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性爱的概念和解析
文/袁坚
性爱是男女双方结合的基础。在汉语中,许多带有情字的词语,都与男女两性相爱有关。如情侣是相爱中的男女;情人是相爱中的男女的一方;情郎是相爱中的男方;情敌是因向同一异性求爱而发生矛盾的人;情话是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情书是男女间表示爱情的信:艳情是艳丽的爱情;痴情是痴迷的爱情,调情是男女间互相挑逗戏谑;偷情是男女暗中相恋;钟情是爱情专注于对方,殉情是为爱情而牺牲自己的性命;情窦初开是说少年男女开始懂得爱情;情网已张是说男女为爱情缠身,无法摆脱。
李白的《长干行》,是一首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题材的五言乐府诗,它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写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怀念,开头六句回忆童年时与丈夫一起长大的情景说:“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是青的梅子,竹马指儿童用竹竿当马骑。由此形成的成语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常用以形容幼男幼女相处融洽,天真无邪,特别适用于那些从小
在一起生活终于相爱成婚的夫妻。
耳鬓厮磨,是说耳接耳,鬓磨鬓,形容男女儿时亲密相处的情景。
《诗经·郑风,溱洧》描写青年男女在河岸游春并互赠香草的热烈杨面,中有句云:“士与女,方秉蕳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毛传:“蕳,兰也;勺药,香草。”后因以采兰赠药作为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的代词。
《诗经·滽风》有《桑中》一篇,是民间男女的恋歌,中有“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之句,后因指男女幽会的密约为桑中之约。桑中有说是桑树林中;有说是古卫国地名,即桑间。
桑间是古卫国地名,在濮水之上,民间男女常在此聚会,互相以歌谣赠答。《礼记·乐记》说:“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也说:“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后因称男女幽会为桑间濮上之行,称须废淫荡的乐曲为桑间濮上之音。
逾墙钻穴或作逾墙钻隙,解释为钻洞扒门缝来窥望,爬过墙去私会,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原指青年男女自由相恋,后也指男女愉情。
白居易《老病》诗有云:“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月下花前本意为景色优美的环境,后多指男女谈情说爱的处所,也作花前月下。
山盟海誓或作海誓山盟,是说指山海为盟誓,极言男女深切相爱,永不变心。
对爱恋中的异性,称为心上人或意中人。
萧郎本为对姓萧的男子的称谓,后常用在诗词中泛指女子所爱意的男子,并以萧娘泛指男子所爱恋的女子;如崔郊《赠去婢》有“#n一入深如海,具此萧部是路人”的诗句,杨巨源《崔她》有"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的诗句。
据《普书·潘岳传》载: 文学家潘岳容貌秀美,年少时乘车外出,妇女们手拉手地围着他团团转,纷纷向他投掷果品,以至满载而归。后以潘郎借指妇女所爱慕的美男子,以投果或掷果表示妇女对美男子的受慕。又因潘岳小名檀奴,也有不说潘郎而说檀郎或檀奴的。
又据《晋书·谢鲲传》载:谢鲲年少时挑逗邻家高姓美女,高女正在织布,就手将梭子向他投掷过去,折断了他的两颗门牙;后以投梭或投梭折齿表示对男子挑逗的抗拒。
春秋时鲁庄公喜受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答应要她为妻,于是她“割臂盟公”,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后因称男女相爱私下订定婚约为割臂盟,也有说啮臂盟的。
西汉时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弹奏自己所作的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歌词说:“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暇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文君为琴声所感动,深夜与司马相如私奔,终于结为夫妇,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雕的叫凰,后世把男子寻求配偶称为求凰、凤求凰,即来源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故事。
据《世说新语·惑溺》和《晋书·贾充传》记载:西晋大臣贾充的女儿贾午与属官韩寿私通,并且偷了武帝赏赐她父亲的西城奇香给韩寿使用,事为贾充察觉,即以女嫁与韩寿为妻。后以偷香指男女暗中通情,也可与窃玉连用,组成成语窃玉愉香。

作者简介:袁坚,祖籍江苏武进,网名龍城,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老三届”知青。有人物传记,文学评论及诗歌,散文等见诸报端。电大文科毕业。国家机关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