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官宝
茶席你见过吗?茶席和酒席一样,都是我们淮安人用于招待客人的一种礼节。如在酒席之前加上一桌茶席,显得更加尊重客人,仪式感也更加隆重。茶席是在以前过年过节、或婚庆活动的时候,常用的传统礼节之一,现在已经见不到,它已消失有几十年了。但在上年纪老人的记忆中,还是留有清晰印象的。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是最隆重、最讲究、最热闹的节日。亲戚朋友上门拜年,互相打恭作揖,恭喜发财,互道喜话。主人家都会给上门拜年的亲戚朋友们,首先摆上一桌茶席,茶席是让亲戚朋友先垫一口、压压饿,又免得大家“干坐着”无聊。这种茶席待客,最能表示主家人对来客的尊重、热情及淮阴人民的淳朴。
茶席,是以茶水配上糕点,糕点在我们淮阴老人口中俗称“茶食”,顾名思义,茶食就是茶席上的食物。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茶席这种传统习俗,在过去淮阴民间,还是长期广为流行的。糕点以云片糕、大小京果、桃酥、蛋糕等。如果来客多的话,还会加鸡蛋蜜(荷包蛋)、小汤圆(元宵)等四样或六样,茶食上双不上单。茶水是用家里最好的茶叶,每人泡上一小碗。讲究的人家茶水,都会用炒糯米半小碗,加点白糖,以开水冲泡,每人一小碗。这种炒糯米,不是爆米花机炸出的那种膨松的大炒米,而是用大铁锅,土灶台烧麦穰火,小火手工慢炒出来的。它的形状比爆米花小,但比爆米花更香更脆,也更易保管不易回潮。
记得四十多年前春节期间,到淮城(今淮安区)汤朝勤书记(淮安区工商银行纪委书记)家拜年,他的爱人热情招待我们一行四位客人,很快给我们摆上一桌茶席,六样茶食,每人泡了一碗炒糯米茶。我们去了四个人,汤书记家也上了四位家人陪伴我们-起吃茶。当我们坐上茶席,端起炒糯米茶时,一股扑鼻的香味迎面而来,沁人心脾。当大家在不断夸赞这种炒米比爆米花香时,汤书记告诉我们说:他家有个亲戚,过去一到冬天,就做这种炒糯米。他说:“做这种炒糯米是很烦琐的,非常劳精费神的,只有在农闲时,用自家水田里长的优质糯米炒炒,上集市出售,苦点汗水钱贴补家用”。 茶席中的茶食,在茶食店(百货店)、杂货铺里随时都可以买到,在这里不必叙说。本文单表表炒糯米,炒糯米是农民自己炒作的,必须早点购买,否则到年跟前就买不到了,只好用茶叶冲开水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都进城打工,变成农民工,苦钱也是“短平快”。在家留守的乡村农民,老的老小的小,不能干这个劳精费神,又苦不到几个钱的炒糯米去卖了,手工炒糯米就几乎失传了。那怕在淮安市东南部盛产糯米的水乡,也见不到了。
如何制作炒糯米呢?请看下面文章描述,你就体验到这种炒米,它的制作过程是多么烦琐,多么的劳精费神了。 第一,要将上好的糯米,淘洗干净了,放在大铁锅里,添上高于糯米二寸的水。用小火慢慢的加温,大约半个多小时,糯米粒子吸了不少水,有点发胖了,也就是主妇们说的“米粒伸懒腰了”,就要将糯米捞出来凉干备用。也有另一种做法,是用温开水泡的。温开水泡的时候,要不断观察水的颜色,如果发现水发混了,变成米汤样,就应将糯米捞岀来。这两种方法泡或煮过的糯米,都要捞出来摊铺在干净的大匾里,或者在朝阳的地方铺上被单,把半熟的糯米摊铺在上面晒干。大约晒三四天可以了,然后放家里让糯米回潮一下。回潮一两天再晒一个太阳,才真正干透了备用。
第二,必须准备的材料是细沙子,炒这种糯米一定要用沙子垫底,因为糯米是不能直接接触热锅。否则糯米就容易炕糊了,吃起来没有香味了。沙子要用特别细的箩子或筛子,反复筛两遍,这样的沙子,象“黄河塘”里沙灰一样细。特别重要而且麻烦的是,细沙还要用水淘洗几遍,直到没有泥的痕迹,水很清爽的样子时,沙子才能使用,然后放在太阳底下彻底晒干备用。
第三:炒制过程中一定要小火慢炒,最好用小把麦穰烧文火,不能用木柴烧火,木柴火头硬,控制不好。首先将淘洗干净又晒干的沙子,倒在土灶大铁锅里,用文火慢慢的翻炒沙子,约莫半个多小时左右,沙子炒到手插进去烫手了,开始加点食用油再翻炒,沙子炒到由黄变黑了。再将晒干透的糯米倒进沙子里,和沙子一起再上下翻炒,约三个小时左右才炒制成功。炒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火候,千万不能火大炒糊了。同时要注意观察糯米的颜色,稍微有点黄,糯米香味也岀来即可。就要立即将糯米和沙子倒在筛子里,进行反复过筛,一定要把沙子彻底筛干净,确认没有一粒沙子了。然后才能倒在铺上被单的地面上,或大匾里凉透,再包装在密封的容器里,以防其受潮走味了。
茶席仪式使用的最多时候,还是婚嫁喜庆期间。-是“定亲”时,媒人带着(男方)家长,拎着大包小包礼品上门。女方家是要首先请媒人和男方家长,上茶席座定,在茶席上和谐氛围里,商议双方亲事;二是“把日子”,也叫“递日子”或“定日子”时,媒人和男方家长,带着“彩礼”来到女方家,女方家赶紧请上茶席就座。媒人告诉女方家庭,根据各方因素大家商定,在X月X日办喜事;三是结婚“正日”当天,新郎带着伴郎、媒人、全福、和迎亲队伍(抬嫁妆)等,一起来到新娘家迎亲,新娘家“支客”要视迎亲队伍多少人,准备几桌茶席,招待迎亲队伍上茶席坐定;四是“回门”(有的地方也叫双带)那天,回门往往都是“正日”第二天。新人双双回到女方父母家,女方家也早已烧好开水,“八仙桌”上摆好茶食,“新贵人”-上门,就先入茶席坐坐,茶席结束再上酒席。女方家长以后上男方家走亲戚,称为“新亲”上门,更是讲究先上茶席,后上酒席的。
茶席之美,美在仪式感,大家轻声慢语谦让着,客客气气坐在茶席上。说着客气话,慢慢的品尝茶食。还美在“炒糯米”,炒糯米美在“烟火”的味道。“炒糯米”是麦穰火慢火烤出来,古人云“慢工出巧匠”。炒糯米茶香,需慢慢的品,而不是喝。小碗、小勺、小口品,品出人间烟火气,品出人间美味佳肴,品出一种别样生活仪式感,品出淮安美食文化、大运河文化。这就是生活的味道。