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第52期桂林都市头条
理稿融汇:韵芘胡桂芹
供稿审稿:林耀平

赞老战士乡村振兴服务队(古风)
言舞
空院退休老战士,扶贫兴农数春秋。
八桂军号歌嘹亮,续为百姓解困忧。

八年来山旮旯不断吹响“军号”
作者:刘德安 唐云宽
由于这个小山村太过偏远,自1934年底中国工农红军在著名的“湘江战役”时在这山旮旯里辗转后的近90年里,很少在这里见到涉军队伍。但是,自2015年后,有一群年逾花甲、享受师团级干部待遇的老兵,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战略,已连续八年在桂北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吹响了“八桂军号”。八年来,空军某基地部分退休干部持续帮扶桂北的这个小山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东升村。

请看: 隆冬时节,在桂林市象山区一个小区里,六辆小汽车一字排开。来自空军某基地的十五名退休干部统一着装,整装待发,“队长同志,‘八桂军号’老战士乡村振兴服务队第120次进村前集合完毕,是否出发?请指示!”整队完毕后,副队长刘兵初大声报告。“出发!”队长王志明下达“命令”。
这群年逾花甲的老兵将驱车几个小时前往东升村,完成2023年最后一次走访任务。
“我们‘八桂军号’老战士乡村振兴服务队,因扶贫而建”;现在是为乡村振兴而续。”路上,作为工作队的队长、原空军大校的王志明政委如是说,作为记者的我们一直专心致至地倾听着。
王政委继续说:“我们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村里不脱贫,决不‘收兵!’”
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正式吹响。这声“号角”,在王志明等老兵心中激起波澜。“我们不到六十岁,身体都健康,享受着退休待遇,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重活累活我们不一定干得动了,到农村去当个‘参谋助手’还是够格的”……党支部会议上,王志明、刘强林、刘兵初、李金荣四名党员一拍即合。
得到上级党委支持后,以王志明为队长、其他3人为队员的“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成立。几经走访调研,他们选择当时龙胜最偏远、困难程度较深的东升村进行帮扶。
回忆帮扶之初的情景,王志明历历在目——“当时有的村民家木质房子裂缝能塞进一个拳头,有的村民家院子没有大门,牲口随便出入……”

“可看到我们几个身穿迷彩服的老兵,听说我们要帮助村里谋发展,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我们很快在东升村出了名。”面对乡亲们的信任,老兵们下定决心:“村里不脱贫,我们决不‘收兵’。”
老兵们在村里住了下来。在一周多的时间里,他们配合县、乡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把东升村所属自然屯(组)走了个遍,并很快将一份厚厚的调研报告送到县领导的案头。在取得县里的认可后,他们正式走上了帮扶之路。
“我们制定了‘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公约’,分批分组下乡,每次蹲点都要带任务,回来有报告;每月有讲评,年度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王志明说: 队员从最初的四个人,已经发展成如今的二十六人,队员们一直坚持这个公约,“军人嘛,就是有规有矩,有棱有角,工作开展起来才有力!”。“问计振兴寻思路,一片丹心为东升!”行驶约三个半小时,车队抵达了东升村。
从桂林市区到东升村150多公里的路程,为何走了这么久?原因在于通往村里的那条路: “一边是峭壁,另一边是悬崖,双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座椅,还是很摇晃。”说起进村的路,加入服务队不久的黄振武颇为感慨。
东升村村口,村党支部书记侯彪前来迎接。寒暄后,老兵们分组入户回访。“王队长,快到屋里坐!”一见王志明,村民阳仁彪忙把他拉进屋。没等王志明开口,阳仁彪便滔滔不绝“汇报”起来: “这个冬天,凤鸡和香猪销路都不错,前段时间刚卖了一批猪,还有四十多头也快出栏了……”
阳仁彪的妻子因病去世后,他带着两个孩子靠种地艰难生活。2017年初了解相关情况后,王志明和队员们商议,集资为阳仁彪购买了一批凤鸡。这种鸡肉质鲜美,市场前景良好。
不久,老兵们开着自家的车,给阳仁彪拉来300只鸡苗。他们告诉阳仁彪:“放心养,到了秋天,我们找人来收。”几个月过去,老兵们联系收购商进村,可因为山路崎岖,对方中途停车,不愿前行了。没办法,老兵们只好系上围裙、挽起袖子自己宰鸡,再开车拉回市区销售。
靠着养鸡、卖鸡所得,阳仁彪家当年脱贫摘帽。后来,老兵们多方联系,帮他找到新的收购商。阳仁彪鼓起勇气扩大凤鸡养殖规模,又在老兵们的介绍下养殖香猪,日子越过越红火。
与阳仁彪一样,老兵们每到东升村必要走访的,还有村民杨金付。2017年,杨金付家的木屋因年久失修部分倒塌,生活陷入困境。“先解决老杨一家住的问题。”老兵们商议后纷纷解囊,为杨金付一家盖起新瓦房。他们还建议杨金付跟着阳仁彪一起搞养殖,走产业致富的路子。

杨金付说,从搬进新屋后的第一个春节起,他家大门口的春联年年不换内容只换新——上联:新居落成千载美;下联:屋宇造就党恩深;横批:幸福之家。
“帮就要帮到底。”刘强林介绍,东升村整体脱贫后,他们没有“收兵”,而是将队伍名称改为“‘八桂军号’老战士乡村振兴服务队”,继续在山野间吹响“号角”。这几年,他们不但注重“经济上帮困”,还注重“思想上扶智”。2022年,在老兵们的联系下,一家爱心企业慷慨捐款,重新修缮了东升小学。“孩子们安心读书,东升村就有了新的希望。”刘强林说。
“跋山涉水不为遥,戎马半生不服老。问计振兴寻思路,一片丹心为东升。”采访间隙,不远处传来动人的山歌。那是村民们面对另一个回访组的老兵们,为这支服务队唱响的赞歌。“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一直干下去”,在东升村村委会,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老兵们对东升村的帮助。从最初捐赠鸡苗、慰问困难户,到近年来捐资建设村民文化广场、修缮小学,再到日常的走访,本子里的内容事无巨细。
老兵们也有一个本子,内容截然不同。从“开展智力支农”到“组织文化下乡”;从“拓展消费助农”到“加大健康惠农”。本子里罗列的,是对2023年帮扶工作的详细总结,以及新一年服务队的工作思路。
“前不久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这群老兵也要继续开动脑筋为东升村谋发展,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王志明如是说。
返程路上,回望渐行渐远的东升村,几缕炊烟升起,远处传来鸡叫鸟鸣声,好一派自然美景啊!“你看今天的东升村多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一直干下去。”王志明一直滔滔不绝。话音未落,同车的老兵们掌声响起。
中国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
社长:林耀平 许峰(执行社长)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
副社长:
郑永芳 农光益
肖永传 张万岭 宋献生
文学顾问:黄家城 林耀平 李柳 黄生美
艺术总监:关永华 周保民 吴宇让 潘志佳
荣誉社长:文长海
责任总编: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责任主编:许峰 (言舞) 郑永芳(万水千山)
副主编:农光益 肖永传(柳笑) 韦思快 张金祖
金牌主播文学顾问:
周保民(一舟) 刘军锋 李新元 伊岚 清风 老革命
创始人:许峰(言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