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圆梦之旅 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散记之四
姚尚明
这次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一行43人,在领队李亮的率领下,从友谊关跨出国门进入越南那一刻起,我就充分感受到中越友谊的温度。
在中越边界零公里碑前,越南谅山市退役军人协会负责人手捧鲜花,已在这里等候多时。同时等候的还有越南国旅的负责人。访问团老兵及家属、烈属拖着行李在中越分界线中国一侧站立,由领队李亮主持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由谅山市退役军人协会负责人向代表团团长张恒志献花。这是一个上了年纪头戴绿色盔帽的老同志,他接着表示非常欢迎中国同志到越南访问。留下温馨的画面。
越南谅山市退役军人协会负责人向中国援越抗美老兵访问团团长张恒志献花
访问团一行登上越南国旅安排的客车在一号公路上飞驰,第一站到达越南同登火车站,参观当年援越一支队修建的“三条腿轨道”。“三条腿轨道”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生疏的名字。越南火车道轨距1米,俗称米轨;中国火车道轨距1.435米,俗称标轨。当年为了把中国的物资更好更快地通过火车运进越南,援越部队在米轨边加了一根钢轨。俗称“三条腿”。这是世界上唯一能通行两种轨距列车的铁路,当年在这里战斗的老兵看了十分亲切,而同行的家属和烈属感到十分惊讶。
18日午餐,谅山市退役军人协会和谅山国旅举行欢迎宴会。双方代表互赠礼品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越方代表献歌《越南—中国》,全场打着节拍,上下联动。我方团长张恒志一首《解放南方》,声情并茂,一鸣惊人,获掌声一片。交往几十年了,我自认为很了解张恒志,但他亮的这一嗓子,把我惊的目瞪口呆,他什么时候练就这样美妙的歌喉?
当天晚餐,与下龙市退役军人委员会的联欢更让人久久难忘。越方阿全的歌,演唱音质、个人气质俱佳,有磁力具有专业水准;站在餐桌前的老阿海演唱中国歌曲炉火纯青,《大海航行靠舵手》等多首中国老歌开口便唱,使访问团成员们感到十分亲切。我方女团员李光群用葫芦丝演奏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曲调悠扬,和她的人一样甜美。“再来一首——”人们吼起来。她鞠躬谢过,又演奏一首《映山红》,获得热烈掌声。80岁老兵夏炎生演唱《驼玲》,送战友踏征程饱含深情。老兵张清演唱的《铁道兵志在四方》,不仅表示铁道兵在中国境内战斗,还到过朝鲜、越南,履行过国际主义义务,经历过生死考验。老兵张国荣几乎是吼着演唱《海港》选段:“大吊车,真厉害,轻轻的一抓就起来……还真有点京腔味。联欢晚会,其乐融融,相互敬酒,人们自发拿起话筒唱歌,自发上台纵情跳舞,爱好拍照的人们手机就没有停下过,老兵们完全忘记了这是在异国他乡,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联欢结束前,全员走上舞台集体合影后,大合唱《越南—中国》,深沉而激越的旋律在大厅久久回荡……
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这首歌,援越抗美老兵不但人人会唱,而且他们是中越友谊的忠诚的实践者。
这歌声把我的思绪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团员李光群的葫芦丝演奏受到热烈欢迎。
越方阿海演唱中国歌曲非常纯熟。老兵们为他鼓掌。
越方主要官员与领队李亮(左3)合影留念。左1阿海,右1阿全。
12月18日晚,中国援越抗美赴越访问团联欢结束前合影。
回首往事,篇篇凝重。中越友谊,凝聚着32万中国援越军人的鲜血和生命、劳动和汗水。这里,我仅摘取援越一支队一大队指战员一组镜头,与大家分享:
杨远才舍身救列车。1966年2月6日晚,十一连七班战士杨远才跟副排长一行七人去安沛车站赶猪。这是祖国人民专门为援越指战员送来的。11头猪跑了两头,副排长带5人去追。到达巡关桥时,杨远才一人赶5头猪走上了必经的一段铁道。这时一列从河内开往安沛的列车急驰而来,在这紧急关头,杨远才奋力将肥猪一头一头推出轨道,当他将第五头肥猪推出轨道后,自己来不及躲闪,被列车撞飞在路基下壮烈牺牲。杨远才舍身救列车,他被誉为欧阳海式的英雄,被一支队党委追记一等功。
王全江为救越南妇女冒雨送信落水牺牲。1967年6月14日下午,十一连驻地一位姑娘肚子疼得死去活来,情况危急。连队医疗条件不足以应对,电话线又被炸雷击断。连首长决定派王全江、孙家树冒雨到营部送信,请求支援。途中大雨滂沱,水漫泽国。他俩在一棵棕树搭成的独木桥上,同时落水,王全江使尽全力将孙家树推上岸,自己被卷进了激流,光荣牺牲。他被支队党委追记一等功、追认为共产党员。
火海抢险。一次美军飞机轰炸市球市区,击中越方八座仓库。顿时连成一片火海。十连官兵在连长王坤义带领下,明知火海险,偏向大火冲。经过7个小时战斗,共抢出棉花3600公斤,26桶酒精,保住另外两座价值数百万元物资的仓库,受到越南河北省陈主席的高度赞扬。
紧急献血。一次,越南南方一位联队长,回北方接兵,得了急病,生命垂危,急需B型血。郑先才连长率全连十多位B型血的官兵赶到医院,共献血5000毫升,使这位联队长转危为安!
为越南老乡治病15000多人次。团卫生队,营卫生所,平时大量工作不是抢救,而是接待越方前来看病的群众。13岁小男孩范文林,患慢性骨髓炎,大腿后部形成瘘管。郝景云、罗承祥、宋相生等人先后为他精心治疗。每次防空,李通全、范义福等人都要背他进防空洞。在卫生队住院一年多,终于治愈出院。还有住地70岁龙大爷,一次吃饭不慎一块鸡骨头卡在喉咙,引起大出血,情况危急。卫生队长汤德章、医生宋相生及时赶到,作紧急处置,转危为安。
助民劳动12万工天。春播夏收,秋收秋种,干旱修渠引水,越南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一大队的事,这是一大队党委作出的决定。师高机连搬到林江村,当地遇到严重旱情,在副连长任德良带领下,四天修成380米水渠,使乡亲们及时插秧,当年获得丰收。当地村委在稻田立块木牌,写着八个大字:“越中友谊,万古长青”。
以上这些都是有形的,无形的是这支队伍有铁的纪律和秋毫无犯的自律精神。团首长下连调研,也到老百姓家走访,得到最多的是老百姓“告状”。诉说部队为他们做了那么多好事,但他们送点甘蔗、水果之类,让部队的同志尝尝,指战员们一点不吃,这让他们大为生气。而住在老乡家中的十一连副排长姜兴富,深夜坚拒裸女拖拽上床,成为指战员悄悄议论的一段佳话,还成为越北军区司令员当着一支队政委郭延林的面表扬的话题:“不发生男女关系问题,说明你们的部队纪律严明!”
一大队卫生队医生宋相生为越南小孩范文林治疗。
越南妇女挑菜送给援越部队
一大队以副大队长宋玉恒为首的嘉林指挥所,为抢修重点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图为1966年秋天,越南交通部何登英局长(一排右4)邀请宋玉恒(一排右3)等指挥所人员到河内旅游时合影。
1967年春天,胡志明主席在一支队政委郭延林陪同下视察部队,受到指战员热烈欢迎。
援越抗美指战员回国前,每人得到一块小红色纪念牌。上面有胡志明主席的书法:“越中友谊 万古长青”。
越中友谊之树,今天在越南长得郁郁葱葱。援越抗美老兵访问团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并得到很好的安排和照顾。在下龙湾登游船,越南小伙子站在船头,一把一把将这些七、八十岁的老兵和家属拉上船。在河内,援越老兵访问团向胡志明陵敬献花圈,走的是贵宾通道,由越方官员和人民军仪仗队队员在前方引导。寻访龙边大桥,援越老兵的队伍同时与多名越方男女大学生相遇,这些年轻的学生看到头戴红帽子、胸部挂着援越抗美纪念章的中国老兵,都翘起大姆指,两位女大学生主动与团长张恒志在大桥合影留念。在桃盛,当地老乡热心带路,为找到一大队机关住地立下一功,圆了老兵几十年的梦想,也了却作者下一部作品需要在桃盛机关驻地有一张照片的心愿。在盛纪等候上桥老兵回来的时间,餐厅老板骑电瓶车摘来椰子,让大家解渴。在巴亭广场观看越南升国旗仪式,候场行进中正与小学生的队伍相遇,这些看起来只有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不少用“你好”等汉语与老兵交流,并指着老兵胸前的纪念章纷纷翘起大姆指向他们致敬。据说越南教育部门将从今年开始,在三年级以上小学生中推行中文教育,这是让中越传统友谊代代相传的重要举措。
在越南访问短短五天很快过去,回来这些天我的脑海还不时萦绕着那些温馨的画面。我坚信,由毛泽东、胡志明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由烈士的鲜血和援越官兵的汗水浇灌的中越友谊之树必将在新时期开放出更鲜艳的花朵。
中国援越抗美老兵赴越南访问团走贵宾通道
越方官员和人民军仪仗队队员正步引导老兵队伍前行。
在龙边大桥,越南大学生和团长张恒志合影留念。
姚尚明 2024年1月9日于十堰
槛外人 20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