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浸古城 新风化襄阳”襄阳古诗词吟诵展演活动
致 辞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道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值此全市上下聚力打造“中华诗城”之际,市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联合市区相关学校、单位,在这里隆重举办襄阳古诗词吟诵展演活动。这是文化襄阳的盛事,也是诗韵襄阳的盛宴,还是襄阳中华诗教文化的盛典。
在此,我代表市文化襄阳研究会,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真诚的祝贺!向长期致力于中华诗词文化传播、深耕于中华诗教文化田园的市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各中小学校和有关单位,表示由衷的敬意!也预祝本次襄阳古诗词吟诵展演活动圆满成功!

诗以言志,歌以咏声,舞以动容。三者发心,乐器从之。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诗歌,产生于劳动,是表达情感、教化礼仪的精神方式。所以,孔子曾经对他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没有读诗经,在社交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仪,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

我市的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原任校长刘汉青同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追寻教育的诗性》(刘校长今天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刘校长在文章中说:“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和习题的演练,教育应该让人从懵懂走向清醒,从无知走向聪慧,从混沌走向开化。而这些需要慢功夫,需要以课本内外的诗情画意浸润、在浪漫情怀中熏陶。这,恰恰就是教育的诗性所在。”从本质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诗人,我们的胸中都潜藏着诗心、诗性,都涌动着诗情、诗意。教育,就是要发掘、开发每一个人的“诗人本性”。

同志们、同学们:襄阳,是山水名城。这是一方被诗风词韵浸润过的山山水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襄阳有诗人般的品像与气质。山水相依,有如诗韵平仄;山环水绕,宛若太极阴阳。襄阳所处的汉水,交汇着《诗经》与《楚辞》两大文学源头。古城襄阳引得无数文人为之吟唱。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而襄阳,则是唐代诗歌的高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引领着八十多位诗坛大家接踵而来。他们徜徉山水,走笔古城,纵心抒发五百多首咏襄阳诗歌。襄阳可谓是人文鼎盛、佳咏不绝。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春晓》的啼鸟聒噪时空千年,襄阳籍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更是成为苏州城和寒山寺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一首诗歌,可以点亮一座城市。如果用诗词亮化城市,那么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襄阳,便是一座熠熠生辉的不夜之城。诗歌,可以唤醒学生的诗人本性,让教育变得诗情画意。

在此,让我们共同祝愿,古城襄阳必将成为熠熠生辉的“中华诗城”、中华诗词之乡!襄阳教育也必将迸发出诗性的光芒,走向理性的诗和远方!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