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乡村》
一一游子回乡
文/丁丑
走进腊月的乡村,湛蓝的天空总是盘旋着袅袅炊烟,空中弥漫着浓厚而古朴的喜庆气息。山川、树木、田野都绽放出年的味道,弥漫着腊月的幽香。腊月的乡村就是一幅水墨画,总能唤醒人们心底的惦念。于是远在天涯的游子们升腾起一股执着的信念,回家过年。
打工的游子们,对乡村的腊月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回味。腊月就像母亲牵着的一束美丽的风筝,有着永远割不断的亲情,无论你飞的多远,都在母亲的心里,都在母亲的手中。腊月就像父亲烟锅子里点燃的那簇烟火,总是温暖着儿女们的心,无论走到多远,那一锅锅的烟草味,永远滋润着你的心田。
腊月就像母亲纳鞋底的线,永远牵挂在心底深处,无论你走到多远,脚下那根线,永远连着回家的路,扯着回家的情。腊月像父亲点燃炉火中那一堆燃烧的木柴,总是红红火火地驱散寒冬,帶来温暖。
过了腊八,更多的亲情、乡情在发酵,距离布满了相思相念。年迈的母亲向着村口左顾右盼,扳着指头数日子,盼望着与儿孫团圆。电话铃比平时响的更勤更甜,更动人心弦。淳朴的村民,把每个归来的游子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他们对每个在外闯荡的游子,都给予真诚的祈福与祝愿:"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好。"亲人千里回家,问寒问暖,举家团圆,图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千年不变的情结。
腊月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聚集在村头,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一边远望着每个走来的身影。不管是谁家的孩子回来,都会高兴一番。用一口浓浓的乡音和归来的游子打招呼:“孩子回家过年了,快回家吧,你爹你妈在家等你呢"。孩子们,也拿出香烟糖果散发给大家,老人们连夸"好孩子懂事有出息",一派其乐陶陶,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散在乡间。
腊月,小镇的汽车站里熙熙攘攘,人们带着久别的思念,翘首以盼回家过年的亲人。当每辆班车一来,大家就蜂涌而上。看那对年青夫妇抱着孩子下了汽车,小傢伙眼尖,高叫一声"爷爷奶奶",挣脱父亲的怀抱,奔向站在寒风中等候的老人。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抱起小孙子亲了又亲,哽咽着连声说"宝贝,想死爷爷奶奶了。"
腊月,外出打工的姑娘小伙子们也纷纷回到乡村,他们有的头发被染,有的发辫卷卷,有的贴了假睫毛,新潮的打扮。走进村口,炫耀地掏出手机呼朋唤友。到了家中,掏出各种稀罕的食品,有青岛的海鲜,南京的小吃,堔深圳的特产…,孝敬老妈老爹。
腊月,村里的中青年人也陆续回家,暂时结束了城市里四处奔波流浪的生活。把一年的辛勤劳作,換成一张张汇款单或银行卡。纷纷从四面八方向乡村聚集,筹谋和幢憬着农家的天伦之乐。他们一回家就忙忙碌碌,大到筹办年贷,小到写对联挂灯笼,以此来弥补常年在外对家里父母、妻儿老小的愧疚之情,家家快快乐乐,准备过年。
乡村的腊月,游子回乡,家家团圆,户户迎新,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散发出的年味,含着浓浓的乡情、亲情,飘洒人间。
2024、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