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速写》
作者:钟 声
关注媒体,西吉总会刷屏。在辞旧迎新之际,故乡游子心中的感慨总会油然而生。
一面锦旗
在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众多展品中,一面锦旗总是十分醒目,锦旗由一位红军首长带领数名红军战士庄重地送给一位白胡子长者。锦旗上面镶缀着“回汉兄弟亲如一家”。这幅画面所以醒目,成为全国各地红色教育基地的必展品,是因为背后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统战理念和民族政策的最初蓝图。故事发生在距此不远的兴隆镇。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驻扎此地,赠送给了当地清真寺,同时赠与的还有6个大元宝和6只壮羊。当时红二十五军宣传科科长(后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回忆道:
队伍前面是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领导,他们身后跟着很气派的军号队,几十把军号亮闪闪的,一路吹得嗒嗒地响。军号队后面则是一块红光闪耀的锦缎匾额(匾额上缀着“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八个大字),由两个红军战士高高地挑在空中。接着,便是用十几张桌子抬的礼品:六颗银光闪闪的大元宝,六头色彩鲜美的大肥羊。这种阵势,在兴隆镇大概是头一回。队伍后面跟着好大一群看热闹的群众。吴政委赠送了匾额和礼品,并向回民群众讲话,再次阐明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注:引自《见证红色固原》P20《徐海东大将》)。
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也有回忆:
我们将要离开兴隆镇时,男女老少一齐涌上街道,他们在街道两旁摆上香案桌,桌上放满油香、点心和鲜果。有些群众还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热烈欢送红军。兴隆镇呈现出一派箪食壶浆送别亲人的情景(引自《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看着温馨画面,读着回忆文字,心中的感慨如潮水般涌动。这个画面所涵括的内容和意义非同寻常,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从失败走向胜利,是人民之“水”承载党之“舟”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在这个画面中有着明确的答案,党的一系列民族自治政策,民族团结理念,大都源于这个故事和由这个故事所彰显的《三大禁条》和《四项注意》。多少年来,故事发生地西吉,自然有着“近朱者赤”的特殊意义!
在党的领导下,西吉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时时处处事事用画面上的故事鞭策自身,䂽厉奋发,勇毅前行,硬是将一个曾经战乱、贫困落后,从周边诸县划拨出来成立的新县,建设成了“西部福地”,洋溢着团结和睦,吉祥如意之花开遍城乡!
一座丰碑
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以其雄姿傲视苍穹,1936年10月22日会师的红军部队,将胜利的欢呼声融注在挺拔的纪念碑上,瞻仰它,仿佛仍觉余音绕梁。是的,这是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浴血奋战,历尽千难万险,转战西北,于六次大会师之后的最后一次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党的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7月18日,在为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之后,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号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新长征从这里启航——将台堡,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地,又是新时代新长征的新起点,从此,将台堡以其无与伦比的地位屹立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红色基因广泛传承,红色浪潮汹涌澎湃,相继摘掉了全区重点贫困县的帽子,将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贫瘠之地修造成美丽的花园。中国首个文学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等鲜亮的符号装点着这块昔日荒凉的土地,正如一首民谣所表达的那样:
单家集的鸡娃儿叫得早,
将台堡的红旗忽啦啦地飘;
红军的队伍过来了,
天晴了,地红了!
一种产品
其实,如上所说,西吉的土特产品不至一种,这里所展现的“一种产品”,自然有其特殊寓意。红军粉,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一种品牌,一种创收致富产品,人们讲述着“红军粉”的故事,打造“红军粉”的品牌,在大街小巷、农家庄院,随处可见洋芋粉条加工的场面,身临其境,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传说中的红军,是他们当年教会了山里人用洋芋加工制作粉条,那悠扬的花儿就会飞出心窝窝:
有情怀的人将当年红军教做洋芋粉条的故事改编加工成广播剧,排练录制,县上的宣传文旅部门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有为担当,广泛传播,随一发布,好评如潮,经“中红网”转播,点击阅读量便过百万,天南海北的西吉人听到乡音,分享着来自故乡的故事,心中的感慨油然而生,对于故乡的思念和热爱自然就不断加深;外地人听了,那动人的故事,那激昂的场景,连同那朴素的情怀,使这个不见经传的故事品位骤然提升,为一个县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而点赞!
西吉的宣传文化部门是有情怀,有担当的,要不然,这部被看好的红色作品仍然在一些人的随意演绎之中徘徊。这种情怀和担当自然是一种传承红色基因,讴歌红军精神的信念在支撑,也是宣传家乡、推荐产品的主人公理念在助力。
正如以上花儿所表示的,大家都在秉承一种精神,在意念上将一种产业和产品与红军与老百姓的血肉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红军粉”自然是一种象征,在这个产业的引领下,其他产业和产品,也会不断研发,不断提升,聚汇成“西吉好吃头”,不断深入人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波人脉
前不久,西吉县的一个举措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县在宁夏首府银川,祖国首都北京,以及天津、上海、福州等城市和西吉县城举办了“天南地北西吉人”新年团拜会,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等几大机关的领导,带领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工作在此地的故乡人邀请到一起座谈,畅所欲言,尽情欢乐,还为每个人佩挂了一根红围巾,视频一发,场面热烈,喜庆祥和。主持者通报了全县近年来的工作成绩和有待加强完善的情况,公布了今后的计划打算,以谦虚的态度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请各地故乡人建言献策。与此同时,请他们品尝故乡的五谷杂粮,煮、烤洋芋自然是主食,将传统的“共话桑麻”演绎得地气十足。各地西吉人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亲不亲,故乡人”的亲和力。这些常年在外地的西吉人,在为家庭创收,为家乡减负的同时,也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有文化传播给了当地人,使各地人知道了这个曾经偏僻、落后山区的发展变化,上述所说了“一面锦旗”“一座丰碑”和“一种产品”自然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传播,西吉人的善良厚道朴实和吃苦能干、勇于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的精神也会得到认可。这是最能宣传西吉、介绍西吉,吸引投资的好举措。
震湖的波涛葫芦河的浪,美不过火石寨的风光;
大家的笑声回落荡在天南海北!
友谊的桥梁也链接起了美好人缘!
作者简介:本名火仲舫,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剧协会员,原宁夏作协副主席,固原市特邀党史研究员,宁夏关工委宣讲团团员。创作有长篇小说《花旦》等20部文学作品,曾获得全区首届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建党100周年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开放大学杰出校友、宁夏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