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乐县志》并非县志
作者:董邦耀

有几年很少读小说了,让人孤陋寡闻,乍看《平乐县志》书名,还真以为是编年体或纲目体的县志:枯燥乏味没故事,数据罗列没情节,不会有多少人爱看。好在我参与过《陕西公路志》《陕西水运志》的编撰工作,对史志类的书籍还有些感情,那就迎难而上,选择诘屈聱牙的县志,把好读的书留给其他文友吧。
随后翻开书一读,才知《平乐县志》是颜歌用英文写作三年之后,又转換用中文衔接写作八年,于2023年完成的“平乐镇”系列故事的杀青之作。她用英文写作,是想变成一个新的作者;他用中文写作,是又产生了一种渴望。细读,便爱不释手,被书内的人物、故事、对话、细节所感染,所吸引。尤其是对有着同一工作经历的县志办副主任傅祺红,在政府办公室的风光,到县志办的努力,以及后来在人事纷争中走向家破人亡,深表同情。
颜歌,本名戴月行,1984年生于四川成都,她的小说《平乐县志》是一部深入揭示平乐县风土人情的作品,通过对当地特色文化、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独特的平乐县。
首先,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从第一页开始的豪迈气势,到情节逐渐展开的剧情推进,再到最后的情感高潮和对人物命运的解构,都能使读者充分投入到故事中。作者通过精彩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让人感觉仿佛亲眼目睹了平乐县的风貌和人民的命运。
其次,笔触细腻且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作者即使是对于某个角落的民俗风情、某个人物的生活轨迹都进行了悉心的调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勾勒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平乐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平乐县的真实性和历史厚重感。
另外,这部小说还探讨了生活的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人物命运的抉择,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小说中那些欲望、矛盾、压力和苦难,都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然而,小说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情节的发展过于平淡。虽然作者尝试通过多个故事线的交织和不同章节的跳跃来增加故事的张力,但在整个故事的推进中显得过于平庸。二是部分人物的塑造不够立体。虽然作者对某些重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其他次要人物的形象显得模糊,读者很难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颜歌的《平乐县志》首发在《收获》长篇小说2023夏卷上。)
平心而论,《平乐县志》终久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小说,通过对平乐县的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追问,展现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故事。尽管小说存在一些缺点,但整体上还是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历史的思考。我希望作者能继续努力,在后续作品中更加突出故事的张力,刻画更立体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颜歌的长篇新作《平乐县志》戏仿古典的叙事风格,以方言的腔调讲述了一个事关家族、地方历史、女性成长、官场政治、时代发展等多义主题的现代故事,在复杂的语境里出色地完成了既终结叙事又颠覆叙事的故事结局,实现了多义表达,给予读者丰富的教益,具有悲喜剧和正剧色彩,为读者提供了酣畅淋漓且五味杂陈的阅读体验,这对于长篇小说本应是应有之义,却实属难能可贵,因而值得特别地推荐。
作者简介:
董邦耀,笔名骊山、高言,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原为铁十师47团学兵15连学兵、《陕西高速》杂志执行主编、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史志办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77年以来,文学作品和征文等获奖百余次,出版报告文学集《长安飞虹》(陕西人民出版社)、《大道星光》(太白文艺出版社),个人文集《浅海掬浪》上下卷(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报告文学集《大道撷英》(太白文艺出版社)和散文集《浪花如雪》(沈阳出版社),主编出版《陕西高速》杂志、报告文学集、画册《龙脉天路》、《情铸生命线》等,2006年入选《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