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9,学生心中的慈母
袁老回忆平生从教三十余年,自己一不打人,二不骂人,三不损坏东西,四是说话就要算话,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于劣质学生她也尽量慈母心肠加以挽救、帮助。她说:“有很多老师打过学生,甚至动不动就打学生踢学生。凡我教过的学生,从来没有打过谁…打人骂人实际上是老师的无能,我教书时调皮匠娃娃些都在我那班。很多转天转地都要转到我班来读。但这些别的老师管不了管不好的到了我手里都能整的他服服帖帖,规规矩矩”。
在笔者读初中时记得袁老师是一个面容和善,个子矮胖矮胖的,学生招呼她时她总能善颜应答,给人以很好的亲和感。她也爱训斥她班上的学生,但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而是在对着所有人。
就为了教育好恶劣的学生,袁老讲了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是1978年79级学生徐X富的问题。
她在79级一个学生叫徐×富,性格刚强好胜,脾气暴躁。这个学生在西来中心小学时就与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赵成均打架,举起板凳就把老师的手臂打脱臼。当时成为轰动西来中小学的一件校园事件,在师生中造成恶劣影响。这件事后,这个学生便没有在学校呆下去,就通过关系转到铁牛村他舅舅袁洪邦那个学校去读书。后来又考上了初中。
由于之前打伤老师的事影响很广,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学生。徐x富原本在上初中分班时并没有分在袁根秀那个班上。他主动来找到袁根秀,要求读袁老师的班。
袁根秀也知道这个学生性情刚暴,不好管,就对他说:“徐x富,已经分班了,你看你是哪个班的就去哪个班吧!”但他仍然不肯走,就死活要读袁老师这个班。于是袁根秀就给了他一个凳子让他坐下。一直等到袁根秀把自己的学生名报完了。
袁问:“你为啥子一定要到我这班来啊?”
徐答:“袁老师,我就是喜欢你嘛!就是喜欢来你这班。”
袁:“你晓得我歪不歪啊?”
徐:“晓得你歪。”
袁:“你受的了我的脾气么?”
徐:“受的受的”
袁:“不行,已经分班了,如果你实在要读我这班呢,先去给领导说清楚,给你所分的班主任说清楚,他们同意才是前提,我才能收你。”
他去了,向老师丶领导作申请,那些老师巴不得他就走。袁根秀又去领导那里核实了情况。
回来对徐说:“你的脾气暴躁,今后把我打住的话,我一家老小怎么办?”。
徐哀求:“袁老师,我不打你,不打你,保证不打你…”
袁:“你不打我,但你免不了要打其他人嘛!你要给我摆摊子嘛!”。
徐:“不得,保证不打架”
袁:“不行,你们家里谁说话算话?”
徐:“我妈说话算话。”(父亲是管不了的)
袁:“中午吃了饭后,你把你妈妈喊起一路来,我还要征求你妈妈的意见。”
他父母都是在西来街上靠开裁缝店为生的。下午徐x富带上了妈妈来找袁根秀,袁就当着家长的面给徐x富“约法三章”并要徐用复写纸写在纸上。袁根秀就提了六条准则。
袁说:“你要是同意这几条呢,我就收你,你办的到就留下来。如果你中途违反了哪一条,你就自动走人,我就不用开除你了。你去哪个班都可以。我就不再要你了。”
徐:“要的,办的到!”
徐x富写好后,复写纸印了三张。
袁:“这三张,你拿一张来贴在你寝室里,起床就能看到,天天看。一张给你妈,贴在你吃饭那儿。还有一张,我收下…时时看一看,反问自己今天违背哪条没有…”。
从此这个不好管教的学生在袁根秀班上再没有做过违背条例的事。不仅遵守纪律,而且表现还好。由于身材高大,爱好体育,袁根秀还给了个“体育委员”的荣誉头衔。最后还代表班级在全校拿了个比赛冠军。那个时候,初中和高中都只有两年制。徐x富也规矩老实的在袁根秀班里读了两年书并成功考上了本校的高中班。
刚上高中不到一个月就故态复萌。当时徐的班主任是李仁凯,而李仁凯严肃无情的教学风格和袁根秀循循善诱的风格炯然不同。一次因为李仁凯布置了作文作业,结果徐x富没做,只是把昨天草草写下半页纸的作文拿来糊弄老师。李仁凯在门口看了,勃然大怒,一把持作业本扔了几米远。
这时徐x富怒了,一把抓住李老师的胸口衣服,命令道:“你给我拣起来!”李仁凯也同样用右手抓住学生徐x富的胸口衣服,怒斥道:“你想干啥子!老子就不给你拣!”徐x富说:“老子就要你给我拣”。于是就是两师生互不相让,抓扯在一起。此时围观的学生是越来越多,领导丶教师们都纷纷走来,围了个水泄不通的一大群。
校长去了把他们吼不开,教导主任陈礼云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去了也还是把这个学生吼不开。僵持一阵子打预备钟了,这时袁根秀正拿着她的书本子正准备去上课了。这个刚强好胜的徐x富谁的账都不买,天王老子来了都不后退半步。
这时一个高中生来喊道:“袁老师,你们班的徐x富给李仁凯老师两个打起来了!”
袁:“安?我那班的!毕都毕业了还是我那班的吗!”。
学生:“对,就是你原来那班的徐x富给老师打起来了!”。
这时袁根秀也不想那么多了,大步流星走向现场。人群散开一条路,袁根秀一脸凝重的走近去。
“徐x富,放手!”袁根秀严肃而冷静的对徐x富说道。但仍不见他们放手,于是又再说一遍:“徐x富,请放手!”。徐x富开口了,并指着李仁凯说:“他咋不放呢!”李仁凯仍然死死抓住他,互不相让。袁根秀又说并加重了语气:“徐x富,事不过三哈!袁老师喊你放下手。”这时徐x富才松手。随后李仁凯也松了手。
徐x富为了表示自己的大丈夫血性,进教室背起书包就回家了,课也不上了。这场小小的校园风波虽小,但全校众多老师丶领导还是袁根秀一个人和平的把它化解了。再不好管教的学生也只服她一个人。
作为老师,袁根秀最宝贵的品质不仅是在教书,也在育人。很多人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但袁根秀把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尽管这么恶劣,让所有老师都厌恶排斥的学生,她仍然想去挽救这个失足的年轻人。
放学以后,袁根秀又去街上的徐x富家,给他作起了思想工作。先是问:“你今天把书包背起回来,今天没再去上课啊!”。
徐:“袁老师,从今天起我不读书了”。
袁根秀语重心长道:“你不读书!你在胀长谁的气啊!……李仁凯每个月字一签,几十元的工资就到手了,你呢!…你胀谁的气!要不得,你明天还是规规矩矩的去读书。去给李仁凯老师认个错就行了。”
徐:“不去,坚决不读了”
袁:“你想好了吗?你坚决不读,你准备以后干啥子呢?”
徐:“我要去当兵”
袁:“徐×富,你这个脾气去当兵,恐怕班长都要拿给你打成残废啊!去了恐怕几个月就要被部队赶回来。到时才逗人笑!…你那个脾气要改!”。
徐:“不会的,我去了我不会打人了”。
师生交心谈了好一阵子,袁根秀就是说不服这个坚决不读书的学生。她也只能带着一声叹息回到家里。
由于徐x富身材高大壮实,又是体育尖子,很快便在招兵中被部队收取。临行前夜,穿上军装的徐x富特意到学校请袁根秀夫妇去家中吃饭。
袁根秀在饯行的饭后就送给徐x富全国粮票五斤。徐坚持推谢不要,袁根秀就像叮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说:“你去了,有时几个战友一起去吃东西,这个全国粮票在哪里都能吃的到,我没有其它送你的…”
并向这个屡次敢对老师动手的学生提了几点建议:希望他去了部队越干越好,不要打架。不要再让人看笑话,不要给这身军装抹黑。要好好表现自己,字写的好,要主动去办黑板报。
徐x富也一再向老师保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也果然不负老师教诲,从军之路上再没有惹是生非,不仅如此而且还荣立三等功一次。复员回来后安排在了大塘粮站上班。当兵回来首先就是来蒲江城里看望这个如慈母般的袁老师。
第二个教育好师生的例子是平息1974年的师生冲突风波。
74年他是初二(当时初中是两年制)某班的语文老师,邓家祥是该班的物理老师,陈礼云是化学老师。
有一天邓家祥在上《物理》时,发现最后排有两个学生在下面讲话,没有听。当时的课桌是两人一桌,且板凳和桌子是连在一起的。此时邓老师就走到桌前用教杆敲打桌子。大声说道:“你们在整啥子!”这个时候有一个学生杨x×有点吊二朗当的,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说:“把我吓的呢!还认为要给我打起!”
邓家祥一听就火冒三丈,不专心就算了反而还登鼻子上脸了。一怒之下挥杆就给杨xx打去,这个杨××也是有一个不屈的娃,一下子站起来就夺下老师手里的教杆,折成两截,扔出窗外。邓老师也是恼羞成怒情绪失控了,坚决不要这个学生,就使劲把杨××向外拉拽,把这个学生拖出教室。但旁边还坐了一个同案的学生徐xx,这个学生坐在那儿老师是把他拖不出去的。
邓家祥对这个学生许x×说:“起来!”。
这姓许的也是个吊二朗当的学生,说:“你喊我起来我到那里去坐嘛!”
邓家祥一腔怒气厉声吼道:“随便你到哪里去坐,给老子滚丶爬!”。
徐xx就始终没起来,说:“老师,我的位子就在这里,你喊我滚爬,到那里去嘛!”
邓家祥:“哟,你还嘴叫!”又打了徐xx几个耳光。
这样两个学生就联起手来给老师打,邓家祥还是打不过这两个人高马大的学生,就主动退到讲台上,这两个学生也不敢冲上去打老师。
正常的教学就这样中断了。以后只要是邓家祥的课,去了,值日生喊“起立!”,老师说“坐下!”只要邓家祥见到那两个学生在里面,就命令那两个学生出去。可这两个学生就不出去,不出去,于是邓家祥就强行拉拽杨X×,杨x×就死死拉住桌子,脚蹬着桌子脚。拉了一节课还是拉不出去,老师嘴里怒骂道:“妈买逼的!狗日的娃娃…”这两个学生也骂老师。整个课堂变的乌烟瘴气。
从此只要是邓家祥上课,来一次喊一次“出去!”可那两个学生就是不出去。拉也拉不出去。此时班上的学生盼的就是物理课,大家都知道,只要是物理课今天又有好戏看了!大家都好当一次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每一节课邓家祥来必拉这个杨姓学生。但总也拉不出去。
终于有一天那个姓徐的学生來找到袁根秀,眼睛好像是哭红了似的,说道:“袁老师,邓家祥‘邓歪嘴’(学生给他取的外号)都三周没有上过《物理》课了”。
袁:“咋的没上呢?是他没来给你们上吗?”
见徐xx哭起来了,连忙安抚道:“你不要哭,不要哭,你从头到尾给我讲一下呢!”
听完讲述后,袁根秀说:“好,我晓得了。你们以后上课就别讲话哈!……总是你们那样子才让老师发气的”。她把徐xx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叫他先回去。
最让袁根秀生气的是全班44个学生,都在看戏当吃瓜群众,三个星期没有上课了,也没有一个学生来反映情况的。
她看了一下课程表,某天是邓家祥的物理课。于是在上课时到教室窗边看了一下。只见邓家祥在一如既往的拉杨x×出去,拉不出去就不上课,但还是把这个学生拉不出去。袁根秀在窗外向邓家祥打了个招呼,走进教室,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学生不再笑了。
她牵着杨××的手腕亲切地说声:“走,杨××,到我家去耍哈子。”
就是这温和的一句话,轻轻的抓住杨xX的手,这个邓老师几个星期都拖不动的学生乖乖的跟着她走了。
教室里的寒风瑟瑟与袁老师家里温暖如春在杨x×的心中有了鲜明的对比。袁根秀没有对这个孩子厉声厉色,而是轻言细语的对他摆事实讲道理。虽然袁根秀也不认可邓老师的行为,但在学生面前又不能公开自己的观点,这只能加剧师生间的矛盾。他总是多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她的话没有文采飞扬,就像是一个性格温和的妈妈劝诫自己的孩子。但句句朴实的话都直击人心。
她说:“你们在下面讲,他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都像你们这样,他的课还怎么上!所有人都不专心听,老师上课还有意思吗!……老师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就原谅他,就为其你和徐Xx,全班同学几个星期没上《物理》课了。对老师来说才没有损失哦!老师每个月时候一到就签字领钱,你呢!你们学生咋办呢!你们是来求知识的啊!不要给老师赌气了…”
通过袁根秀半个小时的思想工作,这个杨姓学生也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痛改前非。袁根秀看还没下课,就对他说:“你还是去上课,你走前门(老师进去的那道门)进去。听话点,乖乖子的,邓老师不会再拉你出去了”。
杨××说:“好,拉我就打他”。
袁:“要不得!你打人是犯法的!我教过你们不打人不骂人”。
杨:“他都要打我!他都要骂我!”
袁:“在这个问题上呢,他也久缺考虑,老师还是有错的时候,不是十全十美的,有时我也要发气”。
杨:“袁老师,你发气是发的正常的嘛!你又不是乱吼的,我们晓得!”
杨x×去课堂了,邓家祥也没再怒斥“滚出去!”也没再去拖出教室。后来她又单独给邓家祥沟通,表明自己的观点。邓家祥在与同事的交流中也在反思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袁根秀能轻松摆平的事,自己却把问题越搞越严重…
袁根秀不仅是为教书而教书,同时也在尽力挽救每一个要失学的孩子。曾经有一个街上92级的学生,因家里父母即将离婚,在一角落痛哭不止,并表示无心再读书。袁根秀知道后就去安抚那个学生,并对这个学生巧施妙计,这个学生回家认真照做,果然收效。她又去家访,向孩子父母做思想工作。终于挽救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和这个孩子的学业。这一家人后来都非常感谢袁根秀老师。这个学生后来在邛崃武装部工作,是袁根秀挽救了他。
后来这个学生在他的作文《我的老师》一文中就发自内心的写道:“…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很杰出的班主任老师,而且不但是一个好老师,还是一个好`法官`…”。
在学生们心中她更像一个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