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愿做桂林人
铁四师 朱德全
桂林山水甲天下,碧水青山美如画。桂林是人一生应该去一次的地方。
眼看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和老伴都已年过古稀了。如果再不去桂林,恐怕今后没有机会了。
今年是共和国74岁华诞,新冠疫情过后,旅游业快速得到复苏。国庆小长假期间,重点景区再现人群涌动、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
我和老伴不喜欢凑热闹,节假日期间从不去热门景点游玩。国庆小长假过后,外出旅游的人少了,景区也不怎么拥堵了,是老年人外出旅游的最好时机。南方秋天的气候宜人,不冷不热,何不趁现在身板还硬朗,前往桂林一游!
我把自己的想法给老伴一提,她完全同意。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立即着手筹划行动路线。从北京到广西,一路上玩的地方很多,我选泽了四个地方:第一站,到湖南韶山拜谒红色圣地;第二站,游桂林山水;第三站,北海会友;第四站,参加巴马铁道兵战友聚会。
一切准备停当,我和老伴背着简单的行装,踏上了南方之旅的行程。
2023年10月24日游完韶山。当天晚上,我们从长沙南站乘坐高铁来到了山青水秀的桂林。
桂林山水景色
桂林玩的地方多而且分散。如果采取自主游方式,人生地不熟的,吃、住、行、玩靠自己安排寻找,既耗时费力又耽误时间,随团游能省不少心,减少许多麻烦。于是,出发前,我在网上选择了个落地随团游。
导游微信告诉我们,南方雨多,桂林有“雨桂林”之称,下雨天多,晴天少,来时要备好雨伞。我俩的运气不错,在桂林玩了四天,全是大晴天。
24日晚9点多钟到达桂林,天气晴朗,旅行社把我们接到旅馆住下。我和老伴放下行囊,便急不可耐地走上了街头,欣赏桂林的夜景。
桂林的夜景真美,如梦境一般。天上半月高挂,繁星闪烁;周围群山环抱,奇峰辉映;街区明如白昼,万家灯火,人来车往,桂林之夜美的醉人。
当地人向我们介绍说,桂林的夜生活很丰富,吃喝玩乐啥都有。我们住的地方在火车站附近的繁华街区,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街道如同白昼,万家灯火,门店全开。我俩漫步在街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螺蛳粉、米粉、烧烤飘着诱人的香味。我和老伴晚上不吃饭,街香味扑鼻,刺激着味蕾,觉得肚子饿了。
桂林美食闻名天下,螺蛳粉、米粉、腐乳、桂花糕、啤酒鱼最有名。来桂林一定要品尝桂林的美食。但我现在是少糖、少盐、少油饮食,而且听医生的话,不吃辛辣食物,看来已经无福享用桂林的螺蛳粉、桂花糕了,啤酒鱼旅行中有安排,不用考虑,今晚就吃米粉。
我俩来到一个只有一间屋的临街小店门前,门口挂着一块木制牌子,上写“米粉”二字。小店不大,里面坐着一男一女,应该是此店的主人,年龄大约都在五十岁上下,好像是个夫妻店。
我和老伴正在门口徘徊犹豫,进去还是不进去时,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店坐下,用广西普通话与我们交谈。广西普通话我听得懂,“吃”叫“七”,“看“叫”干”,“子”叫“及”。女主人说话轻声慢语,特别好听。
我仔细打量女主人,微胖的身材,上下匀称,额头稍高,眼睛微凹,典型的广西人特征。她腰间系一条素花围裙,打扮得像刘三姐,背影看又像阿庆嫂,说话干脆,动作麻利,落落大方。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间传说的传奇女子,被奉为“歌仙”。电影《刘三姐》就是在桂林一带取景拍摄的。刘三姐好像成了桂林女人的代表,到处有刘三姐的招牌。
我向女主人说明来意:我们是来桂林旅游的,想尝尝桂林的米粉。女主人随即给推荐了两种:二两炒粉,一碗汤粉。炒粉8块,汤粉5块。两种风味,数量不多,价格不贵,比在河南老家吃碗面条还便宜。一会儿功夫,炒粉端上来了,里边有米粉、炒鸡蛋、葱花,和家乡的炒面条差不多,油乎乎、香喷喷,抄一筷头放在嘴里,劲道、滑溜、油香,我不由脱口而出:“好吃!”接着,汤粉也来了,有汤、有粉、有肉、青菜叶飘在上面,类似于家乡的汤面条,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味道不错,清爽可口。
桂林米粉历史悠久,传说来自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派50万大军南下平定岭南。北方人爱吃面条、面食,大军驻扎在桂林,没有面条和面食,大家又不爱吃大米。于是,当地人就想办法将大米打成浆,做成米粉和米糕慰劳秦军,以解北方人的思乡之情。米粉从此开始在当地流行,逐渐发展成为多种口味的特色小吃。
外出旅游,时间最宝贵,一定得巧安排,充分利用,绝不能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宾馆的床板上。随团游中间有不少自由活动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能多看些地方尽量多看些地方,以免留下遗憾。
第二天早晨五点多钟,我催促老伴早早起床逛街,一方面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一方面看桂林的早晨街景。
桂林的夜晚很热闹,清晨却出奇的安静。我俩沿着大街散步,十几分钟竟没有遇见一人。晨色朦胧,不远处的街道、楼房、树木也只能看个大概轮廓,路边的行道树模模糊糊,走到近前才能分清是什么植物。桂林市区的行道树主要有榕树、桂花树和棕榈树。桂花树在我们老家很珍贵,但在桂林很普通,街道两旁都是,而且长得非常茂盛。导游说,七八月份桂花开的时候,桂林城到处鸟语花香。
遗憾的是我们来的不是季节,未闻桂花香,只听鸟儿叫。我和老伴在街上走着,前方传来唧唧喳喳的鸟叫声。开始,我以为是放的录音。我俩顺着声音前往寻找,走到近前了,才发现马路边长着“胡子”的大榕树上栖息了许多小鸟,天不明小鸟就起床了。这些小鸟都躲在大树的高枝上,不见鸟儿影,只闻鸟叫声。
我们的旅游行程共三天时间。旅行社安排我们去了古东,爬山摸瀑布;去了古镇兴坪,坐船游漓江;去了阳朔,观十里画廊,遇龙河竹筏漂流;去了荔浦,看银子岩溶洞;在阳朔住了一晚,夜逛阳朔西街,最后在象鼻山打卡。当然中间少不了安排购物。
桂林山城,漓江碧水、群山奇峰。象山的秀丽,阳朔的醉美,漓江的秀色,身在桂林,如临仙境。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漓江山水不相离,山自多情水自痴”。了解掌握古代诗人游桂林的诗作,游桂林更有诗情画意。
山不离水,水绕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美丽的漓江穿越桂林城而过,在市区走了个“s”形,如同一个鬼斧神工自然雕琢的八卦图,阴阳相拥,自然和谐。
我们游的第一站是古东瀑布。这里号称是桂林的天然氧吧,城市的绿肺。山不在高,有景即美。山下有座小水库,山上有瀑布,山、水和树木的完美结合,古东的景色美如仙境。山赋予了水的灵气,水让山变得葱绿妩媚。水从山上跌落下来,如骑马射箭一般顺流直下,中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似水帘、如雨雾。古东的瀑布都不大、不狂、不险,温文尔雅,轻轻地唱着歌,细细地流淌着,欢迎四方来客。古东瀑布最大的特点是可触摸、可穿行、可亲吻。如果想玩把刺激的,可以换上景区专用的草鞋和雨衣,逆流而上,在瀑布中穿行,与流水对话,听瀑布唱歌,刺激而有惬意。老年人玩不了这种危险项目,我和老伴只好沿着山道盘旋而上,现在爬山玩还行。山道盘旋而上,长2.6公里,沿途景色秀美。我和老伴已经好几年没有爬山了,这次下决心,憋足了劲,不坐索道,爬完全程。从山下走到山上,拾级而上,然后从山上到山下,搀扶而下。一路上,不觉年纪老,只觉山陡峭,爬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人老了,不服老不行。从山上下来,导游还夸我们呢,说我和老伴是团中年龄最大的,最先爬到山顶,最先走下山来。我听了导游的夸赞,脸上露出一丝的微笑,心里说,累不累我知道。
漓江留影
第二天游漓江,同样是个好天气,艳阳高照。兴坪古镇,漓江湾流,碧水蓝天,山水联影,景色绝美。游船在碧波中荡漾,两岸奇峰屹立,如在画中游。开始,讲解员不让大家上船顶拍照,但河中的青峰倒影、岸边飘逸的凤尾竹太诱人了,我抑制不住激动,举起手机隔着船舱的玻璃拍了几张。然后,讲解员安排大家轮流到船头观景拍照留念,并停下船来,让大家上到船顶,观看印在20元人民币上的背景图案。果真效果最佳,青山奇峰,水中倒影,如一幅欣赏不尽的水墨画卷。
来到遇龙河景区,坐竹筏漂流观看沿途风光,不仅好看而且刺激。遇龙河是漓江的一条支流,河清水静,水天一色,坐竹筏漂流,观周围景色,身在河中,眼望山景,心情无比愉悦。飘流途中,年轻游客们不喜看景,在船上玩打水仗的游戏,船坞大战,水枪四射,惊魂落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参观荔浦银子岩溶洞出乎我的意料。我参观过南北方好几个溶洞,以为天下溶洞都大同小异,觉得没有什么看头。走进溶洞,感觉非同一般。银子岩溶洞属于层楼式喀斯特溶洞,一个溶洞穿越了好几座山,而且是山中有洞,洞中有山,层层叠叠,曲径通幽,进洞后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沿途身边银光闪闪,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蔚为壮观。银子岩溶洞最大的特点是保护得好,都是原始状态。久闻荔浦芋头好吃,到了荔浦一定要吃荔浦芋头。中午饭正好安排有蒸芋头。我拿了一颗小芋头放在嘴里,果然与在北京买的芋头口感不一样。这里的芋头口感干、面、香,与众不同。
阳朔山水甲桂林,名不虚传。白天看阳朔山水,晚上住在阳朔县城,逛阳朔西街,另有一番情景。阳朔西街不长,乃中西合璧的经典。一幢幢洋式建筑的街道上,摆放着农民的水果挑子,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对西洋建筑不感兴趣,眼睛老瞅着朴实农民的水果桃子。南方新鲜的金桔、八月瓜、沙田柚、夏天橙让我垂涎欲滴,真想一饱口福。因我血糖高,忌吃甜食。只好过过眼瘾罢了。
清晨,我和老伴照样早早起床,自游阳朔县城。阳朔县城不大,山缝里的小城,但很精致、漂亮。县城只有一条通畅的大街,我俩从头走到尾只用了不到10分钟。走完县城,我和老伴站在县城的过街天桥上,环视四周,青山抱城,奇峰逸景,清风徐徐,如仙如醉。
相当年,陈毅元帅游桂林,曾发出“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的感慨。我此时亦有同样的心情,我也愿做桂林人!
槛外人 20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