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事
文/韩德荣
老吴坐在给老朋友送葬的车里,心情非常沉重。他和离世的老于在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在工厂里他们都是仓库的保管员,是全厂公认的“红管家”。他们保管的成千上万种生产物质和机械零件,出库入库都笔笔清晰,从没出现过差错。他们也是最谈得来的好朋友,就是退休以后也经常一起去溜溜弯儿、钓钓鱼、喝喝小酒什么的。他才七十三岁,只比自己大一岁呀,怎么突然说走就走了呢!车队缓缓地驶进火葬场的院内,老吴脚步沉重地走下车来,低着头走过高大松树遮阴下的甬道,心里感觉阴森森的,不觉就打了一个冷战。他在心中默念着:“这就是人生的终点了,谁都逃不过去啊!早来晚来都得来啊……”
告别仪式完了之后,老吴也没有离开,他要看到老朋友的骨灰才安心。当老于的儿子抱着骨灰盒从里面走出来的时候,老吴踉踉跄跄地迎上去,抚摸着老于的骨灰盒流着泪说:“这下你可安稳了,你可是彻底享福去了。”随后就问老于的儿子:“你爸是回祖坟哪?还是去公墓啊?”老于的儿子就说:“不回祖坟,也不去公墓,先寄存,明年去大连海葬。”老吴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追问一句:“你爸生前可是同意了吗?”老于的儿子就说:“哪来得及问这个呀,现在海葬时兴,我爸肯定会同意的,再说,我住在大连,这样也方便。”老吴心里一阵酸楚,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人这一辈子啊!嗨…… ”就默默地离开了火葬场。
回到家里,一连好几天,老吴闷在屋里跟谁都不说话,只是长吁短叹地摇头。他思来想去,怎么也弄不明白,现在的人是怎么了?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挣命了一辈子,到头来还要“挫骨扬灰”魂飞魄散地被扬到那不着边际的大海里去,连个祭拜的地方都没有了。想那老于活着的时候,总以自己儿子为荣,说他儿子怎么怎么能事,下岗后只身闯入大城市,白手起家,从给别人打工开始,逐渐地开起了自己的公司,赚到了大钱,买了房子买了车,在大城市里安了家,真真正正地成为大城市人了。可到头来,又怎么样呢?没跟儿子享着福不说,就连自己的骨灰都被带到大海里去了……
老吴为好朋友老于去世的事烦心苦闷的一时难以自拔,他老伴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数落起老吴来。她用手指戳着老吴的脑门子说:“看看你们这爷俩儿,老的整天耷拉个苦瓜脸,小的不是喝酒就是睡大觉,咱们这日子还过不过啦,啊……你说呀,还过不过啦……”老伴这一骂,老吴这才把心思转回到自己的身上。是呀,不管怎么说,人家老于还有个争气的儿子,跟人家比,自己就更惨了。想想儿子都快五十岁了,从下岗到现在,还一直靠自己和老伴养活着呢。不要强啊,刚下岗的时候还和几个工友合开了一个小饭馆,可不到一年就赔得关门散伙了,那点下岗费也搭进去了。后来,好说歹说地总算弄了个“倒骑驴”,到街上去蹬板儿的,可不久就累出个滑膜炎来,连板儿的都蹬不成了,真是干啥啥不行啊。从那以后,就一直窝在家里,不是喝酒睡大觉,就是到处闲逛,媳妇也跟他离了婚,孙子从小学到高中,再到上大学,现在大学都快毕业了,全是老吴和老伴供着。自己和老伴都七十多岁了,两个人每月的养老金加起来还不到五千块钱,还要养着儿子,供着孙子的,真是无奈啊。
老吴想着想着,猛然间他意识到,要是自己真的到了那一天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儿子、孙子能指望得上吗?他们自己都顾不了自己呢,就是再有孝心又能怎么样啊……不行,这事还得早做打算。他盘算来盘算去,回老家的祖坟地吧,路远不说,上回老家的侄儿来的时候就告诉他,由于祖坟占着耕地,当地政府要求把祖坟都迁到公墓里去,说不定哪天就来信让自己回去迁祖坟呢,祖坟算是不能回去了。那就去当地的公墓吧,在哪都一样,那个公墓自己也去过,风水还不错,就是价钱贵了点。可一想到钱的事儿,老吴就又发起愁来,这些年来,自己和老伴就靠着这点退休金养活着一大家子人,还要供孙子上大学,哪还有什么积蓄呀。在孙子刚上大学的时候,自己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还在老家堂弟那里借了一万元钱,到现在还差五千元没还上呢。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没钱就连公墓也是去不成的呀,老吴就又陷入了愁苦之中。
几天后,老于的儿子来看老吴,一见面就握住老吴的手说:“吴叔,你和我爸最要好了,我爸走了,希望你保重身体,我今天把我爸的丧葬费手续全办完了,明天就回大连了,以后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老吴就伤感地说:“你爸呀,好人呐!…… 孩子呀,你爸的骨灰真的要扬到大海里去吗?”老于的儿子就跟他解释道:“吴叔啊,不是把骨灰扬到海里去,是海葬,国家提倡的,每年都组织专门的船只,集体举办海葬礼,而且是免费的,现在很时尚的。”老吴苦笑了一下,在心里说:“时尚,时尚就都好吗?”送走了老于的儿子,老吴就跟老伴磨叨着:“入土为安、入土为安,不入土怎么安啊……等我到了那一天的时候,你们就是把我埋到荒山野沟里去,也要入土,我可坚决不去赶那个什么时尚的海葬。”老伴就生气地骂道:“你个死老头子,说什么丧气话啊,你死了,你儿子、孙子谁养啊!”这时,老吴好像想起了什么,就问老伴:“刚才老于的儿子说今天干什么来着?……对了,是去给他爸办丧葬费,是的,是丧葬费,我怎么把这个茬儿给忘了呢……”老吴高兴地一拍大腿,冲着老伴大声说道:“这下可有着落啦!”弄得老伴一头雾水,也不知道这老头子要发什么疯。
第二天,老吴匆匆忙忙地来到社保中心。当他来到退休管理的窗口前时,有些犹犹豫豫地问道:“同志啊,是这儿管丧葬费的事儿吗?”工作人员就热情地答道:“是的,是有人去世了吗?什么时间没的啊?拿这些手续来办就行了。”工作人员说着就递给了他一张单子,老吴接过单子仔细地看了一遍,就见上面写着“火化收据”、“注销户口证明”、“办理人身份证”什么的。就又对工作人员说:“同志啊,我不是问这个,是这样的,我想问一问我自己要办丧葬费的事。”工作人员一愣,惊讶地说:“妈呀,老爷子,你可别吓唬我呀,谁能给自己办丧葬费啊。”老吴就十分着急地摆着手说:“不是的、不是的,我是说有一天我要是没了的时候,能给多少丧葬费。”工作人员见状,就隐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吴也红着脸尴尬地跟着笑,见到这一场景,逗得满屋子的人响起一阵哄堂大笑……笑着笑着,工作人员用手抹着笑出来的眼泪带着笑腔说:“大爷啊,你可太逗了,我还是第一回遇到给自己办丧葬费的呢,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了吗?”老吴赶忙解释说:“没有、没有,我身体挺好的,我的意思是说等我没了的时候,能领多少丧葬费。”工作人员终于明白了老吴的来意,就告诉他,丧葬费是按本市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的,由于社会平均工资每年都会上浮,因此,每年的丧葬费也都会有所增加,新标准数,都得七、八月份左右才能下来。工作人员还强忍着笑地对他说:“大爷,别着急,好好保养身体吧,丧葬费会一年比一年多的。”老吴连连道谢,还不断声地应着:“好的……好的……”就高高兴兴地离开了社保中心……
从那以后,老吴每年七八月份的时候,都要跑几趟社保中心的退休管理窗口。那里的工作人员也都熟悉他了,一见到他就逗趣地说:“大爷,又来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年的丧葬费又涨了两千多,等着吧,明年还会涨很多呢。”老吴就一边笑着一边道着谢,心里美滋滋的,他计算着:“这丧葬费每年涨的还真不少,看来,去公墓的费用是不用愁了。”
于是,他就安安心心地回到家里,平平静静地过他的生活去了……

作者简介:
韩德荣,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铁岭市作家协会理事,昌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多篇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发表在《鸭绿江》、《辽河》《辽宁广播电视报》、《铁岭日报》等省、市级报刊上,多次获得各级文学奖项,其中短片小说《福德店往事》、《解脱》分别获铁岭市第一、第二届端木蕻良文学大奖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