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飘飞在画面里的思念
——写在靳伟光画展之前的话
作者:李明军 李子明 赵鑫
人就是这样,活着无期死有期。一晃伟光去世将近11年了。前不久,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李子明教授邀请我到他的画室参看一些作品,是有意还是无意,原来在子明画室里竟然保存着我老同学斳伟光60多幅生前的作品,看着伟光的作品,我是含着眼泪边欣赏边回忆我们相处的日子……久久不肯下笔。我对伟光的印象太深了,初中时的玩伴,工作后的一直保持联系,他的离世,真的令我感觉心里很痛很痛……
看到他每一幅作品都感觉很熟悉,他的灵魂就定格在每一幅画面上,他的思想灵魂深处的东西都跃然画面。他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艺术家。可是由于英年早逝,牺牲了他一生的追求。我驻足在每一幅画面下宁静的回味着、回味着……令我思念的感情飘飞在他每一幅作品中。
关于伟光的画,我且不敢随意评价,起码是隔行如隔山,我是做新闻工作的,只能鹦鹉学舌罢了。但他的思想内涵和理想抱负真的隐含在他的画面里了。
李子明教授评价说,伟光的作品很有内涵,他是用表现主义手法作画的,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间美好的憧憬;体现了他那种积极向上的品格;体现了他那种追求人类自由豪放的性格。他的作品有张力、有内涵、有思想、有追求。是当今画家者中的佼佼者。不为可惜,只是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出了自己的厚度。
初中时,我对伟光就有了解,我上中学路过他家是我的必经之路。每每放学后,我就受邀到他的家里玩耍,因为早就知道伟光爱画画,所以从好奇的心里也要到他家转一转。那时伟光的家和我们不一样,因为伟光的老父亲是当时镇里的领导,所以住的砖瓦房,离我上学的路上紧靠西侧。到了伟光的家,我们就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伟光家里摆了不少石膏像,这就是为了伟光学画画准备的吧!再看他的墙上,贴满了伟光静物素描的作品,我当时赞佩不已。
后来伟光由于父亲调转到扶余县委工作,他就随之调转到松原读高中。
伟光善交善为,等他在通榆师范毕业后走了好多地方,最后落户到吉林油田设计院工作。这得感谢我的同学黄明哲(原大庆钻探运输二公司总工程师),在他的联系下,终于又找到了伟光。那时我们联系的就很多了,经常在一起聚会,每次的聚会更加深了我们对小时的回忆,相处的感情越来越深。
伟光做人很低调,他不善于张扬自己,但是遇到能有共同语言的人,他妙语连珠,谈思想、谈艺术,那时我还算是伟光欣赏的人,起码文学和艺术是一家人。
但我对伟光的艺术追求还是寥寥无几,只是在他病重期间邀请我去他百栋楼的画室时,我才读懂了他。他告诉我,我以前走了不少弯路,只是在有生之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业,他边画着,边和我解读他的想法。一杯茶水寄深情,他给我倒了一杯浓浓的茶,他说,明军,茶中也能品味人生,人生苦短,珍惜且珍惜,所以我又回归到自己的专业。有生之年留给后人一点东西,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伟光走了,他留给朋友的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留给社会的是一笔文化遗产。
他的学长赵鑫提起伟光,深有感触地说,他是我的下一届,毕业后又考入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那时他是二.二制油画班,吉林艺术学院开办以来第一批本科生,靳伟光的毕业作品《马车与牛》曾出版在吉艺学报《艺甫》的封面上,轰动全国各美术院校。油画班当时的院长丶教授胡悌林,(苏.马克西莫夫)俗称"马训班”,油画班毕业;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贾涤非;亲自执教,在全国美术高校也首屈一指,尤其受贾涤非的影响,靳伟光的画风大变,画面具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毕业成绩优秀!
他的弟弟回忆说,伟光小学是在扶余县三岔河第一小学读书、9岁上学,在学习中爱上了画画,那时候小学一周只有2节美术课、没有课外美术班,全凭个人的爱好坚持画画、中学在三岔河一中念书、他的画画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每当假期伟光都去苗根源家学习,苗根源那时候在吉大,在他亲自指点下进步非常快。伟光经常让我们家人给他当模特,伟光那时候非常刻苦,晚上没电点蜡烛坚持画画,他家务活没时间干,那时候,家里人对他很不理解,画画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买画纸,笔等很多材料,日常开销也很大,一般家庭是学不起的。高中以后,他的画就很成型了。1981年伟光考上通榆师范学校美术班、毕业分配到扶余文化馆,工作两年后参加高考,考入吉林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白城师范学院工作,两年后调回松原,在吉林油田规划设计院工作,在2000年以后,他的画就有了一些成就了,后来吉林大学请伟光去讲课,2001年后,身体就出现了问题,经检查发现是肺癌,在病痛中他还坚持画画,后期伟光主要画的是油画,2012年12月30日,伟光去世。
从这些字行间和每幅作品里,让我们看到了伟光在美术事业上追求的足迹,从每一幅作品里看出了伟光对艺术的执着。他的每一幅作品里无不透射出他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执着、对人生理想的渴望,画面深处飘荡着他永远的灵魂。也飘飞着我对他永久的思念。



李明军,笔名文实。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大专文化,原为《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来撰写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杂志上。近年来,在搞好报纸编辑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浅谈企业报的策划》、《如何挖掘新闻由头》、《如何让企业报经济版活起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业务刊物上,并有部分论文获省内外新闻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并公开出版《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绽放的宝石花》著作。同时,他的名字已被编入到《中国当代学者传略》一书。现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自媒体文学公众号《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