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赏读
——之境界篇
文/王艺儒
物与我
诗的境界在王国维先生的眼光中分为两种,有我与无我。根据我的揣摩,这两种境界在写法和心境上存在明显区别。在写法上,有我之境诗人因为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常借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而通过这种手法的运用能更好的引发共鸣,实现普通人的情感共通。心境上,有我之境的情感常常是大喜大悲的人类基础情感,从感知度上像酒,纯酣。相反,无我之境则颇有觅知音的感觉,不能抛去形骸,就无法感知。无我之境很少有辞藻意象上的堆叠,返璞归真。无我之境更多是需要细细品味的,它通常不带有诗人的本身思维,没有过多对场景的渲染和修饰,像清茶,寡淡但回味无穷。无我之境有南华经中庄周梦蝶之感,不知是自己还是蝴蝶,俨然将自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简而言之无我为齐物我,有我为传感知。
贵在静中得
由王老先生的论述虽是分析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者的获得方式,但标题却暗藏玄机。一个“贵”字明显表明无我之境更加难得。人的情感通常浓墨重彩,平和淡然的时候较少。有我之境是大起大落之中一瞬间的平和所得,普通人也可以轻松达到;而无我之境更多是参透人生、深谙自然法则者所传达出来的淡泊通达的人生态度。在后者的境界中甚至已经不需要词句修饰了,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韵味。
为诗求真
王老先生对造境、写境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分。造境偏向于理想,而后者写实更多一些。前者多为想象之法,借以表情达意,思维创设杜撰更多。而后者则注重于描绘,真实成分更多。文学是不可能真真正正和自然社会一模一样,但是其真的理念却是不可动摇的。境的造就或者描绘都需要实物对其进行映射,境中之物一定会与大千世界有所关联。其二诗文中传达的无论有我或是无我的情感理念都是诗人人格思想的真实流露。这样的流露和传达也定然会引起人的共鸣,无论是大多数人或者是少数人。境与情的真实部分也不会限制于文字的表达,故而至华即简,越是波澜壮阔的情感往往表达却只需要寥寥数字。比如通行本《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中林黛玉死前的一句“你好……”,将她对宝玉或爱或恨、或嗔或怨的复杂情感表露无遗。宝黛爱恋这一场轰轰烈烈大戏也在这一句话中落下帷幕。
一字千金
诗学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诗眼的设置,其对于诗作整体堪比画龙点睛。有时诗作的大部分句子可能平平无奇,但是某些词句的出现就使诗的格局、意蕴得到提升。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将一夜之间春天到来的情景写了出来,将那种悄然无声的样子写出来了。前承“京口瓜洲一水间”的环境叙述,后带“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情态。再根据神宗新政的历史大背景可知,一个“绿”字同时也由自然的生机勃勃带出诗人对于自己仕途一片向好的自豪与乐观。他希望自己也能像春风一样给朝廷带来新的生机,新政的实施可以给老百姓带去幸福。
各有千秋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写诗风格,同一个诗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或不同状况环境下写出多种截然不同的作品。甚至意欲抒发的感情和内容都一样,但遣词造句多有不同,从而出现差异。故而写境造境有很大差异,故而诗作可以有好坏之分,但是创设的境界并无好坏。因为境界最终是为情感服务的,诗作的情都是真的,故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情感的表达本就是多种多样的,含蓄隽永也好,奔放大胆也好,都不会妨碍文学接受,都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境界概念提出的意义
由诗作的创生过程可知,有四个过程,外界之景映射于诗人心中,接着诗人受其影响,产生诗兴,即严羽所说之兴趣。这第二个过程是外界与诗人情感的第一次联结。其次是诗人将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一个遣词造句的过程,为了表达清楚所想诗人会挑选最为恰当的方式,即王阮亭所说诗之神韵。最终诗稿诞生。诗的兴趣是诗产生的基础,如果全凭凭空捏造诗就不真了,失去了灵魂;反之,如果只有兴趣而缺少正确的表达方式,那么诗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失去了诗本身的神韵。故而两者都应当具有,并不存在侧重于任何一个的说法。王老先生用境界将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因为境界真的属性,写境造境的过程必然同时包括了内外反应和输出表达两个过程。故而境界概念于诗是有总括理论意义的,它对于诗的创作和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艺儒,一名大二在读生。生于江南一个小县城,是鲁迅先生同乡。命运却让我求学于冰天雪地的东北三省。视文学作品为自己的知己。相信文字的热度和柔软,并常以文字排寂寥,慰风尘。我从生之迷雾来,要往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