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与工厂
文/陈静奕
大学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份校外的家教,每个周末我都会背着书包去教一些孩子英语和语文。
家教的地方离学校有一段距离,我舍不得打车,所以每次都会花半个多小时走过去,然后结束后又花半个多小时走回来。
路上没有什么风景,但有一个刷着外墙刷着绿漆的大工厂。每次路过时我总能听见里边传来机器运作的嘈杂声,也能看见一个又一个穿着厂服出来吃饭的工人。
那个工厂时常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因为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所以我的母亲一直在不同的工厂里工作。从木厂到箩筐场再到菠萝罐头制作厂,母亲不断穿梭各大工厂,凭借着这些工作把我们兄弟姐妹拉扯大,再把我们一个个送入高中、大学。
我小的时候母亲就在家附近的箩筐厂工作,我会去给她送饭,所以能看到她怎么工作。厂里很闷、很热,一年四季空气中都弥漫着刺鼻的化工材料味。母亲带着口罩站在机器前,等着制作好的箩盖或箩筐掉到工作台上,然后拿起来到一旁叠好,叠到一定的数量就抬出去放到指定的位置。偶尔倒原料的人不在,母亲就自己一个人去扛好几公斤的原料去倒到入料口。到了吃饭的时间,母亲就把机器停了下来,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就着闷热和刺鼻的气味草草吃个饭,吃完就把饭盒递给我让我回家。有时候母亲也会在吃饭的时候让我帮她工作,我每次都做了不到20个就累了,更不用说去搬原料,我提都提不动。
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厂里的电风扇吹的都是热风,母亲经常汗流浃背地工作到下班,每次回到家,衣服都是湿透的。到了冬天,南方的冬天阴冷又潮湿,寒意直透心底,十几度的湿冷气温直让人叫苦不迭,但母亲还是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吃完早餐后就骑着电动车去厂里了。有段时间因为一直下雨,路面很滑,母亲骑车还摔过。
母亲就这样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有时候她会抱怨很累,但说完的第二天又照旧过去了。因为一直做力气活,她有了腰伤,请假休息了一段时间,刚恢复没多久又去了菠萝罐头厂削菠萝。
我们劝她不必这么辛苦,她说想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再好一点。从小到大,我们有衣可穿,有饭可吃,有书可读,想买什么母亲都尽力而为提供,一路物质和精神都丰富。而今我能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也全仰仗母亲,万分感激。
母亲有着中国大多数传统父母的性格,吃苦耐劳,坚忍付出。我无比感激与佩服她,希望成为同她一般坚韧的人。
每次去家教前经过工厂,我内心总有着一丝骄傲,因为我也可以和母亲一样,有能力去赚钱了。母亲用她的力气,我用我的知识;母亲工作在工厂,我工作在教室;母亲骑车半个多小时过去,我走路半个多小时过去……我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又异曲同工走在了相同的道路上。有时候也会很累,但回来的路上我望向灯火通明的工厂,仿佛在与母亲同频共振。过往她是我的榜样,今时今日我希望能成为她的骄傲。

作者简介:
陈静奕,来自南方临海城市,热爱阅读文学与书写文字。现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愿在文学路上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