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杨门孕育出古老的苗族民歌
吴进学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南。在这块2647平方公里的古老疆域里,土著着一个强大的苗族杨氏部落,人口几乎遍布全县的每个乡村角落。“有一里不断杨”、“城步地,杨半边” 之称。这支杨氏部落历史悠久,繁衍发达,世代昌盛。涌现出历代文臣武将。如杨再思、杨正修、杨再兴、杨完者、杨洪、蓝玉、沐英、杨进朝、杨兆鳣、杨再成等都是我国南方唐、宋、元、明代的杰出代表。就是这支强大的杨氏部落造就了我国南方杨家将文武艺术。2008年经湖南省文化研究专家考证认定城步为“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并于2018年报经国家审定为“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之美誉。
在历史的长河中,杨门部落与其他土著姓氏在城步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和睦相处,经过民族内部的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从而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古老而独特的民歌。如《开天辟地歌》、《酒歌》、《挖土歌》、《古人歌》、《反歌》、《盘歌》、《嫁女歌》、《贺郎歌》、《占香歌》、《孝堂歌》、《十二月还香歌》、《过山飘》、《四句山歌》、《顶顶歌》、《花话歌》、《卡子》、《排话歌》、《节气歌》等等。下面特就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古老民歌,按其内容、形式和特点分述如后。
一、《酒歌》
《酒歌》是湘桂边界五团、马堤一带杨、阳、银、钟、兰、李等姓氏的苗族人民在举行结婚仪式时演唱的一种古老历史长篇歌曲。全篇共分拦门、十折、公爷进地、结亲路、根基、贺亲、嘱咐、敬酒、谢主家、龙船等十个部分。共3300余行,近3万字。均用苗语演唱,可以唱三天三夜。为增强演唱效果,有的段落为歌郎一人领唱,在有衬词的地方,其他人可帮腔抬尾。气氛热烈,深受广大民众欢迎。
《酒歌》产生的年代久远,从省、市、县三级志书和歌词内容考究,大约在隋唐以后和明代以前。在宋元两朝即已逐步形成和完善。因此,这组历史长歌流传至今至少有700年历史了。
《酒歌》内容丰富,它从苗家娶嫁迎亲的礼仪开始,叙述结亲的缘由,然后演唱祖宗的历史,苗族杨氏及其他姓氏的来龙去脉。其间还谆谆教导年轻的新郎新娘要如何勤俭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处理兄弟、妯娌、婆媳、夫妻间的关系。唱的有礼有节,有声有色。最后结尾唱“龙船歌”时,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互出难题,相互斗智,把整个《酒歌》推向高潮。把苗家人的纯真、耿直、热情大方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酒歌》不仅是城步苗族的族源史,而且是一部古代苗族的风俗志。字里行间,再现了城步苗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讲究礼仪,注重感情的高尚道德情操。它为当今研究城步苗族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酒歌》因章节太多篇幅太长,下面仅将第一节《拦门歌》、《十折》、《敬酒》三节内容略作介绍。
(一)《拦门歌》
《拦门歌》着重表现了苗族人民婚嫁礼仪中男方、女方都非常谦虚谨慎,相互尊重对方的高尚礼节和优良品德,双方歌郎们相互地运用生动形象而贴地的比喻及排比的句式以客气的口吻和谦和的态度将对方赞扬、夸耀一番,彼此都感到皆大欢喜。于是女方家歌郎才将男方宾客和歌郎让进寨门,“拦门”仪式便算完毕。
首先,由女方歌郎开场道白
左边的亲戚已云,右边的亲戚又来了。
高贵的亲戚,尊敬的客人。
你们为了筹办这桩婚事,操心刻意,劳神费力。
这次迎亲,爬过几重山,涉过几渡水。
跨过几多桥,越过好多条冲。
我们三十五里没有车来接,四十五里没有马来迎。
没有走出寨门来相等,没有站立阶前来恭候。
没有手捧红漆茶盘接贵宾啊,没有香案摆大门哟!
......
今日时辰到了,日子也好。
铜皮唢呐来吹起,炮火连天闹沉沉。
男是左来女是右,男左女右来迎亲。
左边摆起罗汉阵,右边竖起接亲的门楼哟!
男家歌郎紧接着唱道:
顺口接支歌来唱,顺手摘皮叶来吹(木叶吹曲)
你在东边唱得好,我在西边听得清。
......
聪明人讲话真知礼,听了你的话语暖人心。
......
你们这样谦虚自责,豁达大度。
大老远走出寨子把我们等待,翻山越岭来迎侯。
手端红漆茶盘路边站,闹热香案摆在大门前。
我们才走进你们寨子,你们就炮火连天迎接我们哟!
路边等客是正理,半路迎接大礼仪。
......
唱歌好象蜂蜜不甜再添糖,胡椒不辣再添姜。
胡椒不比海椒(即辣椒)辣,油麻不比远麻香。
绣花第一要算姣娥女,牡丹花漂亮比不上苗龙(一种漂亮的花)哟!
(二)《十折歌)
《十折歌》又叫《十节歌》它集中反映了苗家山寨的婚姻习俗,叙述了嫁娶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描写了婚礼喜庆热闹非凡的场面,说明了苗家喜爱唱歌风俗的历史渊源及重大作用。特别是唱吉利歌时,祝愿新郎新娘生崽养孙,房族亲朋兴旺发达,四邻戚友人人不离好事美事。
此歌主要由女方歌郎在厅堂里或茶堂里对着诸位宾客们演唱或道白:
半路中间起个头,好比裁衣第一剪。
云从四面山头起,雨在四面八方落。
裁衣就把衣袖起,讲话就把笑脸来。
......
男人不把歌来唱,叫用什么捱时日?
女人不把麻来织,去拿什么补衣裳?
......
只为嫁女办喜事,幸会歌朋好友起歌堂哟!
......
男:今日为求你家玉女出嫁,人人知道,个个晓得。
男子汉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
......
请来有名的歌师,坐等主人屋里。
写张请帖各处去,送请各家堂屋门。
主家礼信到了,才把客人请进来哟!
女:我们下边不知上边的规矩,上面不晓得下面的礼仪。
没有五里来等客,没有十里来迎亲。
没有喇叭三声半路等,没有铜锣唢呐接六亲。
没有红漆茶盘来迎接,没有香花蜡烛摆大门哟!
......
娶亲要先敬家屋先祖,然后再敬团邻家屋祖先。
娶亲吉利要靠阳间祖先来相助,神龛上香花蜡烛常年明。
阴间阳世有茶同吃,有酒同饮。
如此刀共一鞘,弩共一支。
如此,两龙和气共一江,两虎和气共一山。
先带九位仙女,后带和事仙童办婚事哟!
......
他们(指主家)只知道办简单事,不懂得如何办喜事。
没有大杀猪,大蒸酒,没有猪肉满钵,牛肉满碗。桌上摆不出三十六碗尖锋肉,也没有二十四碗陈年酒。没有好酒好茶相敬,没有好茶好饭来款待。也不兴三杯落脚酒,也没有街前路口铺地毯。也没有显光铜盆来端水,端出热水来洗面哟!
......
一年之中有三桩美事,有三桩喜事,还有三桩好事。
火烧茅坡年年有,闰年闰月隔年逢。
生孙养崽年年有,好事离不开房族上。
美事离不开房族上,喜事离不开房族上。
不离藤上发枝,不离娘亲大舅。
不离五服正亲,不离叔伯弟兄。
不离高贵的亲戚,不离尊敬的客人。
......
外出做客划拳吃酒是苗疆土俗,用唱歌来问话,用唱歌解酒是苗家的规矩。
我们山头上的人歌宽心来叶消愁(木叶吹歌),神仙高兴下象棋。
古时苗族先民兴唱歌这一套,我们今天也来学会唱歌。
莫失传来莫失谱,古人传下是正经。
盘古置起了天,盘古置起了地。
盘古置起了日头,盘古置起了月光。
我们是拿着犁耙管现用,拿着马鞍管现骑。
拿着铜钱穿现眼,拿张白纸画芙蓉哟!
(三)《敬酒歌》
《敬酒歌》叙述新娘进了新郎家以后,男方全家老少都放了心,设宴待酒表示感谢。女方家歌郎在宴席上接连向新郎家父母、媒人、叔父、舅爷等长辈们敬酒,感谢他们给新郎新娘操办婚事,劳神费力又破费;祝愿他们长生不老转年青;同时祝贺新婚夫妇鸾凤和鸣,养龙崽,抱龙孙,进田地、定乾坤。
首先由女家歌郎唱:
今日摆宴吃酒,媳妇终于进了屋。
父母终于放心了,全家终于放心了。
免了灯前一盏火,免了佛前一柱香。
免了屠夫门前挂猪胆,免了朝挂圞心夜挂忧。
可能用去三十块大洋吧,可能用去四十多元大洋吧。
这次好象骑了一只驴子,骑到外面扬了一下名哟!
接着由女家歌郎一边敬酒一边道白
拿酒来哟,与你们老人家吃一杯。
其实酒是你们主家的酒,菜是你们主家的菜。
我敬你一杯,祝您年年月月有钱用。
我敬您一碗,祝您银钱前堆三尺,后堆五丈。
喜酒不离六合,寿酒不离八杯。
天上雷公大,地下媒人大。
今日喜结良缘,全靠媒证大人。
父亲叔父大,娘亲舅父大。
今日得吃喜酒,搭帮你们大家。
要不哪能夫妻结成对,鲤鱼配成双?
没什么感激,只祝愿您们长生不老,好比长江水长流。
不老不老,真不老,三声不老转年轻哟!
桌上一把白锡壶,要茶茶到,要酒酒来。
桌上一只碗白朦朦,要菜有菜,要饭有饭。
吃了酒来退了杯,金杯退在龙头上。
祝贺来年养龙崽,养个龙崽抱龙孙哟!
于是歌郎双脚踏出门,对着门外唱道
左脚出门进田地,右脚出门定乾坤。
接着歌郎转过身来,对着堂屋唱道
三字中间添一笔,祝你家王子抱王孙。
十字头上添一笔,祝你家千崽生千孙。
好客不歇三夜,客去主人安。
扯去萝卜地头空,鸾凤和鸣快下种。
今年来吃酒,明年来抱孙哟!
二、《开天辟地歌》
《开天辟地歌》在城步五峒四十八寨的杨氏部落中广为流传。它主要叙述盘古开天,颂扬三皇五帝的历史功绩,是一部讲古的历史民歌。此歌可以在婚丧喜庆的不同场合演唱,只是不同场合配上的曲调不同而已。《开天辟地歌》内容丰富,有固定的韵律且都是用汉语演唱,运用盘问的形式一问一答,饶有风趣。分起歌、盘歌、尾声三大部分。
(一)《起歌》
一朵红云从天降,仙风吹动玉炉香;
香气盈满堂前屋,众位听我开歌场。
不表天文星辰日月,不表地理五岳山相。
不唱怪力与乱神,贤子孝孙也不讲。
只把盘古唱几声,歌师请莫盘端祥。
混沌初开分天地,盘古出世第一人。
两手举斧安日月,手拖日月照乾坤。
气之轻清往上升,气之重浊往下沉。
方才成了天地象,盘古就是开天辟地人。
(二)《盘歌》
问:不提盘古不问你,提起盘古自有根,
盘古怎么来出世,怎么来把天地分?
盘古他在哪里走,而今他在哪里行?
怎么得了一把斧,那斧是宝还是精?
答:混沌之时出盘古,大荒郊野来出生。
出生之时抬头看,混沌朦胧不成形。
他周围上下来行走,走至四方看分明。
四方金精来变化,变一石斧现了身。
盘古一见来拿起,得了石斧喜在心。
清浊二气来沾住,上不升来下不沉。
盘古用斧来辟开,方才成了天地形。
问:盘古他把天地分,还有太阳和太阴。
太阳太阴怎么出,见了盘古怎么行?
天地日月来相照,怎么又有满天星?
怎么又有雨淋淋?
答:盘古分成天和地,来到东方看分明。
见座高山豪光闪,岩山壅塞不通行。
盘古用斧来砍破,一轮红日往上升。
太阳对面山一座,也是豪光闪闪明。
太阳太阴见盘古,见了盘古把礼行。
天地分开海水清,星辰日月各分明。
天地空清风云会,阴阳相合雨淋淋。
......
问:天皇出世人多少,兄弟共有几多人?
怎么来把天下治,又是怎么治乾坤?
天皇过后几多岁,兄弟共有几多春?
又有何人来出世,何人出世定乾坤?
答:若问天皇来出世,兄弟共有十三人。
天皇出世人烟少,淡淡薄薄过光阴。
一无岁次和年月,又无春夏与秋冬。
天皇此时来商议,相聚兄弟十三人。
造成天干是年岁,暑往寒来一年春。
兄弟一万八千岁,又有地皇来出身。
地皇出世来凡间,天皇隐逸不见形。
问:地皇出世什么地,一姓共有几多人?
地皇怎么治天下,又用什么定乾坤?
地皇过身几多岁,又有何人来出身?
答:地皇龙门山出世,一姓共有十一人。
地皇太阳把日定,又有太阳把夜分。
三十日来为一月,十二月来为一春。
那时才有年和月,黎明才有昼夜分。
地皇一万八千岁,又有人皇来出身。
......
问:说起三皇到尧舜,中有八十余氏人皇群。
哪一氏来生禽兽,哪一氏来修平水旱道路行?
哪一氏来生凤凰,几只凤凰一齐行?
哪一氏来人多人吃犬,哪一氏来兽多兽吃人?
以架雀巢避晴雨,以打鸟兽当食吞。
哪一氏钻木来取火,哪一氏来造文字?
万物各色都取名,哪一氏来鸟有声?
哪一氏来制管吕作乐欢,神听和平人气合?
哪一氏来造立五弦琴,阴阳和气天下平?
答:说起三皇到尧舜,八十余氏果是真。
五龙氏来生禽兽,豺狼虎豹遍地行。
抠灵氏来开险处,修平水旱道路行。
皇蛮氏来生凤凰,六只凤凰一同行。
有巢氏来人多人吃犬,还有兽多兽吃人。
架雀巢以蔽阴雨,百姓专打鸟兽吞。
燧人氏钻木来取火,史皇氏取名仓颉。
观天象以造文字,万物各色都取名。
祝融氏善能听鸟音,制作乐歌以陶情。
圣听和平人气合,人气相合齐欢心。
朱襄氏造立五弦琴,阴阳和合天下平。
......
(三)《尾声》
盘古传果然妙,开天辟地谁知道。
又古怪来又蹊跷,堂前歌师无一逃。
我把全本说与你,你今一一紧记牢。
两军阵前武艺高,万马军中逞英豪。
三、《庆鼓堂歌》
“庆鼓堂”又叫过“苗年,苗语叫”打鼓堕“。在农历十月的戌日或亥日,城步白毛坪、兰蓉、大阳、蓬洞、丹口、平林、桃林等地的以杨姓、罗姓为主的苗民为了祭祀祖先神灵,庆贺五谷丰登,要举行每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的庆祝活动。小庆一天一夜,大庆三天三夜。除在节坪举行盛大的众宴外,还举行隆重的祭祖娱乐活动。活动时,节坪四周插三角彩旗,打着青布凉伞,由十几人乃至几十人的队伍在节坪表演群体组舞,多为神话故事。表演者脸戴鬼神面具,身着鬼神服装,手执鬼神道具。表演有镇恶驱邪的即兴动作,模拟飞禽走兽和生产劳动的形态,边舞边唱起这种苗语民歌。歌的内容分请圣、长鼓、踩田、望日、芦笙、领归、家公、三门、送圣等九节。以大堂鼓、大钹、芦笙、唢呐、长号、牛角、铜铃伴奏。因篇幅过长,下面仅选《请圣歌》和《送圣歌》两节内容加以介绍。
(一)《请圣歌》
先凉伞、旗号前导,表演队伍出场,由庙师领头,团众们同唱《请圣歌》
喉..喉..喉......
盘古开天大神圣,圣神有感降凡尘。
混沌初开迷迷朦,人民吃为草菜根。
天降盘瓠大神圣,三头六臂是奇形。
历代只有盘瓠氏,算是乾坤创始人。
蚩尤帝君第二神,发明稻谷养万民。
全赖苗父(古代神医)尝百草,才有良药治百病。
火氏钻木取有火,生食变作熟食民。
亘古无火生吞食,如同野兽一般情。
前人不兴庆鼓堂,古人受苦不平常。
古人架木做居住,更无被褥和衣裳。
全身油黑一身毛,天晴落雨不辞劳。
并无衣裳遮躯体,寒冬伴火度通宵。
感谢亘古大神圣,设置鼓堂来相庆。
(二)《送圣歌》
《送圣歌》也叫《散堂歌》是庆鼓堂最后一个程序。即再次“齐兵”,锣鼓齐鸣、凉伞、旗号、头家们、八位团主、八名踩田者,迷魂师偕八名调乐师、打锣师、长鼓师、芦笙师等32人一同登场,起舞绕堂,连续两圈后唱《送圣歌》
喉..喉..喉......
今早出门天白光,南风吹起满天香。
今年南风吹得好,叨搭天地多产粮。
日头落岭黄又黄,地方齐伴庆鼓堂。
叨搭众圣来作主,今年丰收谷满仓。
日头落岭四山黄,各位众神回殿堂。
众神回殿要管事,保佑地方六畜旺。
日头落岭西边橙,来年丰收喜盈盈。
今年鼓堂唱到此,辞别众圣回家门。
四、《挖土歌》
城步《挖土歌》的历史源于明弘治年间,已有近700年历史。五峒地区以杨氏为主的苗瑶侗不同姓氏的土著先民长期融合创造了这种别具特色的民歌。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时代,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人民伐木炼山开垦新的土地,每年春节过后家家户户都要把头年冬天烧好的新土翻挖过来,也叫开山挖新土。每逢谁家挖新土,主人要根据参加劳动人数的多少,请一至数名能歌善敲的歌郎(或锣鼓师)到挖土现场唱歌。演唱时歌郎边唱边伴以锣鼓声。所有参加挖土的人们排成一字预口,应和着歌声的节拍和锣鼓声的节奏,飞舞着锄头,齐头并进,奋发向上,边挖边和其尾声喔哇......喔哇呃。是一种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此歌具有消除疲劳,鼓舞士气,增添干劲,提高劳动效率之功能。该歌音乐旋律高吭、奔放、激昂。演唱者要用高八度的假音演唱。因难度系数较大,须长期训练才会达到这种音乐效果。《挖土歌》在城步五峒地方流行了几百年,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仍然盛行,改革开放后才慢慢消失。
活动程序是,当挖土队伍进山后,首先得听从锣鼓师的行动指挥。按民族习俗,上山动兴土木要举行古老的“祭神”仪式。即在开挖的新土旁找一平地摆设香案,点燃三炷香,两支蜡烛,摆三只盛满米酒的酒杯和少许糖果,烧一叠钱纸,来敬奉山神土地,太白星君,张五郎君等神灵,同时边击锣鼓边唱。首先唱《安神歌》:
打响锣鼓惊动神,
惊动山中土地神,
主东用金子银钱来安慰您,
我管阳来您管阴,
保佑锣鼓场中数十人。
打响锣鼓惊动神,
惊动山中太白星,
太白星君莫见怪,
凡人打锣打鼓闹乾坤,
保佑主东种子落地好收成。
一下鼓,一下锣,
惊动山中土地婆,
土地婆婆莫见怪,
凡人挖土唱山歌,
打锣打鼓闹山河。
清早起到山场,
来到此方立坐坛(占个地方),
上坛立起三十三天王母殿,
下坛立起倒立梅山张五郎。
保佑我们男女老少得安康。
接着唱《下锁歌》
清早起,往东来,
郎到东来下锁来,
东方一把牛尾锁,
隔墙带个钥匙来,
钥匙到哩锁就开。
清早起,往南来,
郎到南方下锁来,
南方一把金铜锁,
隔墙带个钥匙来,
钥匙到哩锁就开。
清早起,往西来,
郎到西方下锁来,
西方一把乌鸦锁,
隔墙带个钥匙来,
钥匙到哩锁就开。
清早起,往北来,
郎到北方下锁来,
北方一把倒须锁,
隔墙带个钥匙来,
钥匙到哩锁就开。
再接着唱情歌、呷烟歌、中餐歌和劝郎歌
如:黄油纸伞花骨排,
姣连打伞路上来,
手打凉伞摇花扇,
赛过牡丹狮子桂花台,
我郎恨不得连衣带裙把姐抱过来。
十八哥,少年乖,
有个什么恨不得把姐抱过来,
大路人多不是你郎的攀花路,
郎要攀花到我姐屋里来,
耍个同床共枕面相挨。
日头出来晒白岩,
白岩脚下桂花开,
先开一朵梁山伯,
后开一朵祝英台,
少年乖,你何开两朵鲜花一齐开。
吃了烟到土畲,
好朵乌云把雨遮,
好个乌云不下雨,
好个情姐不贪花,
喜得我郎心里想的像猫抓。
一天到了午时中,
情姐送饭到山冲,
我郎问姐炒了什么菜,
姐说三碗腊肉两碗葱,
呷得你郎肚子胀碰碰(吃得很饱)。
春三二月莫穿鞋,
莫拿闲工陪妹嗨(耍的意思),
别人丈夫三担黄土当担粪,
我的丈夫既赌博来又打牌,
万贯家财不够嗨(耍的意思)。
少年乖,郎告乖,
说什么万贯家财不够嗨,
我去年赌博赢匹马,
今年打牌发了财,
还有几个零钱送乖乖(妹子)。
少年乖,妹告乖,
你说有几个零钱子送乖乖,
请看隔壁屋里有个赌钱鬼,
输了三双袜子两双鞋,
如今还在庙里打草鞋。
最后唱《送神歌》
打起锣鼓送了神,
送走云中太白星,
此方山神土地我不送,
要留在此地保阳春,
保佑主东前仓满来后仓盈。
五、《嫁女歌》
《嫁女歌》又叫“哩啦哩”,在城步汀坪地区已流传几百年的历史,是城步苗族聚居的汀坪、蓬洞、杨梅坳一带,姑娘出嫁的当天晚上演唱的一种民歌。这一天男方家的接亲队伍到女方家来迎亲,寨中的兄弟姐妹和远近亲朋好友均围坐在厅堂或茶堂里陪伴出嫁的姑娘。于是大家便唱起嫁女歌。整个演唱的内容除主宾双方互敬自谦之辞以外,主要叙述结婚礼仪,告诫新娘去婆家后如何成家立业,为人处事。歌词生动感人,尤其是唱到“离娘歌”,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时,演唱者声情并茂,诉说母女情肠,令新娘及满堂听众无不澘然泪下。
内容有《开台歌》、《十进花园歌》、《离娘歌》、《娘教女》、《谢来亲》、《十二更锦鸡》等。
(一)《开台歌》
一进槽门二进厅,三进茶堂起歌声,
六亲九眷来相伴,大家陪伴新贵人。
一个堂屋四四方,八仙桌子摆中央,
火盆烧起白炭火,吵闹主人到天光。
灯火熊熊蜡烛明,今夜高亲到寒门,
花园陪伴过一夜,怠慢高亲要宽心。
一进歌堂急忙忙,不知歌师在何方,
谁是歌师开声唱,陪伴新娘到天光。
马鞭过路随人数,你一遍来我一遍,
今夜花园来相伴,陪伴新娘五更天。
一个绣房四四方,四方八面亮堂堂,
各人四句轮流转,唱了“花园”唱“离娘”。
(二)《十进花园歌》
一进花园急忙忙,丢落歌本在家乡,
想要回家拿歌本,竹篙打水路又长。
二进花园是痴呆,痴呆坐下打开台,
前门打开来亲路,后门打开舅娘来。
三进花园唱几声,粗言几句请来亲,
前门打开来亲路,请出来亲接歌声。
四进花园坐四方,四片竹叶请两旁,
两片请出来亲路,留出两片请舅娘。
五进花园坐五方,一门五福在中央,
有请娘舅开声唱,就把竹叶起歌堂。
六进花园唱六亲,六亲九眷到府门,
想要修书来奉请,无奈肚内又无文。
七进花园唱七声,七言八句不成文,
小小鸡公才学叫,洞口桃花莫笑人。
八进花园请高亲,六亲九眷到寒门,
只怪我肚内墨水少,献出丑来莫笑人。
十进花园唱满门,满门尽是读书人,
十进花园唱完了,有请贤兄唱下文。
(三)《离娘歌》
娘家做女十八年,时刻不离娘身边,
在家离娘终有归,明日离娘半重天。
娘边做女十八春,常在房中守闺门,
闺门守到今日满,离别爹娘嫁别人。
当初和娘住一堆,今日不久要失陪,
领了人家片金礼,千两银子买不回。
离了乡来去他方,好此鸳鸯离池塘,
鸳鸯难舍池塘水,姑娘难舍自家乡。
娘边做女贵如金,爹娘养我白操心,
我是儿子娘边走,我是一女嫁别人。
娘边做女十八秋,常在房中绣花朵,
花朵绣到今日满,丢了爹娘去他州。
叫声爹来叫声娘,声声叫的断肝肠,
爹娘养你十八载,鸡崽哪能含鸡娘。
(四)《娘教女》
在家做女贵如金,嫁与人家改性情,
一来要顺公婆意,二来要顺丈夫心。
在家做女贵如金,嫁与人家改性情,
三餐茶饭勤打点,衣衫浆洗要洁净。
在家做女贵如龙,朝朝睡到日头红,
嫁与人家做媳妇,一朝不起话不同。
在家做女贵如金,嫁给人家他家人,
兄弟姐妹要和气,和睦相处一条心。
(五)《谢来亲》
灯火熊熊蜡烛青,高亲贵客到寒门,
一来怠慢房族上,二来怠慢远方亲。
灯火熊熊蜡烛青,粗言两句谢来亲,
到我寒舍无款待,各位高亲要宽心。
(六)《十二更锦鸡》
一更锦鸡叫忙忙,媳妇娘子快梳妆,
快快梳妆辞祖宗,辞别祖宗辞爹娘。
二更锦鸡叫哀哀,媳妇娘子快穿鞋(hǎi),
今日与娘来相伴,明日与娘两分开。
三更锦鸡声叫声,声声叫的泪满巾,
养育之恩未报答,明日就要别娘亲。
四更锦鸡叫的长,娘离女来女离娘,
今日堂中陪父母,明日天亮嫁他乡。
五更锦鸡叫的慌,五服高亲坐满堂,
满堂高亲陪淑女,陪伴淑女到天光。
六更锦鸡叫忙忙,六亲九眷坐高堂,
今夜陪伴千金女,明朝送女到他方。
七更锦鸡叫七声,新娘双目泪淋淋,
爹娘辛苦多为女,女嫁人家枉操心。
八更锦鸡叫的悲,伴娘不久要失陪,
明日五更分别了,千两黄金难赎回。
九更锦鸡天没亮,辞别姨婶辞爹娘,
辞别哥嫂和弟妹,耐心侍奉亲爹娘。
十更锦鸡快天光,提亲娘子在绣房,
堂前炮竹连天响,接引新人出绣房。
十一更锦鸡叫哀声,好比万箭穿娘心,
唢呐吹起娘送女,泣不成声泪奔奔。
十二更锦鸡大天光,新娘到了郎家乡,
夫妻同心齐好合,天长地久百世昌。
六、《贺郎歌》
《贺郎歌》是《嫁女歌》的姊妹篇。源于清代,盛衍城步的汀坪、逢洞、杨梅坳等地的苗家村寨。当姑娘嫁到新郎家的当天晚上,在新郎家的新房里举行闹洞房的婚俗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凡参加闹洞房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均可演唱。歌词除为首的歌郎有数首固定的以外,其余的人均由演唱者即兴创作。但内容必须是恭贺新郎新娘的吉利语。此歌旋律缠绵柔情,音调高吭激昂,欢快,气氛尤为热烈。程序分为请新人、开堂、敬酒、贺郎、喜戏、送合六部分。
(一)《开堂歌》
首先请新郎新娘在厅堂家先前入坐,由为主的两个歌郎一人端茶盘,一人点燃鞭炮走到新郎新娘前道白:
手拿鞭炮响乒乓,双脚迈步进洞房,
今夜洞房花烛夜,洞房花烛贺新郎,
哥朋亲友齐恭贺,闹得洞房喜洋洋。
接着由两个主歌郎轮流演唱。
一扇大门两边开,一对鸳鸯飞进来,
左边飞进梁山伯,右边飞进祝英台。
左边开门锦鸡叫,右边开门飞凤凰,
双手推开洞房门,房中彩灯亮堂堂。
左边坐的龙凤女,右边坐的贵新郎,
好比金童迎玉女,好比良红配孟光。
炮竹声声闹洋洋,特意恭贺贵新娘,
东边一朵祥云起,西边一朵紫云降。
炮竹声声闹洋洋,满屋喜联放毫光,
左边写出桃园来结义,右边写出鸾凤和鸣百世昌。
(二)《敬酒歌》
由一歌郎盛酒,另一歌郎手端着茶盘至新郎新娘面前敬酒。共敬十杯酒,先唱后喝。唱完第一杯酒又敬第二杯酒,这样轮番进行。
手拿茶盘四四方,一壶美酒在中央,
日里拿来迎宾客,今夜拿来贺新郎。
手拿茶盘四四方,金杯玉盏摆中央,
数杯美酒敬新人,新郎新娘把酒尝。
一杯酒来酒又清,双手拿来贺新人,
夫妻同饮交杯酒,早生贵子跳龙门。
二杯酒来酒又黄,双手拿来贺新郎,
夫妻同饮交杯酒,早生贵子状元郎。
三杯酒来酒又清,今夜洞房贺新人,
喜庆洞房花烛夜,恭贺夫妇百年春。
四杯酒来酒成双,双手捧来敬鸳鸯,
鸳鸯夫妇同到老,鸾凤和鸣百世昌。
五杯酒来不为多,双手捧来新人唱,
夫妇同饮五杯酒,三男二女齐登科。
六杯酒来酒又甜,双手捧到新郎前,
六亲九眷来恭贺,六合同春子团圆。
七杯酒来酒又香,双手捧酒敬新娘,
新娘唱了这杯酒,夫妻恩爱福无疆。
八杯酒来桂花香,特意拿来贺新郎,
新郎喝了这杯酒,夫妻好合百年长。
九杯酒来是重阳,重阳美酒敬新郎,
夫妻同饮重阳酒,子子孙孙坐满堂。
十杯酒来杯杯香,杯杯美酒敬新郎,
新郎新娘同饮尽,儿孙世代得荣昌。
(三)《祝贺歌》
此类歌由参加闹洞房的人随意即兴演唱,可多可少,下举几例:
飞来凤凰结成双,首咏诗经第一章,
今夜洞房花烛夜,明年定得好儿郎。
黄莺成对雀成双,喜得莺凤配鸳鸯,
彩蝶飞舞成双对,春满南国十里香。
郎才女貌两相宜,洞房花烛影相依,
共结丝罗山海缘,永调琴瑟寿眉齐。
百年夫妻始此宵,宾朋何必苦相熬,
莫教织女银河等,快放牛郎过雀桥。
(四)《送合歌》
歌至半夜,闹洞房的人边唱边随宾客送新郎新娘入洞房上龙床就寝。
唱:炮竹一声闹洋洋,众位亲友送新郎,
床上有个仙女等,久盼新郎上龙床。
一行二步出洞房,一对鸳鸯坐龙床,
右边坐的良红女,左边坐的是孟光。
二行四步出洞房,一对鸳鸯坐龙床,
夫妻双双龙床坐,好比织女配牛郎。
三行六步出洞房,一对鸳鸯坐龙床,
鸳鸯爱河来戏水,摇床拱被到天光。
四行八步出洞房,双手把门来关上,
今夜播下爱情种,明年夫妻抱儿郎。
注:参考书目:《城步县志》;《城步苗族风俗歌曲选》(湖南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吴进学,男,苗族。中国“世界苗学学会”会员,湖南省苗学会曾任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会员;湖南省民族经济研究学会会员;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苗学会副会长。(电话:13347292950)
点击链接-吴进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