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城山水景曰“好”
文/白建平
偏居晋西北一隅的小城,近年来闻名遐迩,成为黄土高原上,管涔山麓,芦芽山畔,荷叶坪脚下的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
小城名曰岢岚。因了两代伟人的莅临“涨粉”,名气蹭蹭上升,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蜕变成全国闻名的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众多的国字号、省级荣誉让7万岢岚人民昂首挺胸,意气奋发。
小城又名舟城,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吕梁山脉腹地。小城“三山拱卫、双流合抱”。站在城东的凤凰山上,俯望小城,整个城区似一页扁舟,荡漾在浩浩汤汤的岚漪河上,故名曰舟城。
“岢岚是个好地方”是小城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经当地文旅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岢岚是个好地方”可不是小城人为推介自己家乡而自我吹嘘的宣传词,而是实实在在出自伟人之口的赞语。1948年毛主席与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陕北转战河北西柏坡途中路居岢岚县城,并接见了参加岢岚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同志。主席一行品尝了岢岚的特产羊肉、莜面、山药蛋,临行时留下了“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语。毛主席当年在岢岚县城小东街(现羊肉一条街)居住过的地方,被命名为“毛主席路居馆”,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年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约三万人次。“毛主席路居馆”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其实,在以前,小城因人口稀少,城市破烂,经济落后,被外地人笑称为“可怜县”,小城人也被戏谑为“可怜人”。那时,整个小城龟缩在四堵残缺不全的城墙内。“破四旧”年代,把整个县城的庙宇、城楼全部拆除损毁。连处在县城中心声名远播的钟鼓楼都未能幸免,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县城中心盖起了人民会场。居住在城墙里的居民,主要是东街西街村的村民,他们在城墙上挖掘土窑洞,扒下城砖盖房子,没几年的功夫,便把一座布满明清建筑的古城糟蹋得到处断壁残垣、破砖烂瓦。
我从村子里进城读高中时,整个县城最高的建筑是国营旅馆的一座小二楼,县委政府等机关单位和居民住房清一色的灰蓝色砖瓦房。县城中心只有二条东西南北走向的主干道,从主干道上分出来的枝丫小路延伸到分布在各处的小街小巷中。县城里只有一些机关、学校等较大的单位通了自来水。当年的护城河道里杂草丛生,垃圾堆积,河水污浊,蚊蝇孳生。从县城东关大桥东面的岚漪河中通过一段石砌大渠引流到县城的一南一北的两条小渠,成了县城居民取水用水的主要来源。站在环绕县城的山上,不论春夏秋冬四季,不管从哪一个角度俯视,整个县城建筑杂乱,街道破烂,就是一个灰扑扑、土蒙蒙的大村镇。
那时的县城,没有公园、广场、体育馆等文体设施,两条主街道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机关单位、商店门市。用拆除钟鼓楼后的砖瓦木料修起的人民会场,除用来召开全县性的大型会议外,还被当做县城唯一的电影院使用。会场建在县政府对面有二十多级台阶的高台上,会堂前是一个小广场,栽了两个篮球架,算是小城的一个运动场所。
在小城读书时,进城回家要翻越两座大山,依山修筑的一条盘山公路坑坑洼洼,车马过后,尘土飞扬,半日不散。靠步行走路,回一趟家得三个多小时。没有要紧事,我是轻易不回家的。分布在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进城赶集除了毛驴车外就是脚步丈量那一段段土路了。那时,全县除小城的街道是石板街柏油路外,小城通往外面的大道小路都是泥巴砂石铺就的土路。
八十年代后期,我外出求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工作。由于交通不方便,一年之中,我最多回两次家。每次回家,路过小城,看到小城一如既往的模样,想想外面精彩的世界,心想,小城啥时候才能变好呢?
后来,我调动回小城工作,在小城结婚成家。在小城工作生活的三十多年时光里,我才真正拥抱着小城慢慢走过,才亲眼目睹见证了小城脱胎换骨的蝶变。
返回家乡后,在县城一家金融单位工作,县城还是我上学离开时的那副老样子旧面孔。在外地求学工作的那几年,见过了大城市的繁华,回到一丁点变化也没有的小城,心里感慨连连。工作之余,站在小城人引以自豪的地标性建筑人民会场前,恍忽如时光静止不动一般。小城唯一的变化就是一些金融机构修起了几座三四层高的办公楼。两条穿城而过的水渠失去了用处,渠沿绿苔斑驳,渠水夹杂着柴草垃圾穿城而出,重新注入到城外三里外的岚漪河中。
头些年,小城一直波澜不惊的缓慢前行着。小城山多、石硬、风大,“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每当冰雪消融的春季,随风而入的“黄龙”,把小城刮的天昏地暗,穿家入户,进嘴迷眼的黄土让小城人吃尽了苦头。
直到前些年,小城开始“创卫”时,小城才揭掉疤痕累累的旧面目,变幻了青山绿水的新面孔,小城人开始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那几年,县委政府的领导为改变小城面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面对县城建筑布局凌乱、大街小巷破烂、千年古城墙坍塌、河道脏污不堪的现状,四套班子领导分别领受调研任务,请来城建专家设计新城的模样。专家们爬山下河,走街串巷,重新定位“舟城”的新位置。他们按照山水园林、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功能设施齐备的标准,为小城设计新图纸。慕名而来的古建筑施工队开进了小城,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裁剪”小城,开始了新时代的建“新城”运动。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拆违除乱、建新增景、清污迎洁、绿化秃山、治理河道、垒筑公园、修补城墙、恢复古街......城中相继修起全省最大的县级山地森林公园、街心公园、文昌公园、漪惠园、神箭广场、喜洋洋广场、来雨亭广场、舟城广场;依形符貌筑起龙抬、朱雀台、烟雨湖、花溪叠瀑、明湖、乾坤湖、对弈台等景点。原来污水横流的岚漪河河道两面筑起高高的石坝,河道中间被橡皮坝拦起来,蓄起一汪碧绿如玉的河水。整个河道在夜晚景观灯的照射下,似一条围绕在小城腰间的彩带。风吹雨打几十年破败不堪的城墙,经包砖修楼立垛,恢复了几百年前的巍峨壮观。
如今,环绕小城的座座山头全部披上了绿装,山顶上凤凰塔、文昌塔、西山寺、北寺塔、雁塔等景点把几座山头装饰成小城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仙人殿摩崖石壁上镌刻的14个斗大的红字“岢岚是个好地方 岢岚人民欢迎您”,似热情如火的岢岚人民用力向四海宾朋招手迎客。
现在无论站在哪座山顶上俯视小城,城区里座座高楼大厦掩映在树绿水清中,条条宽阔的街道上车来车往,人流如织。每到傍晚,小城光彩夺目,绽放在灯的海洋中。小城人如梦似幻,如入仙境。这时的小城,绿,是主色调;净,是新面孔;美,是新姿态,靓,是新精神。
原来四四方方被围在东西南北四座城墙里的小城,经过城市建设不断的扩展延伸,把城郊周边的村子都包纳进来。城市与乡村被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连成一体。坪后沟、管家庄、北道坡、牛家庄等以前的贫困村,自从纳入县城的版图后,变成了一个个宜居宜业的富裕村庄。
有外地友人来访,我带他爬王家岔山上的宋长城,游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过的赵家洼、宋家沟,品尝柏籽羊肉、银盘蘑菇、红芸豆等美食。向友人绘声绘色地讲述全国唯一的宋长城所经历的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和悠久绵长的历史回声。回味毛主席“岢岚是个好地方”的赞誉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宋家沟村三棵树广场上向乡亲们发出的“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这时的我充满了对家乡的无比自豪和溢满心胸的幸福感。
现在,地好、景美、物丰、人和的小城,处处青山绿水,声声欢歌笑语。清凉宜居,物阜民丰,生活富裕成了小城的标志。小城人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幸福感随时随处在飘溢。
岢岚是个好地方!

作者简介:
白建平,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