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书《道德经》第59章俗解
"积德前程远,存仁后路宽",这是一付著名的楹联句。不知是哪位贤人的留香,笔者没去考。
这是很老派的名言警句。半个世纪前,时髦口号满天飞时,就在课堂上听语文老师念叨过。语文老师还因为没有贯彻"狠斗私字一闪念"的新潮语,挨了红卫兵的批判。积德,存仁之类话儿很老调。
21世纪互联网时代,网络语更迭的越快。现代人一口一个正能量,舌头一翻就是爱呀爱的没完。爱泛滥成一片,找不到边缘。爱你爱他爱世界。以前是动物世界凤求凰,爱的名词很专有。如今病态的公与公爱,母与母爱,直至爱的整出一种致命的传染病,爱滋病。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什么意思啊,红红火火的事情一直没完没了的炒作,风向就自然的扭头刮向反面。事实如此,说爱字儿的声音大了,缺爱的男女少了。
今天翻出积德,存仁之类的古董货,新潮人一定翻白眼,说话的八成是戴着瓜皮帽的老家伙。网络水货话叫out了,落伍了。

有了互联网的工具,满嘴喷花的现实,每天从早到晚飘逸的网络鸡汤。连直播商业卖货前,也是一串串口吐芬芳的爱你爱你,把人道德绑架起来推销货。挡不住的时代浮躁。纸花裱起来的繁华,带来的是人们对道德下滑的叹息。
2500年前,老子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怎么可以老老实实做好一个人呢,怎么可以建立一个强盛无比的国家呢,他说没有其它路可走,只有遵循天道,积德。
《道德经》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不耐着性质坐下来啃经文,泛泛的觉得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那还真是皮毛的感觉。老人家关注日月星辰,天地万物,扒出隐藏其后的一元和阴阳两仪,已是惊为天人。具体到人性人伦,看老子爷如何的剖析。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念sè),俭省,小气,俗话说抠门。尽可能的少消费消耗的意思。
治人事天,从统治者的角度说,可以理解为治理百姓,替天办事行道。也可从单个人去理解,我们活着过日子,莫不是尽人事,听天命。治,也可通俗地讲,是认识自己。
怎么治人事天,最好的路径是"啬"呢?
平常我们和人打交道,形容某个人器量小,不大方大气,便贬诋这人是抠门货,吝啬鬼。
老子却如此的欣赏"啬"的感觉。民间有一句不咸不淡的俗话儿,当看到某个人狂妄自大,活的飘飘然不落地时,规劝的语言快枯竭时,于是撂下一句话打住,"你省省吧"。省什么呢?这是把老子的"啬"通俗化了。
有学者释解这句话,认为老子是讲人的精神境界的。
何止是如此。"啬",在古汉语中与稼穑的"穑"同一意思,即收获了谷物,放到仓库里珍惜保存。
老子这句话才是深邃无比。他说我们活在天地当中,对天对地对万物,必须有敬畏之心,时刻不要有大方索取的意思。要珍惜一草一木,一勺饭一滴水。不要随意消耗践踏,要省着点儿活。这是一切道德的基底。

"夫唯啬是以早服。"
夫,语助词,所以说。
服,顺从,信服。
老子是以层层递进的笔法,阐述积德的路径。先要"啬",敬畏天地万物,然后就算打好了做人的根基。不省着点儿活,不爱惜万物,不对天地充满悲悯之心,一切也无从谈起。有了"啬"的心,就算走上了天道的正途,顺从自然,服从命令一样依道行事。
以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的教育现状。社会出现了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批大不敬的不肖子孙。父母怨老师怨校长怨局长。有没有想过,做父母的自小给孩子灌输了什么。穷家富养,小车接送,好吃懒做,求名求财,种下的不外乎这些营养。有几人知道"啬"字的珍贵。怎么能不岀现笑贫不笑娼的社会现象。
啬,老子内涵深远啊。可是人类不听他的忠言。啬是小气鬼,不花钱不折腾怎么可以促进消费升级,省着活不行。
地球的今天灾难频发。2022年酷热,2023年更热。已故天才科学家,英国人霍金预言,未来的地球最终会变成一个燃烧的火球。因为人类不断向宇宙发送"贪婪,自私"的密码,地球有限的资源正逐步耗尽。一切灾难的源头都是恶念的积累。

现实不就如此吗?折腾完地球的人类,现在又想着奔月球,上火星移民。
堵不住人类的贪婪,自私,地球的命运已很难逆转。能早服吗?能顺从天之道吗?地球人服气的很少。
老子说的"啬",这是大道的根基。省着点儿,企图让地球毁灭来的晚一些。
"早服谓之重积德。"
九层之台,起于毫末。无论是尽人事,与万物的相处之中,悲天悯人简单,最关健的是珍爱世间的一切。包括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东西。佛家说,一物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友好的对待就是啬,是发心的正道,就是与天地万物的和谐。久而久之,自然是一个有德性的人,德性不是一朝一夕的表现,是长期的习惯与行为,是点滴的累积。
"重积德则无不克。"
字面上很好理解。重积德,重视修养德性,顺从天道。起心动念,与天契合,与地和光,与人同尘。一身正气,无欲无求,会产生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德厚的人才无惧任何困难,无坚不摧。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在此,老子没有解释为什么"积德"会有无坚不克的力量。大家明白,德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天下万物成形,万事成功,无不是顺势而为。顺乎自然则气聚,气聚则功成。每个人不是希求好运气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常做好事,常有善行,德性自厚。千百年来皇帝佬儿下旨诏告天下,开头一句必是祈愿词儿"顺天承运,皇帝诏曰…"顺天不一定事成,但逆天是必亡必败的。
德性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也难以估量的。
我们说不清楚积德到底有多大的力量,老子也估算不岀来。但逆向的推理可以证明,个人缺德会导致身败名裂,群体缺德会导致自然灾难频发。德,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抓不着摸不到,又玄又秘。是天道。人在做,天在看。有禅语说,世人不信因果在,因果曾经饶过谁。
"莫知其极所以有囯。"
积了厚德,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才具备了治国理政的重任。
治国理政靠什么,靠正道。德性的根本是少欲,静胜躁,寒胜热。老百姓的话是慢慢儿的来,省着点儿活。德是做评价的大囫囵体。而啬,俭朴,信服,顺从是细胞里的东西,是最骗不了人的东西。所以我们审辨一个人无须看他的表演,不管他的舌头狂卷。看他对物质的态度,金钱的追求,生活化的细节描写人最准确。有德性的人行善是润物无声的。同样,缺德的表演都在不经意的细微末节中。
厚德的人才有资格管理国家。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母,母亲一样的呵护。这里的母形容的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价值观。
国家由有道德的人治理,有原则有章法,质朴,节俭,爱民,上下同心,与天地同命。这祥的国家就能繁荣长盛。
印度著名的灵性大师古儒吉说过,克服自己的痛苦的方法就是分担普遍的痛苦,扩大自己喜悦的办法就是分享普遍的喜悦。
这就是德性啊。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柢,是树的根部,事物的源头。
这是《道德经》第59章的总结词。通俗讲就是积德前程远,存仁后路宽。
老子念叨了啬,服,德,而且把积德行善视为人道的根本出路。再回顾一次晚清魏源的形容。儒家的仁爱礼义与道的描写。一棵大树,义是树花,礼是树枝,仁爱是树干。而道为树根。大道是万物生存与变化之根。
囯家和人民只有讲道德,紧遵大道,根基就会牢固,长治久安。老百姓的日子就会与生生不息的大地一样,循环往复,走向每一个新的明天。
《道德经》通篇就是讲道德的,老子从各个维度下手找例证,企图让世人搞清楚人必须积德行善。不积德国将不国,人更会遇到麻烦,会遭天谴。
目前许多现代人不信这个邪。因为人们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丛林法则。国与国之间,以实力较劲,霸权主义横行,弱肉强食。人世间更如此。许多投机的,贪婪的,缺德的似乎活的如鱼得水,日子过的滋润流油。而广大百姓却生活的艰难。老子的这一套道德似乎没有力量。但我们冷静的用长期主义的尺码衡量,无论是国,还是具体到人,多行不义的绝对没有好下场。苍天不会饶过谁。
积德为什么前程远,存仁为什么后路宽。德是什么,德有两种,一是阳德,看的见摸的着的好事情。二是阴德,与人为善,不显山露水,悄悄的助人帮人。仁爱之心常有,慈悲为怀。互联网鸡汤常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积德有厚福,帮人事实上是帮自己。阳德是现世给自己铺的路,阴德是给来世轮回储蓄的功劳帐单。
有人还是不信。都Al时代了,未来人工智能要统治世界了。到了硅基生命时代,道德还有什么意义?
顶尖的物理学家们却不敢这么想。视科学为宗教的狂人却忽视灵性世界的存在。科学家说,人类对宇宙物质的认识连5%都不到。还有95%的未知。有暗物质,暗能量,冥冥之中上帝的存在一度被唯物主义者否定过。量子力学好象接通了和上帝沟通的桥梁。所以好多科学家临终前都不否定神的存在。
天道是不可思议的,人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敬畏这种力量的存在,就照老子教诲的办。在短暂的生命过程里,学会啬,俭朴,清心寡欲,给自己多积点儿德,给家人多积点儿德。才会平安,健康,快乐长久。

三国演义中,蜀王刘备临死前给儿子阿斗留了句话千古流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积德。存仁就是心存善良。善良的人常吃亏,但忍辱负重,路会越走越宽广。
(待续,第60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