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圆梦之旅
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散记之六
铁二团 姚尚明
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一行,根据行程安排,20日上午到达越南军事博物馆,博物馆因故没有开门。但它陈列在展厅外的一架巨型美军B-52战略轰炸机残骸,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同行的战友们也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

笔者在越南军事博物馆B-52残骸前留影

老兵夏炎生在越南军事博物馆B-52残骸前留影
B-52是美国一型八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它可以发射巡航导弹。从1961年开始服役,在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中,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它的一次机群轰炸,往往要夺去无数个越南老百姓的生命。
B-52战略轰炸机的战术,一般分成2个或者3个波次进行空袭,间隔时间1小时左右,飞行高度在9000至10000米之间,速度保持在每小时800至870公里。美军要求B-52轰炸机投弹后,立即转向。这样本来200公里的顺风,成了200公里的逆风,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一下子降低了400多公里,造成B-52延长在目标区域上空的时间。此时机载电子干扰设备的发射天线正好远离北越的地面雷达,严重降低电子干扰的效果,形成最大的雷达反射截面,这是B-52最脆弱的时候,极易受到雷达引导的萨姆导弹攻击。一次美军出动93架B-52,被越南军民击落6架。还有一次出动129架,分3个波次轰炸河内、海防,但越南北方军民发射了200多枚萨姆导弹,击落3架,还有2架受伤。
在整个抗击美国侵略的战争中,越南军民、苏联、中国援越军队共击落数千架美军飞机。观众面前展示的这架被萨姆导弹击中的B-52,数千加仑的航空燃油喷散而出,当时像是一颗超级新星,照亮了整个河内夜空,机身栽落一条河中。越南军民花数个月将残骸打捞上岸,如今放在博物馆陈列。
在整个援越抗美期间,我们没有制空权。美军飞机想什么时候来轰炸完全由他做主。但我各高机分队面对不可一世的敌机,用血肉之躯和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与敌机展开了一场场殊死的搏斗。我一支队一大队所属7个高机连,用最为落后的俗称“独眼龙”的单管高射机枪,共击落包括F101在内的各型敌机49架,击伤46架。其中四营高机连表现最为优异,共击落敌机13架,击伤12架,连队荣立10次集体二等功。指导员田庆国,不怕苦,不怕死,处处走在前列,十多次对空作战,近距离震耳欲聋的爆响使他耳膜穿孔流血,听力严重下降,和他讲话非常困难,尽管声音提高多少分贝,他仍然摆摆手。大家都叫他“田聋子”。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入越不到一个月的四营高机排副班长、重庆老兵颜可达,一天在排长、班长均不在位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沉着指挥,成功击落一架不可一世的敌机。荣立三等功。
重机枪击落“黑乌鸦”,更成为战地一段佳话。那是1966年8月17日12时30分,K115三营十二连重机枪阵地。一架被人们称为“黑乌鸦”的美军F-111超低空从指战员头顶掠过,指战员甚至看清了飞行员神气活现的嘴脸。担任值班指挥的二班长王联富认真分析这架敌机很有可能原路返回,于是命令全班进入战斗准备。12点45分,这架敌机真的回来了。当它进入重机枪射程之内,王联富果断下令开火,“达达达”一阵速射响彻红河上空,这架“黑乌鸦”飞过阵地600米屁股上冒出浓浓黑烟,接着远处一声沉闷的轰鸣……十二连重机枪班荣立集体二等功。
高机连和敌机生死搏斗,也成了敌机轰炸报复的重点。因此,每进行一次战斗,阵地都要作一次转移。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为了安全,转移多数在晚上进行。高机枪太重,一个人背不动,只好拆开来两个人背,加上子弹和其他物资都要全部转移,往往一整夜折腾得精疲力尽。第二天还要进入战斗状态。老兵们回忆那些艰苦的岁月,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啦……

援越一支队一大队一营高机连守卫在龙边大桥

四营高机排副班长颜可达(右1)第一次指挥,就击落一架敌机,荣立三等功。

指导员田庆国(中)在高机阵地与战士们一起调试高机枪,随时作好战斗准备
打下一架敌机,指战员第一反应就是冲向敌机残骸,第一件事是取下飞机牌,以便击落有据。其次,是捡“飞机毛”,即把残骸捡回来,制作成“手枪”“木梳”“毛主席像”“语录牌”“笔筒”“象棋”等精制的小纪念品。这些纪念品曾在战场风靡一时,不少连队把它作为送给领导的“礼品”。九连邻水老兵熊兴国是“武林高手”,他制作的纪念品最为精致,供不应求。这些纪念品为枯燥的战地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

“飞机毛”制作的手枪等纪念品

“飞机毛”制作的毛主席像

“飞机毛”制作的笔筒、象棋、木梳等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我和访越老兵看到今天的越南不再弹坑累累,和平的阳光洒满大地。又看到美军失败的象征——B-52的残骸,人们对美国这个发动战争、侵略成性国家,坏印象就油然而生。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奉劝美国当权者一句:“当今世界,你们还是老实一点为好!”我深知人微言轻,不会有丝毫作用。但历史是一面镜子,遥想当年,美国在朝鲜、越南是多么不可一世,但下场一样,都以失败告终,B-52残骸,极具典型的象征性意义!
姚尚明 2024年1月16日于十堰
槛外人 2024-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