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关心下一代》有感
作者:永 昶
关心下一代,是全社会特别是每位父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优秀?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谁不想自己的孩子生活得风生水起,无虑无忧……可是,要孩子成为自己理想类型的人,就要有适合中华大地生存的方法;千古流传的典型楷模;适应当下时代道路的志向。成就这些,必须要有正确合适的教育引导方法,为此,钟声老师总结古今,编撰了一篇内容丰富,故事经典,读来朗朗上口,听着感人肺腑的《关心下一代》群口快板书,并在钟声工作室组织学员学习排练,准备面向社会宣传演出。
快板书中有诸多典型事例,会让我们的家长分辨出,怎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适合在中华大地生存的道德行为准则;怎样才是父母最放心,并为之骄傲;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学而有用,对国家有贡献,有强悍人生价值观的栋梁人才。为此,群口快板书中《双镯记》的故事最感人深省:故事讲述了这样一对兄弟,在不同教育方式下的成长历程和结局。
“沈步肖,沈步云,本是叔伯两弟兄。”兄弟二人一同念书。可是兄弟二人的情景却大不相同,步肖从小娇生惯养,“上课玩耍不用心,打架斗殴把事生”,还小偷小摸不安份。步云从小受贫困,“省吃俭用度光阴,安份守己苦用功,跟步肖判若两个人”。步肖呢?“顽皮成劣性,见了别人的东西就眼红”。他把偷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去,母亲不但不责怪,还夸他是“知道顾家的好后生”。但步云偷了东西却遭到了母亲的严责,“母亲一看怒气冲,三尺竹板落在身;一边打来一边训:今后偷人打断你的筋”!步云从此改邪归正,发奋读书,后来考中了探花公!步肖呢?“越来越任性,成了街头小混混”,一次抢劫伤了人命,被官府捉拿判了死刑。老娘备了好吃的,连忙去法场探娇儿。此时候的步肖“酒肉鲜果他不用,偏要再吃娘的奶”;老娘心里难过,就让儿子“最后再吃一口奶”。当娘的衣襟刚解开;步肖便狠狠地,把娘的奶头咬下来。步肖声泪俱下地诉说着他所以走到今日的原因:“老娘的责任推不开”。是的,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渐次养成了诸多坏习惯,发展到“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地步。结论是:“从小不教要把父母怪,教育不严老师要负责。”这个故事的教训是深刻的,告诫人们:千万莫要忽视教育下一代!
国学教育大师陈大惠老师说:“古人有‘堂前教子’之规。‘父母教,须敬听’ ”。他举例说:“有位国学女教师现年40多岁,然而在她的少儿时代,若有犯错,不听父母说教时,不论在什么场合都会被罚跪。有一次她被罚跪在马路边,并且自己用双手抽自己耳光”。以前人们认为适当体罚会使孩子不但能长记性,而且能懂得羞、丑、廉、耻。这位国学女大师她现在“心态端正,人品高尚”,为了能教育诱导出更多有担当,有素养,有责任的下一代,她到处宣讲国学教育。
我国几千年的道德传统文化教育,随着封建王朝的消失,就只剩下人们言传身教的外壳。解放初期,我国采用苏(联)式教育方法。恢复高考后,国家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型人才,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学思路。国家投资大量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和办学需要,实施了教育和经济挂钩,社会和家庭都以孩子学习成绩为重点,却忽略了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这让一些崇洋媚外,用心不良者以“再穷不能穷孩子”和“说教”、“人权”的“先进”片面理念模式及方法代替了传统教育,我们年轻的家长对孩子形成百依百顺,放任自由的习惯,渐次使孩子没有一点压力和承受能力,缺乏自律的能力。正如快板书中所说:“现在的孩子就像花儿温室里开;不愁吃喝不愁穿戴,无忧无虑好自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嫌饭菜不合胃口,整得父母只好“重新做饭菜”。
“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如今的孩子,家长舍不得管,老师又不敢管。就这样,我们精心呵护的孩子到了学校更操心,“老师的内心时刻难清静”;不批评自然不行,但“批评轻了不管用,批评重了出事情”,有的还离家出走,“心理脆弱的孩子还会赌性命”!正如快板书所说的“说教不听,打骂不能,高处不就,低处不成,学校老师整天犹如履薄冰”。就这样,形成散养成长的模型,使一些孩子变成了富二代、小公主和公子哥。
随着“有人不能指教孩子,更不能打骂孩子,会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等等片面“洋”观念影响,使正在成长阶段的孩子,失去适应中国文化引导的正确方向和束缚;失去了在家长施压下改邪归正的机会;失去了赏罚分明的教育方式,使大多数孩子形成了自由散涣,不受约束,喜欢他人吹捧表扬,养成爱慕虚荣,自以为是,随心所欲的个性,致使“小时说不听,大了管不住”的社会普遍性现象,使孩子成为不懂得勤俭节俭、不懂得礼让、不懂得感恩,也不知道做事要有良心等等习惯,养成只会享受和理所当然的主宰者,整个大脑里灌输了怎样才能多挣钱、多占便宜的概念,有几个知道正确人生价值观呢?有几个向“张嘎子,潘冬子,王二小,刘胡兰,谢荣策,小雨来,赖宁、海娃是模范人物呢?有几个能”彪炳史册美名传”呢?
我们生在一个外乱内稳、太平的大中华国度里,不是说让每个人都想着为祖国、为人民付出以生命为代价的贡献,但是,起码不能让孩子有单纯的只图享受、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不能有一切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思想观念。受西洋文化传播影响,使中华传统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失去健康发展的阵营,特别是道德素质和人生价值观教育,被真正的边缘化。近年来,国学教育者普遍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道德教育倒退了50年”的说法。这样的总结,在网上的点赞达到近20万人次,还在继续攀升。
我反复读着快板书《关心下一代》,脑海中浮出原浙江大学校长、山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教授,还有国学大师金海峰教授等他们宣讲人生价值观和爱国情怀的视频,结合我们现在的家庭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现状,我多么渴望在现有教学基础上,学校能为入学孩子每周开启一节传统国学文化课,使每位学生通学《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道德经》,即使他们长大不能成为国家栋梁,起码他们有懂得感恩父母、师长,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民族团结等等崇高的思想理念吧。民间有句“半篇《论语》安天下”的说法,既使我们的孩子不能用自己所学的才华安邦定国,可他们也用《论语》里所学“度”的哲理处理所遇到的诸事。既是我们的孩子不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祖国,可他们也有《五经四书》《孔子》《孟子》《老子》里所学的“进退自如”、“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哲理智慧;既使我们的孩子,不能用自己所学的才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起码他们有热爱祖国,能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合格公民的思想理念,这也是作为一个公民对社会的基本贡献,不至于成为不知廉耻,为了享受和金钱去做一个贪污受贿、卖国求荣的汉奸小人,也不至于因为金钱和享受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成为危害社会的人渣吧!
义务教育阶段用传统国学文化教化每一个人,让孩子们和我们的先辈岳飞、林则徐、邓世昌等一样有“精忠报国”、为国家安危视死如归的忠诚孝子之诚心,成为懂礼貌,知感恩,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有价值观的合格公民,这不就很值得吗。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永昶,宁夏泾源县人,喜欢阅读与创作。
钟声点评:
这篇文章为小学员们不知道如何写好这篇命题作文而树立的一个标杆。首先作者反复阅读了原著《关心下一代》,吃透了精神,受到了感染,有感而发,写出了心中的呐喊。第二,选择了《双镯记》故事为典型,进而牵引、联想到现在的孩子种种现象,过度自然,具有说服力。第三,举一反三,引用了社会名流的教育观念来支持原作理念,也为自己的观点佐证。第四,结尾说理到位。
这篇文章的不足是引用《关心下一代》时没有取舍、剪裁,两处大段引用,拉长了文章,其实有些词语不必要引用,选择其中关键性的几句就行了(已经作了修改)。再者,中段以后,语句虽然不同,但意思相同,还可以再精练一些。作者初步解决“的、地、得”,却又出现了“是与使”的问题,红色是修改过的,请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