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狗的思维
文/于公谨
临江仙 长空
文/于公谨
曲水连天何碧翠,
斜阳过后朦胧。
桥边犹见杏花红。
在黄昏把酒,
品月色匆匆。
舞动流云三万里,
不知多少东风。
寒烟阵阵很情浓。
梦中怜爱处,
皆是到长空。
虞美人 人生
文/于公谨
柔肠寄念归何处,
万缕情丝苦。
几川烟草付东风,
水转波澜明月在长空。
星辰寂寞容颜好,
对镜人苍老。
小溪杨柳恨多情,
感叹曾经如梦是人生。
七言诗 春风
文/于公谨
潺潺月色在当空,漫卷芬芳万卉红。
水过何人长叹处,青青野草满春风。
初冬(四六九)
我说,是怎么会这样难?
小红说,还有土匪出现。
这句话我是最不相信。怎么可能会有土匪?
只是依旧没有说出来,而是说,怎么会这样?
小红说,那些土匪来我爸学校,直接抢了女同学就跑。
我说,这么厉害?
说实话,毕竟是中国,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会发生?难道还没有解放?当时已经是解放了啊?
这件事情过了几十年,我依旧有些记忆犹新。毕竟土匪抢亲的事情,是从小红那里听到的,也是第一次听到。
小红说,我父亲就没有办法继续读下去,只能是回来。
我当时就确定这句话是假的,一个学校,会建立在土匪出没的地方?这是不可能的。还有,当时建国很久了,怎么可能会有土匪出现?这也是不可能。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小红父亲是在编造某些故事而已。
说实话,感觉到有些别扭,可能是小红等兄弟姐妹,并没有发觉什么不对,毕竟是他们的父亲,他们不可能会发觉有什么不对。只是对于我来说,我是感觉到怀疑,也是觉得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这是我的观点。
也是没有办法说出什么,也没有质疑。可能小红父亲是因为某些原因回来的,却说是土匪出没,这就有些不对了。
小红的父亲是很会来事,这是很早就知道,也是很无情的,也是利己主义者。
屯里有一个人家,姓张,他们是从岛里过来的,还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我就不知道了。知道的是,他们家的孩子,都应该其母改嫁之后,带过来。当然,他们的父亲,也是有着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小红父亲的能力,就会拍着小红父亲的马屁,让小红父亲感觉到很舒服,就给他们家的老三提了一个媒,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
张老三也是很满意,当然提媒的那家人也是很高兴。时间过去不久,就没有下文了。
我是感觉到很奇怪,只是年纪小,并没有可能会记得自己想要关心什么事情。有一次,小红的母亲,就对我母亲说起了张三的事情。
母亲说,不是一直都很好,怎么就突然不提了?
小红的母亲说,黄了。
母亲说,张三不满意?
小红的母亲说,是我们给挑黄了。
七言诗 寒秋
文/于公谨
浮霜坠下叹寒秋,百念西风万种愁。
细看三分云淡处,不知多少落心头。
临江仙 泪
文/于公谨
梦幻三千明月见,
安知雾锁迷茫。
涛声依旧伴秋江。
百峰如浪起,
雁过落寒霜。
夜转溪桥犹在处,
孤云携带柔肠。
西风点点带忧伤。
晚晴曾记里,
泪下万三行。
卜算子 云中
文/于公谨
把酒在黄昏,
且见东风舞。
月色匆匆尽朦胧,
洒满桃花路。
淡淡浮香中,
辗转迷如雾。
柳色河边数温柔,
却是云中雾。
随笔
诺贝尔获奖的人
文/于公谨
初冬(四七零)
母亲很惊讶,说不是你们提的媒?
小红的母亲说,是。
母亲说,还给挑黄了?
小红的母亲说,谁让他们家办得事情不地道?
我当时很惊讶,总是感觉到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张三家里,是不能会让小红家里不满意,也不可能会敢让小红家里不满意。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最有可能可能的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而且,张三这个人也是不怎么样的。
张三去未来老丈人家,老人家就包饺子。张三吃了没有几个,说吃饱了,就走了。回来就学给其他人听。很多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张三说,我都没有吃饱,你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不明白。
张三说,让我早早滚蛋。
那个人说,你就回来了?
张三说,明摆着就是黄了,我还死皮赖脸的?能够死皮赖脸上也是可以,只是不可能会死皮赖脸上,何必呢?
当时,小红的父亲,在公社工作,是有着一点儿地位,当然就有很多人怕他。我很奇怪,为什么他就一直没有升上来?
后来,就改革开放了,开始重视文凭。
小红的父亲,是在学校读书,并没有毕业,就跑回来的那种。这个时候,是想要拿到毕业证,怎么办?就给他老师写信。
老师是很不错,作证明了。然后小红的父亲,就给了他一笼苹果。那个时候,都使用绵槐条编的笼子,没有纸壳箱;当然,也没有什么其它快递,有的只是邮政。从邮政邮递苹果给老师,到达甘肃,是很费力。我当时想法是,甘肃没有苹果吗?怎么就给苹果?
小红的母亲告诉我母亲说,邮递苹果的费用,能够买出好几笼苹果。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邮递的费用是多少了。
张三从那以后,是失宠了,变得很落魄,人也是变得很懒,很馋,也就只有是贫穷在那里横行着。只是张家的几个人,也就对小红家很好,不敢说什么。
张家过来是很不容易,因为和大队的革委会主任有着亲戚,才搬过来,毕竟他们原来的地方,都是太穷了。即使是这样,也是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有一次,老张头就哭了,说他们家里,有三天是没有吃上粮食。
于公谨。辽宁省瓦迈店市人,喜欢写作,爱好书法,散文,小说,诗词,剧本,皆有作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