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圆梦之旅
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散记之七
铁二团 姚尚明
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一行,根据行程安排,20日早上前往巴亭广场观看越南升旗仪式、向胡志明陵敬献花圈、瞻仰胡主席遗容、参观胡志明故居、高脚屋、独柱寺后,拜访中国驻越南大使馆。
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先在列宁塑像广场停留,领队李亮与使馆方面联络,使馆正在开会。于强、王军两位副武官得到消息,在百忙中抽空接待老兵及亲烈属一行。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位于河内市区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与列宁塑像广场、军事博物馆相邻。用今天的眼光看大使馆的建筑,太过普通。不过,当年在河内看还算比较豪华。
于强、王军两位副武官在大门口与来访的老兵及亲烈属一一握手,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并在驻外使馆受到亲人般的接待,顿时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大门
回首当年,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既是与国内联络的中枢,也是援越抗美的前线指挥部,更是中国32万援越官兵心中的依靠。2004年底,我创作《西线烽火》去北京采访正在301医院住院的一支队一号行政首长龙桂林,请他介绍铁二团援越抗美的一些情况,审阅修改他为《西线烽火》作的序言草稿。这位戎马一生的老领导,坐在高背椅子上,身边放着一根藤质拐杖,拐杖上用红漆书写的“援越抗美 一九六五年十月”字样清晰可见。“小姚啊,见到你很高兴。关于二团援越抗美的情况,就从这根拐杖说起吧!这拐杖就是你们二团战士制作,由你们副团长宋玉恒在河内嘉林指挥所送给我的。”这位慈祥的老人从这根拐杖开始了他的话题“越南毒蛇多,外出不但要带枪,还要带拐杖,可以打草惊蛇,特别是晚上。”“入越不久,你们二团就在河内嘉林成立了指挥所,那儿离中国大使馆不远。宋玉恒带一班人常驻那里,每次我到中国大使馆汇报工作后,常常在嘉林指挥所落脚。和你们团长续克、政委常喜礼、副团长宋玉恒等领导一起分析敌情,研究抢修方案。也给他们传达外事方面的信息和要求。我还从老街到东英看了二团的各个连队,当时虽然艰苦,但士气很高。二团是铁道兵一支老部队,基础很好!”最后,老领导在“序言”草稿郑重地写下“龙桂林”三个字后说:“小姚啊,谢谢你,为宣传援越抗美指战员的事迹,做了一件好事。过去,不宣传,大家都不知道的。”
带着这位在援越抗美战争中光荣负伤的老领导的鼓励,我先后两次去昆明采访宋玉恒。宋玉恒是1944年入伍的新四军,和我同为江苏灌云县人,两家相距50公里。乡音相同,一见如故。他向我介绍比较多的一个方面,是他与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交往。那是铁二团入越不久,美军轰炸越南北方有扩大的趋势,那时还没有轰炸河内。大使馆感到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于是,通过支队下达任务:“为大使馆修建防空洞。”有关方面很快拿出设计方案,然后决定由住河内比较近的连队派兵施工。经过近4个月的施工,四个各自能容下20多人、能抵御700磅炸弹攻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空洞交付使馆。
美国清楚地知道中国是支援越南抗美的大后方,因此一直把中国大使馆作为轰炸的重点目标。1966年12月14日下午3时许,美国飞机多批轰炸河内市区。先有4架美机在中国大使馆上空盘旋,其中两架于3时24分向大使馆俯冲,发射一枚空对地“百舌鸟”导弹,炸毁了大使馆电影厅大楼西南角,楼顶被摧毁近一半,门窗玻璃全部破碎。与大使馆一街之隔的大使官邸和新华社河内分社的门窗也大都被炸毁,幸亏使馆的同志们及时进了防空洞,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下午6时15分,胡志明主席步行来到大使馆,向朱其文大使表示慰问。当听说大使馆人员都没有受伤时,胡主席说:“那就好,那就好。”还说:“房子被炸了,算不了什么,今后可以建更好的。只要人在,我们将继续战斗!”
12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蓄意进行的严重挑衅行为”。声明说:“美帝国主义竟然明目张胆地向中国驻越南的外交代表机构开火,妄图用战争的恐吓试探中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战斗到底的决心。美帝国主义真是瞎了眼,看错了对象。越南人民是吓不倒的,中国人民也是吓不倒的。”那时正值“文革”爆发不久,外交用词带有明显的“文革”气息。
朱其文大使(来自网络)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曾经经历过那场战争的老兵及亲属、烈属今天来到了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感到特别的亲切。领队李亮是这里的常客,和大使馆的不少人都熟悉。同志们刚在门楼前站定,他的麦克风小喇叭就响起来了。他首先向大家分别介绍于强和王军两位副武官。接着请年轻的副武官于强讲话。于强代表大使馆热烈欢迎援越抗美老兵、家属、烈属来大使馆做客。他说:“回顾当年,你们高举为“五个伟大争光”的旗帜,在恶劣的条件下,抢修铁路,与美帝国主义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牺牲了1400多名年轻的战友,他们都安葬越南北部几十个烈士陵园。想起他们就让我们心里难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把祖国建设强大,把使馆工作做好,不辜负祖国人民和各位前辈的期望。”他的讲话获得一片掌声。
接着,张恒志团长代表全体老兵、家属、烈属衷心感谢大使馆领导的接待。他表示,当年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是我们全体援越老兵的依靠。今天,我们援越老兵、家属、烈属来到大使馆就像回到了家,感到特别的亲切。
进入互赠礼品环节。李亮首先宣布由我向大使馆赠送两本拙作《西线烽火》、由老兵遗孀李元培代战友李权有向使馆赠送作品。再由大使馆向烈士子女代表李光辉赠送《中国援越抗战烈士名册》。
接下来的环节是照相。先是集体照相,李亮执意让两位武官站在队伍中间,但两位武官坚决不肯执意站立两边。接下来,我招呼13对夫妻、家庭、烈士亲属、访问团领导、80岁老兵等分别与两副武官合影。共计有30多个回合才告一段落。事后,有老兵对我说,姚副团长,你太厉害了,要在平时,咱普通老百姓想跟武官照相?门都没有。太感谢你了。
接着,心满意足照完相的老兵及家属、烈属,跟着于强、王军两位副武官,在使馆内转了一圈。于强边走边为大家介绍大使馆的基本情况和每一栋建筑的用途,当走到当年援越官兵修筑的防空洞时,他费力地掀起混凝土盖子,让大家一饱眼福,说:“这防空洞早不用了!”
到了话别的时候了。老兵们和两武官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那情形真是难舍难分啦!我郑重地向于强副武官提出:“希望他能帮忙为我们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文化展厅在越南寻找一颗定时弹壳。”以便我们的下一代能看见这物件,就能想到先辈们在越南付出的牺牲和奉献!中铁十一局二公司在西安文化展厅内有一个复制的“定时弹壳”。我看了,一点也不像,这让我内心十分纠结,哪怕我个人出资,也要搞一个真弹壳摆那儿直至永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外交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衷心祝愿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在巩固和发展中越友谊的伟大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再见,中国驻越南大使馆。
再见,我亲爱的两位武官。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两位副武官于强(左)王军(右)与援越抗美老兵访越团全体成员合影。
两副武官与老兵访越团团领导合影。左起:赵卫国、汪文兴、王军、张恒志、于强、李亮、姚尚明。
两副武官与烈属合影留念。左起:李诗红、汪声云、汪文兴、王军、林光辉、周绪祥、于强、李党英、李忠炎。
副武官于强向烈士林廷全女儿林光辉和女婿周绪祥赠书。
两位副武官和老兵廖泽宽一家三口合影留念。左起:王军、王群、廖泽宽、于强、廖兰。
副武官于强(前右)向老兵及家属、烈属介绍大使馆情况。
两位副武官与作者合影留念。左起:王军、姚尚明、于强。
姚尚明 2024年1月17日草于十堰
槛外人 20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