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歌一段岁月的记忆
文/王传丰
小时候听歌唱歌,物我两别;长大了听歌唱歌,成了曲中人。这个曲中人总不自禁地怀念起当初曲中之外的那个自己、那段时光。或许因为有的歌曲足够魔力,总能摄人心魄,初次听到,时间就静止了,然后头脑里的时光机不自觉就录下了这个生活的片段,成为难忘的回忆。
1、读书郎
“小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那先生骂我懒,无脸见爹娘……不是为做官,也不是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呐,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
每当听到这首歌,倾盆而下的大雨,通往学校的乡间小路,夏日的午后等一幕幕场景浮现在我的面前。尽管离上课的时间还早,尽管小道蜿蜒曲折、泥泞不堪,但我听着《读书郎》内心就充满了力量,毅然走向上学的路,那雨、那路、那茫茫的天气甚至变得煞是可爱起来,我走进它们彷佛走进了一幅诗和远方的水墨画。
此曲何以能唱进我的心坎,令我念念不忘?它留下的不只是“那个夏日午后”还有相当一部分童年生活,像糖葫芦一样甜甜的又酸酸的。
那时蔚蓝的天空好像总是飘着几块大大的棉花糖,河是可以跳进去任意扑腾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动物园,一两头牛、三四只羊、十多只鸡鸭。小学就在自己的村子里,放学后几乎没什么作业,牵几只羊往山坡上一放,小伙伴们就可以捉迷藏、抓蚂蚱、钓龙虾了;累了就躺在山坡上,翘着二郎腿编织着狗尾巴草……
令人尴尬的事是农村一切都要论资排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称呼,晚辈见了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而是要喊人家为叔、伯和爷等等。低人家一辈叫叔,低两辈叫爷,低三倍叫老爷……哪怕晚辈已经人到中年,哪怕长辈还乳臭未干,照样不能乱了规矩。晚辈在长辈面前,尤其是自家本院的,那就要规规矩矩、本本分分,长辈有错,你不能说;长辈的训斥,不能不听。总之儿子、孙子是没有说话的份儿。至于女儿那就更不用提了,不入族谱,也上不了祠堂。只有女儿没有儿子,那等于绝了后,自动矮人家一头,在人前说话也不自信了。
我既然生在小山村,一个泥娃娃就应该在田里种田,山上放羊,长大后结婚生娃。然后再让我的娃田里种田,山上放羊,长大后结婚生娃,简简单单、生生不息。可是有一天望着远方的山我好奇地问道:“那边是什么?”爸爸告诉我是“星辰大海”;妈妈告诉我是“诗和远方”;老师告诉我,“是别有洞天的世界,你该去看看。”中了这些观点的“毒”之后我开始不安分守己起来,但一条池塘里的小鱼,怎么才能游进长江大海?而读书就是我这个穷孩子能翻身,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的唯一途径。
听人说年龄大了的人总想回到他的小时候,出门在外的游子总是难免不泛起乡愁。但童年和故乡已经远去,再也找不回了。
2、中国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音乐的井喷时期,无论港澳台,还是祖国大陆地区。风靡一时的小虎队,如日中天的四大天王,杨钰莹甜甜地唱着“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刘德华的《中国人》。一听到这首歌,仍记得当时汹涌澎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的蒸腾。
1997年离开祖国长达近百年的东方之珠终于回归了,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喜乐如过大年。早饭的时候,邻里之间都端着饭,聚集到村委的小广场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每个人都感受到国家的前途光明、未来可期。
学校为此举行庆祝活动,停课了一天。班主任激情四射的讲演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说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改革开放才20年我国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持续下去赶英超美指日可待……”台下响起阵阵欢呼。
接下来组织大合唱,主题曲就是《中国人》“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当时我头一次切切实实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或许以前总听到的近代国史是百年耻辱,现代几十年又贫穷落后,打开窗户突然看到欧美高楼大厦、汽车遍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想到不久我们就迎头赶上了,“日不落帝国向中国投降。”一洗当年满面羞。
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国家的兴衰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是荣誉的屹立,家是幸福的洋溢。”
3、坚持到底
步入新千年,周杰伦风头正劲,大有挥师北伐一统乐坛之势,怎奈此时仍是英雄辈出的年代。阿杜异军突起几乎与周董平分秋色,SHE、王心凌等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然而《坚持到底》却成了我高中时候最深的印记。
高二开始我突然发现对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等数学知识一片懵懂,怎么也学不会。一百五十分的卷子只能考四五十分。在以分论人的环境里,不必说别人的轻视,就自己这一关也很难通过。“人家轻轻松松上百分,我这整天苦哈哈的却这么点分。人家会认为我这脑子是木头疙瘩。”但我知道笨鸟只能先飞,还须整天苦哈哈,就在这两种观念交战的痛苦中一直熬着。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所幸那时同桌的成绩和我恰好形成互补。
我和同桌友谊的升华是在一次政治课上,班主任讲解昨天的作业,不巧我俩的作业都落在宿舍了,只能傻坐着空空地听讲,班主任发现了很是生气,质问我们为什么不向周边的同学借一本呢?我俩默然无语,然后他就是一顿说落,“不知变通,书呆子,人都傻了吗……”等一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话。令我更为心惊的是班主任还引用了鲁迅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万万没想到“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竟然砸在了我俩的头上。
砸地我和同桌羞愧不已,晚自习放学根本无心回宿舍休息。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夏天的夜晚,月色皎洁,天上却没有几颗星星,清风不停拨弄着那一团团黑色的梧桐树叶。我和同桌肩并肩走在操场,一时两个呆子竟然不知何故聊起了阿杜。“喜欢听阿杜的歌吗?”“很喜欢,这两年一直听他的歌。”“喜欢哪几首?”“《他一定很爱你》、《离别》、《坚持到底》”“我也很喜欢这几首,会唱《坚持到底》吗?”“只会唱一些片段。”“那我教你吧!”“你又教我数学又教我唱歌,我又多了个老师。”于是“在水里在火里,我的爱不变不移,就算时光倒回去,我也追到十七世纪……”我俩就这样一句一句地唱着学着,忘记了白天的伤痛,忘记了压力山大的功课……
行走在人生之中的一段荒漠,纯真的友情就是一泓甘泉、一片绿洲,滋润着鼓舞着我们坚持到底、走出困境、迎接光明。
虽说一首歌是一段岁月的记忆,但这个记忆是有条件的。人一旦过了那段年龄,不得不奔波在名利的路上,面对着柴米油盐,上天浇灌给生命的天真烂漫就越来越少,渐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越发麻木,怀旧的心也就一天天起来了。“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昨天在记忆里生根发芽……怀念啊我们的青啊!留下的脚印拼成一幅画……”

作者简介:
王传丰,浙江省桐乡第二中学教师,桐乡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会员,有多篇作品发表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