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编后记
于周波
历经四个多月的精心策划、组稿、悉心编辑,《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终于付梓。
《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编辑成书,得益于“第五届讲好山东故事作者群”我与阿滢先生的微信结识。从阿滢先生的朋友圈,我了解了《散文十二家》,并关注了琅嬛文库公众号。从这里我了解到阿滢先生是新泰市作家协会主席,山东琅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专栏作家、《十二家》系列图书总策划、《新泰文史》杂志主编。看到《十二家》系列图书已经出版的各辑中的作家、诗人,不乏国家级、省市级作协会员,有的甚至是作协或者文联的主席、副主席,我产生了也想参与出版的念头。于是在与阿滢先生的微信交流中,我坚定了参与《散文十二家》出版的信心。之后,阿滢先生向我建议,可以由我组稿编一本《散文十二家》青岛作者的专辑,并告诉我组稿的具体事宜。
作为文化人,我深深了解当今社会出书不易,除了著名作家、领导讲话等层面外,少有如过去出书还给稿酬的事了,有的刊物发表一篇2000字的文章就要收取5000余元的版面费,很多人为了将自己呕心沥血著成的著作出版,只能自己掏腰包自费出书,而且仅书号费就得好几万。所以我根据自己对青岛作者的了解和个人的想法,觉得此事可行,于是便答应了阿滢先生,决定试一把。
青岛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虽然只有100余年的建置历史,但其文化底蕴却很深厚,且不说曾隶属于即墨县和鳌山卫,仅从明清开始,就有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众多的有关崂山、鹤山的游记,他们可以说是青岛散文创作的开山鼻祖。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青岛的散文创作即已兴起。1928年孟超发表于《我们》月刊的《樱花前后》,为最早的描述青岛的抒情散文。
30年代,青岛的散文创作呈繁荣趋势,许多散文名篇诞生,且都出自名家手笔,如闻一多、吴伯箫、老舍、郁达夫等。他们的散文除了描写青岛绮丽的海色山光以外,还抒写了当时青岛的风情世态。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的散文创作有了新的发展,许多著名作家先后来到青岛。青岛本土的散文作家,也辛勤笔耕,取得了空前的丰收。他们不仅在《青岛日报》《海鸥》《大众日报》《山东文学》等省、市报刊上发表散文,雨且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丑小鸭》《萌芽》等国家级和外地报刊上发表散文。五六十年代发表的散文有《朱总司令在潜艇上》(郭碧清)、《黄岛上的第十个春天》(张健)、《岛上漫笔》(余修)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岛的散文创作数量大、质量高,形成了作者群。王泽群的《崂山的雾》、纪宇的《小鸟,你飞向这里》、王亚平的《大海,青岛的骄傲》等都曾引起轰动。
1995年,《高胜历散文随笔集》出版。1998年,青岛市作家协会出版《青岛散文选》,收录77位作者的128篇作品。2000年,青岛市作家协会出版青岛市青年作家诗歌、散文丛书。其中散文集有韩嘉川的《阳光海岸》、丁国强的《心灵的和声》、方舟的《午夜的长廊》、高伟的《感情的时间》、阿键的《谁不知道谁》、李梅的《生命之悟》、陈为朋的《锁空里窥视》、栾承舟的《相约在春天》、郭文阁的《今天》、赛亚人的《谁可怜谁》、藏杰的《大师的背影》等。2000年后,出版的散文集有栾纪曾的《在生命金字塔底部》,孙震的《春风又绿》,唐诃的《唐诃散文集》。2005年,出版的有丁国强的散文随笔集《苍老的聪明》,何敬君的散文集《我们改变了什么》。即墨也先后出版了韩乃桂的散文集《即墨走笔》、栾承舟的《为你打开一扇窗》陈德瑞的《远去的梦》、黄迪声的《水样年华》、王乃伟的《哦,幺妹》等。
其实青岛的散文创作成果远非这些,我所历数的也仅是其冰山一角。目前,青岛仍有一大批热爱散文创作的朋友,其中也不乏力作、佳作,许多作家加入了山东省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和西部散文学会。但正如前述,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制约,作家写出来的作品,很难在纸媒发表,出书就更难了。有鉴于此,我觉得能为青岛的作者提供这样一个出书的平台,如果能够顺利组稿、成功出版,那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2月20日,《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征稿启事正式发布,没有依靠相关部门,也没通过文联和作协,完全靠朋友圈和聊天群的文友支持。然而,好事多磨,也许是我的影响力不够,也可能是对这个活动持有异议,所以,征稿进度并不顺利。原本定的截稿日期只能延后。直到5月下旬,仍有三个名额没有着落。于是,我只能通过多种途径,再次从所了解的文学圈子里寻觅,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作家就在我身边。至6月3日晚上七点,最后一名作者确定,我才如释重负。至此,《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12位作者确定,既有年过八旬仍笔耕不辍、德高望重的的退休教师陈瑶本、郭慎宗老师,也有正当中年的业界精英王海燕、国永梅、刘平、韩艳丽,还有从事企业经营、忙里偷闲热爱写作的孙绍忠、王集福、刘可训,以及于周波、冯作明、邵为民3位热爱文学创作、专于地方文化研究的60后。12位作者,100余篇风格各异的作品经过自己精挑细选,主编的审稿、编辑、初排,然后发给阿滢先生,再到印刷厂排版、反馈、校对,最终定稿。从12位作者一次一次对作品的审校、修改的态度不难看出,大家对这次出版是认真的。尽管大家的职业和身份不同,收录的作品各有千秋,但从整体上还是能够彰显青岛散文创作的成就的。
《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是用精神之线对生命之珠的串连。一篇篇诉说着青岛人喜怒哀乐和个性化思考的文字,留下的虽然是作者日常化的工作、学习、旅游和生活印记以及乡村记忆,彰显的却是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大都市的群体精神铿锵行走、高昂拔节的姿态。
为了记录青岛人的行走轨迹与姿态,展示青岛作家的散文创作成果,众多同仁付出了辛劳。作为《十二家》系列图书的总策划,阿滢先生十分关注征稿的进程和作品质量,适时邀请各位作者加入到《十二家》大家庭群,让大家共同学习,相互切磋,同时还建议我组建《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作者群,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联谊平台,在此谨对阿滢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青岛籍著名作家顾文显先生应邀为本书做序,作为家乡人,顾文显先生非常重视能为家乡的同仁进一份力的机会,对每一篇作品都细细研读,为我们呈现了一篇既高屋建瓴又点评到位的序言,使《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增色。即墨籍著名书法家尹杜快先生不计报酬应邀为本书题写书名,令读者在赏读散文的同时,又能领略到书法艺术的精要,可谓收获满满。城阳区作协主席秋窗女士,工作十分繁忙,得悉《散文十二家》要出青岛专辑,挤出时间欣然为本书做序。在此,对他们的热情支持和艰辛付出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