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等在风雪下的年关村口 106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春节回家团圆!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习俗,犹如西方人过圣诞节一样。年关临近,游子们开始打点行装归心似箭,而家中的老母也赶集置货望眼欲穿!回家过年,由之牵动着无数浪迹天涯海角的游子之心,鞭策着他们纷纷踏上省亲归途,如火朝天。红尘滚滚,云卷苍田,无论火车的拥挤,还是汽车的颠簸,无论是简旧的骑驾,还是怀满囊丰跋山涉川,游子们皆承载着疲惫与喜悦,泪水与汗水,希望与失望,等待与期盼,义无返顾,驰向故里…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从稚童到青年,每一位乡村儿女背井离乡,都会经历双亲“送郎”远行的一幕!“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有官无官,都过年关”,这已成为游子们的口头之禅。也许有的家是幸福的,幸福写在了脸上,有的家是温馨的,温馨生发着甜蜜,有的家人是丰盛的,丰盛践行着梦想,有的家是不幸的,门楹挂着忧怜。但回家过年,与亲人聚面,却是游子们共同的意志,疲惫与幸福如是跟随在归乡的路上,在心中悠悠激扬…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游子们虽为天涯沦落流浪之人,但每逢佳节倍加思亲。又一个新年悄然逼近,多少人昼夜兼程,风雪无阻,仅仅为了一次新年团圆与泪迎,望一眼村口的柳塘水荷,踏一脚古色的彩虹双桥。偶尔传来的爆竹声所掀起的无限情思,总令人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遮无阻的悲喜,忆昔往年节日的温暖甜蜜!又总伴随着一种即将来临幸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令我们牵肠挂肚的,除了浓郁芬芳的亲情,还有老母亲手包下的那顿热气腾腾的饺子,以及唠唠叨叨的点点幽怨与丝丝叮嘱。新年又致,而故年记忆犹在昨天,游子们谁能忘记,灶台边老母忙碌的身影,还有老父亲接过行李时的笑容皱面,不知所措,欲言又止…
“谁言下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如旅,漫漫长路。不管我们收获的是成功还是挫折,是万般辛酸还是大心无惧,回家过年却承载着游子们的千情厚意,亲情牵引着游子的坚韧不拔回乡脚步,行囊满满,匆归故里。多少风雨往事,多少寂寞无助,都已荡然天归,回家过年如今是唯一执念与理智。回家过年,也许仅仅就为了品味一筐土瓜山药,因为我们从小习已为常的那抹味道,浓郁素朴,淳厚芳香!而这抹乡味陪伴我们从学习到打拼,从事业中天到鬂白人老!匆匆忙忙回家过年,还是因为在“送郎离乡”的哪个村口,在风雪飘摇的古树之下,一双望眼欲穿又饱经沧桑的皱眼!让天下所有游子都梦牵魂萦终生难忘……

人生若只如初见 106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人生初见游冈峡
落日高丘鹤天涯
芳淡藕莲相偎冷
忆闻池畔重重蛙
轻雨浥尘霭桑麻
飞莺颉颃款款发
卿去不忍花伤泪
从此秋思落谁家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峰回路转,红缇天牵,草木无意,黄昏微雨。有一种遇见不是倾目相视,而是灵犀相牵;有一种遇见不是接踵而至,而是网络接连;有一种遇见也许终生不能谋面,却相遇恨晚。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也许不经意间打开的一个链接,竟包裹着寻觅已久的春天。
“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细雨斜风周遭碧,淡烟疏柳花弄影,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光阴流水里,芸芸凡生无尽,鹤立鸡群难逢,“且复穹庐拜,会向槁街逢”。缘缘当天定,千里一线牵,也许一切生命相逢皆是必然,灵魂相遇必须具备灵魂相遇的缘份,也许是志向相同,也许是道行妙合,由之便有了相似的感悟,也就有了相通的思想,也就有了人情练达后的共识文章,也就互相切磋具有了经略天下之能力,也就具有了持之以恒交流的精神基础。灵魂相交必然超越物欲横流的羁绊,不管有情还是无情,世间万物都是我们的身边过客,对于外物我们只能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即使你临时得到将来一定还会失去,包括我们的躯体亦将被剥夺。
天欢新梦,雨画帘垂,蜡烛惜别,泪尽天明。《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地间只有一个“诚”字,永恒不变。所以,信者恒信,道者恒道,灵魂相交就是道义相遇,道义就是自然界万物在交换中共赢,阳光大地,山川草木,它们奉献过什么就得到什么!只有灵魂的感悟让我们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试想一个没有诚信、没有灵魂、没有意志、没有方向的人,就是行尸走肉般活着,与其交友还有什么意义呢!努力做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吧,人生相逢不是衣食共同生存,而是灵感共同提高。
朝朝暮暮江口望,错识来往几人船,千里有缘来相会,心有灵犀通大千。高高秋月,娇莺恰啼,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在“与人为善”中如何丰富我们的灵犀内容及修养高度,此乃互助之天意!我不知用何语言更准确地表达一种相遇之境,那湖光,那夜色,那温和,还有那绵绵无尽的小雨,卷开着天地之景,泻落着自然美达,没有荷塘夜色的无尽缠绕,却有风平浪静时石落惊天的波涛,山水相连,风雨并肩,也许有一种人生遇见恰恰弥补了平生的灵魂期待,这属天赐之缘,万象豁然朗开,已然虹挂天边。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