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马泰游记(六)
作者:陈建国

马来币和人民币汇率为一比二,相比较新加坡,这里物价便宜很多,尤其是水果,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猫山王榴莲了,在国内,对榴莲并无兴趣,原因是榴莲味道奇异,好多人受不了,现在,既然到了马来,怎么也要品尝一下正宗的猫山王了。
摊贩在路边,一辆推车,上摆放十几种水果,榴莲居中,为便于分食,有被切成一块块的,一块小孩手掌大小,四块起,约合人民币20元,我吃了两块,绵软,入口就化,有种浓郁的独特气味,不好形容,不算甜,也不算酸,山竹倒是蛮可口,酸甜适中,开胃生津。
马来人对赚钱欲望淡薄,不会如国人般起早贪黑,他们一般上午九点工作,下午五点收工,回家后有重要的事做,那就是拜神。马来人相信因果报应,世间轮回,他们认为,生命是短暂的,而灵魂却是永生,只有多积德行善,才能让灵魂得享安逸,因大马教育医疗免费,物价平稳,日常生活支出不大,马来人只要赚够一家饮食花销,就懒得再去辛苦。
在马六甲🐴 ,我们刚买了道边一个摊贩的榴莲山竹,街心广场的大钟就敲响了五下,然后就看到另外一辆满载游客的大巴在摊贩跟前停下,憋闷良久的游客纷纷下车挑选水果,但摊贩却连连摆手,用生硬的中文说,不卖了,不卖了。撤了遮阳伞,把水果往筐子里装,游客大为好奇,到手的钱居然不赚,真是少见。
稍作休息后,我们来到了三保庙。三保庙四周大树环绕,林蔽树荫,十分清凉宁静,庙的大门绘有两个身披战袍、手执刀斧的将军画像,威严英武,门柱两旁是一副对联:五百年前留胜迹,四方界内显英灵。庙内中央供奉一尊戎装佩剑的郑和像,上挂郑和三保公横幅,两边排列诸多文官武将的神像,表达了后人对郑和的颂扬和怀念。
郑和七下西洋,当时世道混乱,海盗猖獗,小股几十人,大股上千人,他们劫商船,洗村寨,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岛国百姓整天提心吊胆,郑和一到,形势大转,他恩威并施,没用多久,就把海盗逐一清剿干净,最大的股匪陈祖义,海上称霸几十年,在三佛齐,几仗下来,被郑和完全消灭,东海、南海,终于迎来了太平。
刚开始,大西洋上有些国家不摸郑和底细,他们认为强龙难压地头蛇,郑和的船队,虽阵容强大,但不见得军事力量强,于是,在宝船上宝物的诱惑下,有个国家的国王利欲熏心,乘夜幕掩护,带人偷袭郑和,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郑和击退来犯敌人后,派人查清真相,立马带兵进攻该国,射程数百米的大炮,密集如雨的火枪,还有强弓硬弩,小岛国哪里抵抗得了?顿时溃不成军。国王傻眼了,跑到山里躲起来,郑和攻下都城,还不罢休,派人把国王从深山里给逮到船上,这回国王彻底认输,不停忏悔求饶,郑和原谅了他。
此后,大小岛国,争前恐后为郑和船队提供饮用水食物,还携带本国特产随郑和去朝拜大明皇帝,大明朝声名远播。
三保庙建于1673年,整个建筑飞檐翘壁,红墙黛瓦,寓含中国建筑独特风格,据说,所有建筑的材料,哪怕是一砖一瓦,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庙内香火甚盛,庙门口有一对金色的狮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狮子的头顶,金色已脱落,原来信徒们认为:走过狮子身旁,抚摸它的头顶,会带来意料不到的好运……三保庙后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叫三保山,马六甲国王为了让郑和有个休息场所,亲自监工,在山上为郑和修建了一处宫殿,郑和每次到此,都会在山上小住,他经常散步的地方,现修建了一座亭子,叫三保亭。浓荫下,三保亭里,清风习习,东眺望,大海一望无际,想不出在数百年前,郑和在异国他乡,怀着的是怎样的心情。



陈建国,青岛,策划师,经济师,在职研究生学历,系中国网络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北京微型小说研究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理事,《鲁南作家》特约编辑,在海外和国内发表小说、散文、故事、童话等1200多篇,出版有小说集《陈建国传奇作品选》、情感美文集《允许我尘埃落定》等,约200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