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银花
文/陈静
白天,明媚的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树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而这样的繁茂的树叶对于人们迎接盛夏的到来是有相当的好处的。
当人们被这烈日炎炎的阳光烤得汗流浃背时,总会停下来,走到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坐下来,在繁忙的夏季难得偷的这一时半刻的闲。当你抬头望去,发现视线之内都是一片浓绿色,明晃晃的光亮射在肥厚的叶片上,如同碎银一般,浮光跃金,叫人目眩。于是,村里的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移动着自己视线去寻找金银花的身影,好使的自己的眼睛舒服些。金银花总是好找的,黄白交错绽开的花瓣儿在一片绿里总是格外显眼,嫩生生的花瓣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凉感,让人身心自在。
毎当人们驻足时,视线长久停留在一个点上,晒得红彤彤的脸上绽开一抹憨厚的笑时,那便是看到金银花了,见到它,仿佛心底的燥热被一捧清澈的山间泉水浇了个透,心底的热意也不知不觉褪尽了。
《本草纲目》中记载:“处处都有。藤生,凌冬不凋,因此名忍冬”。忍冬,俗名金银花,家乡人都叫它金银花,倒是不怎么称呼它为忍冬,许是“金银花”更加形象好记吧。正如李时珍所说:“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藤左缠,因此有金银、鸳鸯等诸名。” 金银花常出没于盛夏时节,无论是在山间小路边,还是野草丛中,这黄白的细长花蕊儿随处可见,并且还格外显眼,毕竟晃眼的绿色中间杂着几抹别样的色彩也算独树一帜了。
清人王夫之曾写诗赞扬金银花:“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参差随意染,深浅一香薰。”不过,大底我们村里人倒没有那么浓厚的诗情画意。在我们眼里,金银花和路边的野草别无二致,是无人照管,无人理睬的存在,也无人特意栽种,到了郁郁青青的盛夏时节,它自然就生长出来,我想它是由承载万物的土地赠予我们的礼品罢。说是礼品,到底还有几分不同,这不同在于金银花自己争气,不知怎地,自己身上平白多了几分与生活相宜的用处,自然也就得了乡民的青睐。不过,我猜想,这花儿生得时机恰好,放眼望去,上至连绵的青山,下至眼前郁郁葱葱的树木,浓淡不同的绿色层层叠叠,从深到浅,仿佛有几十色,缓缓呈现在我们眼前,绿意怡人。但俗话说,过满则亏,丰盈的绿实在晃得人眼生疼,而这黄黄白白的细长花儿的出现,恰是给人们缓过来的机会,万绿丛中一点黄和一点白,正好装点了这炎炎的夏日。
但这么随处可见的花想要获得众多村民的喜爱,可不只是因为它的装饰作用。
金银花,味甘,性温,无毒。主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治腹胀满,能止气下澼,散热解毒。闷热的夏季与这散热解毒的功能最是搭配不过了,盛夏时节,灼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房屋和树木,它们身上无一不散发着滚烫的热意,闷热的空气挤压着空中仅存的水汽,压得人们直喘气。这时候,人们不由庆幸金银花的存在,它与这滚烫的夏季可谓是天作之合,人人都得称颂它们的结合。
不过村里人家,少有生病的。金银花对他们最大的用处大概在于用它们泡茶,以便对付这使人心生燥意的夏天。每年到5月下旬,金银花便东一茬西一茬地出现,它们是扎堆抱团的,仿佛是专为照顾人躲懒的心思。人们提着竹篮到处转悠,随处可见金银花,稍一抬眼,视线里便有一团金银花,于是人们自是欢欣怡悦,可以省下些许气力了。
在采摘金银花之前,人们往往还要细细端详它的,一簇簇的黄白花蕊,袅袅婷婷地倚在翠绿的野蔓旁,别有一番风情。娇嫩的花朵,细腻的触感,如同万物灵长初生时那般脆弱。微微弯曲、自然绽放的姿态似有一种落落大方之感,仿佛古代闺阁之中的贵族小姐,举手投足之间浑然一副仪态天成之感。若有调皮的小孩子,他是一定要先摘下一朵,放在口中尝尝味的,待到味蕾感知出一股细微的带着清香的甜味时,就会惊喜地说道:“是甜的!”于是便积极地采集金银花,谁也没有这些小家伙采得快呢!而大人在看到金银花时,往往不忘在脑袋里勾勒出这样一幅场景:捡几颗金银花放在茶杯里,淋上滚烫的开水,茶叶在清澈碧绿的液体里旋转,徐徐上升,眼前随即浮现一股淡淡的白雾,茶香袅袅上升,一股携带着微苦气味的浓香扑鼻而来。外头烈日炎炎,热浪般的气息几乎扑进屋内,直把人烘得口干舌燥,而一口微苦的茶水却能奇迹般平息人们的燥热,使得这夏季的白日也不算难过。想到这些,人们粗糙的脸颊上不觉应景般露出一抹微笑。
只有当竹篮里满满当当装着金银花时,人们才提着竹篮回到家中,然后将金银花摊放在宽大的簸箕上,先仔细挑拣出老叶,然后摊平摊匀,最后放置在日头里暴晒。之后便能收获几罐茶叶了。时不时冲泡一杯,当做夏季日常的饮品,既清热解暑,又甘苦适中,清爽可口。一杯茶下肚,清凉之感不由沿着口腔直扑进心脏,使人不由咂咂嘴,好像在回味嘴里的味道。
就这样,伴随着金银花的凋落,夏季慢慢地过去了。
作者简介:
陈静,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