的屯长,原先是李志富时期的村会计。当年李志富安排他当会计,目的是为了排挤前任正直无私、嫉恶如仇的老会计。被排挤掉的老会计五十左右岁,也算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几十年的会计生涯,没错过一分钱、没差过一回账,是乡亲们十分信赖的铁算盘。可是近些年李志富在下坡路上越滑越快的时候,他为了制止李志富下滑的速度,总是在一旁踩刹车,还时不时大吵大嚷地给李志富叫停。就这样一位不听话、不好使、经常僭越、阻碍他随心所欲的老会计,李志富只能用新人把他排挤掉。可是李志富没成想,新上任的白文杰更是刚直不阿、也不趋炎附势,而且他还抓住李志富的几个小辫子,使李志富对他欲罢不能。这次李志富倒台,也对白文杰几年来的会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审计。其结果是白文杰任职期间清如水、明如镜,同时还揭发出李志富许多为政不廉和贪腐事项。杨光华组建超前村领导班子时,白文杰又被党员大会推荐,村民一致选举,再次走进村委会,继续担任村会计。温暖柔和的春姑娘从桃红柳绿的南中国风尘仆仆地来到冰天雪地的大塞北,她随身带来的和煦春风,吹开了万里冰封的北国大地,她给超前村五百亩鱼池建设工地送来勃勃生机,她吹动十几台推土机昼夜不停作业推鱼池。推鱼池这项工程必须看住化层,化层浅没有工效,化层深推不动。整整一个多月,白文杰和水务局派来的几名技术干部,摸爬滚打在工地。
有一天,县委书记赵刚正和水务局长,在镇党委书记刘向民的陪同下,视察渔场建设工地。在人们的视野里,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一双胶鞋两脚泥,衣服上下这一块那一块都是泥巴,脸上抹得黑一道白一道的,在作业的推土机前指手画脚、吵吵吧喊。
“那个小伙子是谁呀?”县委书记赵刚正问身旁的杨光华。
“啊,他是我们村的会计,兼任水产公司经理。”杨光华回答着。
“这才像个干事业的样子。”赵刚正书记不无感慨地说:“你们超前村的事业,靠这样的人去干,前途是大有希望的。”
——张公正是超前村治保主任兼林业苗木公司经理,还管着一个小屯。其实张公正本名叫张德馨。那么超前村的人们为什么把张德馨叫成了张公正了呢?这还真有点儿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张德馨今年四十多岁,一张国字型的大脸上镶嵌着一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鼻直口阔,再加上一副古铜色的脸膛儿,透露出满脸的英武气色,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在读初中的时候就不安分,经常忙里偷闲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喜欢公案小说。对《包公案》、《刘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狄公断狱大观》、《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等,真是爱不释手,有时都着迷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进入高中阶段,他不阅读这些小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莫名其妙地研读起各种法律法规来了。后来人们听了他大言不惭地表示:将来一定要报考政法大学,学成以后,当一个法官或者律师。大家这时才知道他学习法律法规的用意。由于他读初、高中时不务正业,而且还想入非非,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高考时自然而然地名落孙山。因为张德馨阅读过许多公案、侦探、断狱小说,还涉猎不少法律、法规、法学知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特别心明眼亮。平时说什么话、办什么事,都能做到有条有理、有章有法,从不越雷池一步。邻里不睦,谁理谁非,张德馨出头给摆个明明白白;婆媳不和,谁对谁错,张德馨到场给说个清清楚楚;村屯干部与群众百姓发生矛盾,张德馨也能据理力争,使矛盾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人们都说张德馨为人公正、说话公正、办事公正。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他张德馨的名字给忘了,大家不论男女老少都管他叫张公正。这回杨光华从县城打回老家任村官,发现张公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了突出他的长处、利用他的知识、发挥它的作用,便启用它担任超前村治保主任,并兼任林业苗木公司经理。人们都知道春季繁育苗木,插条植株是个时间性很强的工程。一千多亩地的育苗任务,必须在十天半月时间内完成。因为育苗越早成活率就越高。张公正和林业局来的几名技术干部,起大早贪大黑赶紧忙活,莫一天都召集二百来人在地里干活。杨光华把工作不太忙的其他村屯干部都带来帮忙。一天他正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小舅子跑来找他,焦急地说:“姐夫,你们家小柱子拿刀削木枪玩儿,一下子把手掌拉了一个三四厘米长的大口子,血淌得哗哗的。我姐让你回去看看。”
“那还不赶快送医院。”张公正急赤白脸地说:“你跑到这里来找我有什么用,我又不是大夫。”他用冷冷的眼神眄视着小舅子,没好气地说:“竟鸡巴胡扯,血还能淌得哗哗的?”
在一旁的杨光华十分关切地对张公正说:“老张啊,孩子的手可能割得够呛,你还是抓紧回去看看吧。”
“我回去能顶个啥呀,人家大夫不比我强啊!”他说完还是我行我素地忙活着自己的事情。
杨光华说到这里,觉得自己说的太多了。但他那些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一个个鲜活高大的形象在自己脑海里萦来绕去,又有点儿意犹未尽、不吐不快的感觉。他深情地望了一眼满是期待神情的赵刚正书记,又巡视一下众人,赧然一笑,说:“我今天说的有点儿多,但我觉得我们超前村十几名村屯干部,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事迹。我深信:有我们这支坚强的团队作保证,实现我们超前村的宏伟蓝图,那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杨光华站起身来,手执酒瓶,来到赵刚正书记面前,笑着说:“各位领导竟听我说话了,酒都没喝几口。你们对我的工作给予那么多的援助和支持,说实在的,我认为你们都是我们超前村的大恩人哪。我今天借花献佛,给大家敬一杯。这酒就从赵书记这里开始满吧。”
(未完待续)
敬请欣赏下期连载内容:
(原创首发)【中篇小说连载】(七)
《与时俱进的弄潮儿》
孙玉珠
7·执着的坚持
注:孙玉珠这篇中篇小说(2011年10月在中共巴彦县委宣传部、巴彦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网络征文活动中荣获小说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