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散文】远方
十八
八十年代末,正值“文革”之后的全面复兴时期。许多沉寂的流派开始苏醒。人们充满了对文化繁盛的向往。
对过往的深刻反思,最后卒章显志,觉得自己应该通过努力去为自己的人生“点晴”一下,去争取些什么。于是,各种意象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夜,不再如以往那样安静了,大街上出现了流光溢彩之景,许多亭台楼阁的古建筑也在修复之中。
庄严的法律也不例外,在渐渐健全并规范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秩序。
1986年开始了第一批律师资格考试,错过一次,便得再等二年。1992年我通过了考试。那时的考试不同于现在的司法考试,越早越容易通过。
去备考的,都是正在从事律师职业的人,检察院和法院的公职人员是不能参加考试的。但仍有很多同学,自己偷偷拿了身份证去报名。
公律科的科长是个女同志,北方人,姓什么己不记得了。每逢遇到这样的情况,她便一路绿灯,我记得她当时说的话:“有能力去考个证,不是什么坏事,应该支持,万一以后用上呢”。
我记得当时报完名又折回去跟她说,“万一没考过,要给我保密”。她对我眨眨眼,示意我放心,又追加一句:“最好一次通过,否则又等二年,以后考的人多了,难度更大了”。我转身对她会意一笑。
考试之后,研究生班的同学说是庆贺,邀我去南山喝茶。南山,当时是一个离市中心很远、但很安静的地方。那一年我们上去时,正值桂华开放之时。同学的父母,在山上开了个茶社。我们就坐在修复的古建筑里喝茶,飘飞的桂花会飞进来,在我们的周遭来回飘舞。
那一瞬,我觉得我的本心在自然中己传到了山水之间。它让我明白,人活着,就应该坦荡、真实。
其实,生活本身就蕴涵了对自身道德纯正的一个价值判断。而往往纯贞的道德是不为世人所信的。世间很大,少不了会有世人之弊。有很多的人,都有过被人诬陷的沉痛,及无人理解自己言行的无柰之感。
但我不一样。特殊的人生经历,让我的内心比同龄人强大。练就了“刀枪不入”的真身。更无惧于世上的风刀霜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