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看不懂的书
晚年的金岳霖
《论知识》书稿因跑警报丢失后,金岳霖又花了七年时间,重新写了一遍。书成之后,老金曾送给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冯友兰审阅。只是像这样的专业性特强的书稿,不是一般的人能看得懂的,即便是哲学家而不研究这个哲学分支的学者读起来也感到吃力,有时甚至不知所云,冯友兰也深有同感。
据冯友兰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说:
“他(老金)把定稿送给我看,我看了两个多月才看完。我觉得很吃力,可是看不懂,只能在文字上提了一些意见。美国的哲学界认为有一种技术性高的专业哲学,一个讲哲学的人必须能讲这样的哲学,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哲学专家。一个大学的哲学系,必须有这样的专家,才能算是像样的哲学系。这种看法对不对,我们暂时不论。无论如何金先生的《知识论》,可以算是一部技术性高的哲学专业著作。可惜,能看懂的人很少,知道有这部著作的人也不多。我认为,哲学研究所可以组织一个班子,把这部书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使国外知道,中国也有技术性很高的专业哲学家。”
冯友兰如是说,不排除有自谦和耍一点布袋戏的成分,但细考究起来恐怕多数还是真话,只是以冯友兰当时的地位和名声,不足以令人特别是当政者听从,对这部著作的出版与翻译等建议亦不可能有人理会。
事实呈现给世人的是,老金从冯友兰手中接过《知识论》手稿,稍做修改即寄给商务印书馆,当时解放军正在围攻北平城,炮火硝烟中,印书馆的职员已是人心惶惶,各自顾命,没有人再去顾及这部天书一样的书稿了。
直到三十余年后的1983年底,由于政治大气候的需要,商务印书馆才把这部倾尽了老金前后两次共十余年心血的结晶——《知识论》 印了出来。
此时老金已重病在身,和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从诫住在一起,并由梁从诫和家人负责照顾他称为“金爸爸”的日常生活。当老金病情好转开始翻看这部大著并回忆写作的坎坷岁月时,已是1984年春天。这年10月,90岁的老金与世长辞,这部大著遂成哲学家金岳霖学术生涯的一曲绝响。
(全文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